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中國古代音樂中的轉調(初稿)

來源: 古鬆子 2009-04-08 04:57: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4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古鬆子 ] 在 2009-04-11 08:13: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略談中國古代音樂中的轉調



(初稿)



古鬆子



   中國民族音樂中的轉調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早已有轉調的理論及樂曲中調變換的記載。北宋陳□《樂書》“犯調篇”及“玉兔渾脫篇”均有“唐自天後末年,《劍氣》入《渾脫》,始為犯聲”的記載,“犯調篇”並有正犯、旁犯、偏犯、側犯之別。元熊朋來《瑟譜·詩新譜》中為《詩經·七月》所譜的曲調等,有頻繁的調變換。在民間音樂中,不論是民歌、器樂曲、曲藝及戲曲音樂中,也都有各種不同形式的轉調、離調、換調、調式交替等。

  據百度百科轉調 (modulation)轉調_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轉調是通過合理的和聲進行來完成的。所進入的新調稱副調。副調必須得到鞏固(屬、主音均出現,並作完全收束),轉調方才完成。否則稱為離調。轉調可以改變調號或不改變調號;可以改變調式或不改變調式。轉調的方法與類型有許多種,如同音列轉調、同主音轉調、近關係轉調、遠關係轉調、自然和弦轉調、等音和弦轉調、逐漸轉調、突然轉調、換調等。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樂的表現力。

  由於中國民間音樂主要為單聲音樂,所以轉調也總是通過旋律的進行顯示出來。以五聲為骨幹的旋律所產生的各種轉調和調式交替,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①同宮係統的調式交替,即在保留原五聲音列的基礎上,作調式和主音的改變,廣泛存在於中國民歌中,如河北民歌《十朵鮮花》(徵與宮交替)、江蘇民歌《紫竹調》(宮與羽交替)等。②異宮係統的轉調,又以轉向上、下五度宮調係統(即近關係轉調)為最常見,因仍在七聲自然音列之內,色彩柔和。這類轉調又可分為3種:調式改變而主音不變,即同主音各調式的犯調,如江蘇民歌《手攀楊柳望情哥》(G徵轉G宮);調式不變,主音改變,如福建民歌《采茶燈》(b羽轉e羽);調式與音高均改變,如四川民歌《青崗路》(a羽轉F宮)。其中旋律上以變宮取代宮音或以清角取代角音而轉上、下五度宮調係統,簡便而富有特色。

  已故詞學家施蟄存先生在他寫的詞學名詞觧釋文中寫到:一個曲子,原來屬於某一宮調,音樂家把它翻入另一個宮調。例如《樂府雜錄》記載唐代琵琶名手康昆侖善彈羽調“錄要”,另一個琵琶名手段善本把它翻為楓香調的“錄要”,這就稱為轉調。轉調本來是音樂方麵的事,與歌詞無涉。但是,一支歌曲,既轉換了宮調,其節奏必然會有改變,歌詞也就不能不隨著改變,於是就出現了帶“轉調”二字的詞調名。楊無咎《逃禪詞》雲:“換羽移宮,偷聲減字,不怕人腸斷。”“換羽移宮”, 就是說轉調。 戴氏《鼠璞》雲:“今之樂章,至不足道,猶有正調、轉調、大曲、小曲之異。”可知有正調,不妨有轉調。在宋人詞集中,詞調名加“轉調”二字的,有徐?臣的轉調二郎神,見《樂府雅詞》。這首詞與柳永所作二郎神完全不同。但湯恢有和詞一首,卻題作二郎神。故萬樹《詞律》列之於二郎神之後,稱為“又一體”,而刪去“轉調”二字。吳文英有一首詞,與徐?臣、湯恢所作句格全同,卻題名為十二郎。由此可知,二郎神轉調以後,句格就不同於二郎神正調,而轉調二郎神則又名十二郎。萬樹以轉調二郎神為二郎神的又一體,顯然是錯了。

  但李易安有一首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與周美成的滿庭芳(風老鶯雛)句格完全相同,這就不知道李易安何以稱之為轉調了。劉無言亦有轉調滿庭芳(風急霜濃)一首,所不同於滿庭芳者,乃改平韻為仄韻。以此為例,那麽薑白石以本來是仄韻的滿江紅改用平韻,也可以說是轉調滿江紅了。沈會宗有轉調蝶戀花二首,亦見於《樂府雅詞》。這兩首詞與蝶戀花正調完全相同,惟每片第四句末三字,原用平仄仄,沈詞改為仄平仄。例如張泌作蝶戀花第四句雲:“誰把鈿箏移玉柱”,沈詞則為“野色和煙滿芳草”,僅顛倒了一個字音。曾覿有轉調踏莎行一首,趙彥端亦有一首,二詞句格相同,但與踏莎行正調僅每片第一二句相同,餘皆各別。吟哦之際,已絕不是踏莎行正調了。張孝祥《於湖先生長短句》於詞調下各注明宮調,惟南歌子三首下注雲“轉調”。但轉調並非宮調名,可知是用以表明為轉調南歌子。但這首詞的句格音節,與歐陽修集中的雙疊南歌子完全一樣,可知其仍是正調,不知何故注為轉調。又《古今詞話》載無名氏轉調賀聖朝一首(見《花草粹編》),其句格與杜安世、葉清臣所作轉調賀聖朝又各自不同。

  從宋人詞的句格文字看,所謂轉調與正調之間的差別,僅能略知一二事例,還摸不出規律來。大約這純粹是音律上的變化,表現在文字上的跡象都不很明白。內全文(上)





所有跟帖: 

Did you get what LZ is saying? I mean, honestly.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09 postreply 08:52:50

Did 中國古代音樂 use music notation? -QualityWithoutName- 給 QualityWithoutName 發送悄悄話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頁 (276 bytes) () 04/08/2009 postreply 08:51:52

工尺譜,是800年前流傳下來的唯一完整的宋詞曲譜 -古鬆子- 給 古鬆子 發送悄悄話 古鬆子 的博客首頁 (773 bytes) () 04/08/2009 postreply 11:36:36

太略了。要不厭細、不厭深、不厭全 -史太君- 給 史太君 發送悄悄話 (12 bytes) () 04/08/2009 postreply 16:03: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