
他們發生過性關係嗎?
《他們發生過性關係嗎?》是一組黑白快照。拍攝過程類似一次街頭表 演。朱加請助手手舉寫有上述句子的牌板,站在從街上任意選出的男女麵前,然後為他們拍照。這些照片看上去有如罪案調查的證據。將類似隱私審查的字句放在街 頭走過的人群中進行拍攝。他利用攝影的功能應對一個敏感的性問題。這句話不像是一個問句,倒像是對圖像本身的一種確認。隨意選出的男女之間的關係程度其實 很難確定。不過,這像是對當權者常用手法的一種模仿——將他們自己的官方版本強加於社會的日常生活,政治,文化的論述之上。這是一種判斷先行的確認,而且 幾乎無法對抗。通過這樣的挪用,朱加將對強加的真理的懷疑置入了公共視野。
在發達工業社會,人、思維方式、文化等發生了單 向度的趨勢。整個社會、個人、思想缺少批判性。政治的一體化。言論領域的封閉。“快餐文化” 充斥了報紙,電視,網絡。反抗意識的消解,痛苦意識的壓抑。人們陷入虛擬的快樂和對虛擬快樂的追求之中。 馬爾庫塞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看法是:“在富裕社會的假象背後是社會的病態和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他在絕對優勢的效率和不斷增長的 生活標準這雙重基礎上,依靠技術而不是依靠恐怖來征服離心的社會力量。它壓製不同意見和聲音,壓製了人們對現狀的否定和批判。這樣的社會 是一個癱瘓的,無對立麵的, 極權的社會,是一個單向度的社會。”
什麽是單向度的人呢?就是那種一味認同於現實的人。這樣的 人沒有否定性思維,喪失了合理地批判社會的能力,甚至沒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具有單向度的人,總是不能擺脫一種假設的幻覺, 對一種崇拜可以到歇斯底裏的地步。在日常生活中,沉迷於時尚消費樣式,陶醉於流俗娛樂。滿足於 “虛假的需求”。人們感到幸福、安定而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受到 社會的奴役,人性正受到壓抑,他們的生活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這種需求不是人們本真的需求,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有意培育的需求,這些需求排除了人的批判和否 定性動機。它麻痹了人們的不幸, 而代之以虛假的幸福。“虛假需求”是一個靠統治利益來實行壓製政策的社會的產物。人們在大眾文化的誘導、欺騙下,追逐社會 強加個人的“虛假需求”,成為屈從社會需要而又麻木地自感幸福的單向度的人。單向度的人即完全承認現實的合理性,而放棄對社會的批判和對理想的追求。
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總是打著“自由”的旗號,但這些自由隻是“被管理了”,“給定的”自由,是阻礙人的“自我決定的自由” 。當人們的生活受傾向於追求利潤和被社會所控製的利益支配時,他們就不能領會自己真正的需求,隻能在自由的牢籠中永遠被奴役。
他 們發生過性關係嗎? 朱加的作品借用了 “性關係” 的特殊概念來有所指。邀請觀者同時通過運動影像與固定的凝視來見證現實,它們對真實和真理提出了一些根本性問題,現代化的興盛壯觀和膚淺浮誇的表象,現 代社會的單向度本質。日常事件的現實圖景是由膚淺卻 “有效” 的文化,政治話語所構成。在這一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迅速被化約為商品。而社會關係、文化價值與政治體係都按照這種單向度邏輯被迫的運行。
朱 加,1963年出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他以不動聲色的簡約記錄方式,冷靜而有力的介入現實。看似重複的 鏡頭和單一恒定的敘事背後,隱藏著一種對常態的挑戰。朱加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趨同的時代,所有的人都在按照 “給定” 的模式生存著。現實夠沉重,繼續對它質疑、解構和建構無疑是更辛苦的勞作",他從顛覆影像的拍攝方法,以及對拍攝主體的篡改中來獲得自己明確的質疑姿態: “ Do they have has sex? ”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