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霍國玲反解《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劉振興

來源: 平沙落雁 2009-02-08 10:47: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614 bytes)
《紅樓解夢》第六集有兩篇文章值得一讀。一篇是《曹公為竺香玉寫出的一篇詩體小傳--『蘆雪庵爭聯即景詩』解析》,一篇是《『紅樓夢』裏的“顛倒相酬”法》。

“ 顛倒相酬”法是曹雪芹為了隱寫曆史所創造的諸多奇法秘法之一。意思是,將某件事物顛倒著來寫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作者將曆史上曾經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按其本來麵目抒寫,而是在時間、人物、性別、事件、文字等方麵作顛倒後,再隱入書中。戚序本第六回的回後批有這樣一段話:

“夢裏風流,醒後風流,試問何真何假?劉姆乞謀,蓉兒借求,多少顛倒相酬!英雄反正用機籌,不是死生看守。”

這段脂批告訴我們,寶玉在太虛幻境中與可卿仙子成婚,是“夢裏風流”。寶玉與花襲人“偷試雲雨情”是“醒後風流”。“試問何真何假?”是在提醒讀者,對此二事,千萬不要流於一般的理解,還應繼續深入思考。劉姥姥到賈府“乞謀”,寧國府的賈蓉向榮國府的王熙鳳“借求”,是“顛倒相酬”。像這樣的“顛倒相酬”,《紅樓夢》中不知還有多少!讀者不要用單向思維和直線思維來認識這些問題,不能表麵化、簡單化、片麵化,“不是死生看守”,而應該辨證地、本質地、全麵地認識這些問題,要用辨證思維、立體思維、超常思維看問題。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就是曹雪芹運用“顛倒相酬”法,在做了文字上的顛倒之後,再寫進《紅樓夢》中去的。《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簡稱《蘆》詩)寫在《紅樓夢》第五十回。在下雪之後,寶玉和眾姐妹相聚於蘆雪庵,“割腥啖膻”,飲酒賞雪;以“即景聯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簫韻”形式,由多人共同吟出此詩。

《蘆》詩的正麵是一首詠雪詩。蔡義江先生認為,這種詩體“ 隻是上層有閑階級比賽作詩技巧的一種文字遊戲,嚴格說,它不能算作文學創作。”(《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清代人野鶴評說其“後半太嫌雜亂,毫無精彩。……且黛玉聯句中既有‘斜風仍故故’,又有‘無風仍脈脈’,斷無此複疊之法。雪芹於此處欠檢點。”(《讀紅樓劄記》)作者曹雪芹也說自己的作品正麵是 “滿紙荒唐言”,是“賈雨村”,而反麵才是自己的“一把辛酸淚”。霍國玲認為,曹雪芹是運用了半部小說加脂批的形式隱寫了一部完整的曆史。這部曆史包括:為閨閣女子寫傳,主要為竺香玉樹碑立傳;為自己寫傳;隱寫了曹天佑與竺香玉合謀害死雍正的全過程。曹雪芹寫作《紅樓夢》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傳小說之意,而是為了傳一部曆史留給後人。所以,脂硯齋說,“要看書的反麵方是會看”,“隻有癡弟子才正照《風月鑒》”。《蘆》詩也是如此,也不要看它的正麵,而要看它的反麵。看它的正麵,有很多問題解釋不通,如:“易掛疏枝柳,難堆破葉蕉”,就有悖常理。從小說角度講,“鼇愁坤軸限”,也解釋不通。看它的反麵,實際是一首簡要記載竺香玉一段經曆的敘事詩,而且記述的十分準確。

霍國玲等人從1982年就開始了對《紅樓夢》和曹雪芹的研究,為了論證《紅樓夢》背麵所隱曆史,他們已經花費了整整二十三年時間,寫出了二三百萬字的文章。諸如:對曹雪芹生平的研究、對曹雪芹寫書奇法、秘法的研究,對寧國府與大觀園的研究,對書中紀年混亂的研究,對脂硯齋及其批語的研究,對曹雪芹故居和竺香玉故居的研究,對竺香玉葬地的研究,對曹雪芹母親的研究、對雍正暴亡的研究、對乾隆篡位的研究……等等。通過這些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是:

曹雪芹於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1715年6月4日)在南京出生,原名曹天佑,曾中舉,官至州同。他所鍾愛的女子竺香玉最早是被曹家買來的小戲子,當時年僅六歲。九歲時作了曹雪芹的伴讀丫鬟。十三歲時曹家被抄,之後隨曹家由南京來到北京。她被曹雪芹的嬸娘收做女兒,十五歲時以曹家小姐的身份進宮作了禦用少尼。雍正九年,雍正嫡配皇後薨逝。十年,香玉十七歲被選作皇貴妃,之後晉封為皇後。二十歲時在曹雪芹的配合下,用丹砂毒死雍正。之後再次出家為尼,並得以與曹雪芹團聚。乾隆十六年,香玉為曹雪芹生下一子,事發後香玉懸梁自盡,曹家二度被抄,曹雪芹一度逃禪。災難過後,曹雪芹隱居香山一帶,埋頭撰寫《紅樓夢》,並將這段曆史隱入書中。

