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團圓》,搶著看了。但凡能扒拉點隱私的,皆趨之入鶩------張愛玲臨終前必定料到了我等惡俗的眼睛。
很多張迷失望了,有人從文風上,有人從人品上。我不禁想起她的一張照片,仰頭掐腰的,表情淡漠,但分明又含著一絲冷笑。看到現在鬧了這麽大的動靜,她又有得可笑了。
她自不必理會,一貫特立獨行的膽量,能夠延續到時近中年。可見她曾經“百轉千洄的愛情”,縱使幻滅了,也化成一檻糾葛錯亂的心結。不寫下來,無法釋懷。
所以《小團圓》,是張愛玲寫給自己的書。也因此不能顧及讀者的閱讀美感,失卻了張氏語言的獨特魅力以及娓娓敘事的風度。我看她匆忙地趕著路,沒有時間多解釋,沒有心情來顧盼。跳躍的場景,疏失的關係,無關聯的片斷,莫名其妙的人物出場退場。
一地淨是焦黃的記憶,她一葉又一葉地撿拾。無法還原成樹的秩序,夏的繁茂了,隻有在枯敗的葉中依舊的脈絡,是無法磨滅的細節,連同著彼時那瞬間的色味感官,悸動顫音,留存下來,在濁世幾番清洗後,愈發鮮活。
這可憐的女子!
沒有人比她更真實更直接,沒有人比她對自己更殘忍更坦白。她看這世事如此,她也一並用這冷眼瞧自己。
一切都明白了,有因,便有果;由緣,是有故,她把自己交代透了。除了如同神靈降臨般的天才,我知道了她的滄桑,她的通透從何而來;對親人,對金錢,對於愛,在如同走馬燈變幻的環境背景催生下,她的鮮明個性落地生花;更可以串聯起她的一係列作品,人物的一係列原型,綺麗詭異的如同她喜歡的布料,隨意剪裁。
有人讀後覺得對張愛玲失望,我卻瞧著心酸。她的母親,生兒卻不養兒,我們隻顧獵奇於民國女子的摩登與開放,卻忘了指責她作為母親的失職。所以以後才會有紐約墮胎這一段。她頗花了一段筆墨,和令人反感的語調。很多讀者受不了,太過冷血了。如果能忽略過程就好,然後燒枝香超個度,以為慈悲了------這可不是張愛玲的道道兒。
她說,這是部熱情的小說,似乎可笑,她的作品,一般能不心生寒意,已經很不錯了。我們看到的,隻是象火一樣的這一段孽情。她告訴我們,她也曾經親身燃燒過。。。。。。
這可憐的女子,燒得太猛太快了些。。。。。。
反骨的陳丹青,屢次要為胡蘭成說話。想著有周作人的先例-----雖是個大,但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容忽視------可是胡蘭成民族氣節不保不說,還居然玩弄我們張愛玲的感情。不要說憤青了,萬萬千的文藝女青年就不會答應。更不要說今生今世,來生來世也休想平反。
所謂濫情人,不比常人多情,隻是少了道德的約束,多了無賴的勇氣,敢於對當時如日中天的張愛玲下手。隻可憐張愛玲寫盡情事,卻又不暗情事,何況胡蘭成自有他的可愛之處。無意墮入情網,癡傻便如尋常女子。她看過她母親的處處遺情,所以一再容忍胡的胡作非為;她以為靈魂精神上的戀愛,可以超越世俗規則。在《色戒》中,她甚至願意被這罪惡的情欲殺死。(王佳芝有沒有求死的心在?)
這段情,從開始便注定悲劇的下場。因為“日本必敗”,必定有胡日後惶惶然如喪家犬的下場。又因為的角色,要靠著四處獵豔來發泄壓力,膨脹畸形的自信。他對於張愛玲的感情,更多的是“上柱香”的尊重。要愛著一個冰雪般聰慧,和X光機般透視的女人,的確是蠻累人的事。因此鮮嫩無邪的護士小周更合胃口。我私下以為張應該嫁給一位技術高超的腦外科大夫,彼此對對方的領域不甚熟悉,同時和胡搞搞網戀,擱個藍顏知己在旁怡怡情。
我以前看過幾個張愛玲的傳記,終究沒有這一篇充滿她自己的味道和力道。我想,除了想述說的欲望外,你是否還能領會張的酷酷表情:“我的傳記,我作主。”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