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信仰。。。《朗讀者》
戰爭給世界帶來的災難,是不可寬恕的。然而,為什麽法庭審判的,卻是個不會讀寫的女黨衛軍? 如同在一場罪惡的戰爭以後,為什麽要審判一個參戰的士兵呢?
審判本身就是一種逃避,逃避更為嚴峻的問題——也是影片想揭示的問題。為什麽普通的德國人會去支持納粹,為什麽大眾會漠然允許甚至狂熱支持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現代社會的人為什麽會狂熱的支持一場罪惡的戰爭。
原著的作者 Bernhard Schlink 對群體性的狂熱與良知的喪失給出的答案是知識,但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被洗腦的不僅僅是沒有受過教育的普通民眾。
無知並不是罪惡的起源,相反,它的作用隻是像一種媒介,死水微瀾,將人性的毀滅從源頭一波一波冷漠的傳送出去,遇到相似的波紋,產生共振,造就時代的狂熱。
隻審判罪惡的執行人,如伊戰中的虐囚犯,規避背後的真正問題,但狂熱的波紋並未消失,冷漠伴隨的狂熱,對生命尊重的缺失,對人性的膨脹與貶低,對思考的打壓與放棄,這才是最令人心驚的群體真相,這才是這個故事背後將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社會形態。
難道有罪的隻有那些戰犯麽?希特勒、黨衛軍?他們 是有罪,但有罪的不隻是他們。那些曾支持大屠殺的狂熱的德國人,那些軍火商,食利者,那些坐守旁觀的。縱容是犯罪;無視是謀殺。有多少人會認為自己是有罪的? 影片中法律的實質並不是在伸張正義,它隻是一個搜尋者,隻是在不斷地尋找那些替罪羊罷了。
漢娜犯下的罪行,歸咎於她的無知。她甚至不想知道自己是一名劊子手。這是真正讓人膽顫的地方。漢娜既不認罪,又不懺悔。她始終在堅持。是因為她的信仰嗎?對信仰的堅持,堅持在獄中度過餘生,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
說知識與信仰是人性的支柱。在新約中,是這樣描述亞當、樂園和禁樹的:
......“上帝向亞當發出命令說:你可以享用樂園中所有果樹上的果實,但是你不能吃辨別善惡樹上的果實。你偷吃禁果的那一天,你將會死亡。”
......“由於人和我一樣知道了善惡,因此,絕不能再讓他們去采摘生命樹上的果實吃,那樣,他們就會長生不老。”
如果這樣的思維方式存在的話,人既不應該成為明辨善惡是非的人,也不應該成為有知識的人,人隻有違反上帝才能獲得知識。人如果選擇了信仰。也必然選擇無知。這是西方信仰社會的悲哀嗎?
影片通過一個女人最簡單的信仰,可以回到希特勒的一句名言:信仰比知識更難動搖。有哪個政權不喜歡缺乏獨立思考的人呢?一個壞政府,怎麽能需要好人民呢?
知識與信仰。。。《朗讀者》
所有跟帖:
•
有道理,美國的經濟走到今天,也是咎由自取,是美國人自己的
-就知道吃-
♀
(355 bytes)
()
03/11/2009 postreply
08:33:57
•
依拉克的興起跟美國的支援也是因果關係
-yizhenfeng-
♀
(160 bytes)
()
03/11/2009 postreply
10:17:59
•
回複:For your health, stay away from western film/literature/philo
-英二-
♂
(167 bytes)
()
03/11/2009 postreply
15:57:11
•
健 has trouble to accept this Truth.
-QualityWithoutName-
♂
(110 bytes)
()
03/11/2009 postreply
13:17:05
•
回複:如無獨立人格和自由言論,知識與信仰都不過是權力的工具
-吮露鶴-
♀
(0 bytes)
()
03/11/2009 postreply
18:51:04
•
回複:知識與信仰。。。《朗讀者》
-愛唱歌14-
♀
(0 bytes)
()
03/15/2009 postreply
18:42:09
•
也談談我的感想。
-愛唱歌14-
♀
(526 bytes)
()
03/15/2009 postreply
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