如果沒有前期對上述諸多問題的研究,便不可能正確理解《蘆》詩背麵的含義。因為隱寫於《紅樓夢》背後之曆史的關鍵部分,集中地、完整地、係統地隱寫在《蘆》詩中。所以也可以說對《蘆》詩的研究,幾乎概括了他們對《紅樓夢》研究的全貌,濃縮了他們的所有研究成果。曹公的這篇《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的背麵之隱,可視為對他們上述研究工作的總體驗證。

下麵是《紅樓解夢》第六集對《蘆》詩再顛倒過來之後並反解其意。
(1)
一夜北風緊,(鳳姐)清宮降旨選秀急,(風:指雄雌相誘)
開門雪尚飄。(李紈)曹家有女須呈報。(雪:薛,喻皇家)
(4)
價高村釀熟,(探春)聘禮豐厚爭應選。
年稔府糧饒,(李綺)美女才女任其挑。
(7)
易掛疏枝柳,(岫煙) 李女自幼愛天祐。(柳:曹、林之意)
難堆破葉蕉。(湘雲) 決不進宮去應召。(蕉:鹿,喻皇權)
(3)
有意榮枯草,(香菱) 竺女甘願嫁曹霑,(枯草:抄後曹家)
無心飾萎苕。(探春)不願進宮飾萎苕。(萎苕:年邁的雍正)
(14)
賜裘憐撫戍,(寶琴) 曹母賜裘與竺女,(寶琴得“鳧靨裘”)
加絮念征徭。(湘雲) 令其代李去服徭。(湘雲“加絮”)
(11)
何處梅花笛,(寶玉) 竺女入宮做伴讀,(香玉善吹笛、簫)
誰家碧玉簫。(寶釵) 閑時自娛吹笛簫。
(12)
鼇愁坤軸限,(寶釵) 竺女深愁皇後薨,(正麵解釋不通)
龍鬥陣雲銷。(湘雲) 兩龍相爭舞利爪。(皇帝皇子爭香玉)
(10)
斜風仍故故,(黛玉)老龍強納竺姓女,(斜風:雍正選妃)
清夢轉聊聊。(寶玉)曹竺姻緣一夢遙。(清夢:香玉之夢)
(2)
入泥憐潔白,(李紈)可憐純情竺姓女,(香玉入宮)
迎地惜瓊瑤。(香菱)被封貴妃入泥淖。(迎地:迎帝)
(15)
坳垤審夷險,(湘雲) 言談舉止皆小心,
林枝怕動搖。(寶釵) 唯恐曹家被動搖。(林:隱曹家)
(16)
皚皚輕趁步,(寶釵) 竺女行路步輕盈,(香玉形象)
剪剪舞隨腰。(黛玉) 輕歌雅曲舞隨腰。
(9)
光奪窗前鏡,(寶琴) 豔美光奪窗前鐿
香粘壁上椒。(黛玉)後宮堪稱第一嬌。
(8)
麝煤融寶鼎,(湘雲) 曹家麝煤融寶鼎,(曹家再度中興)
綺袖籠金貂。(寶琴) 竺女綺袖籠金貂。(香玉皇後生活)
(17)
煮芋成新賞,(黛玉) 錦衣美食任其享。
撒鹽是舊謠。(寶玉) 往日清貧轉瞬消。
(18)
艇蓑猶泊釣 (寶玉) 天祐勸竺明大義。
林斧乍停樵。(寶琴) 竺女識勸叛清朝。(林:香玉醒悟)
(5)
葭動灰飛管,(李綺) 曹竺結盟形勢變,
陽回鬥轉杓。(李紋)自此雍正命難逃。
(24)
誠忘三尺冷,(黛玉) 忠貞不畏三尺劍, (三尺取天下)
瑞釋九重焦。(湘雲) 帝崩釋卻九重焦。(賈瑞死於13年)
(25)
僵臥誰相問,(湘雲) 雍正死因無人問,(乾隆未查)
狂遊客喜招。(寶琴) 曹竺自是樂陶陶。
(13)
野岸回孤棹,(湘雲)帝崩竺女離清宮,(去了娘娘行宮廟)
吟鞭指灞橋。(寶琴) 天祐吟鞭指灞橋。(東直門外的壩河)
(31)
月窟翻銀浪,(寶琴) 竺女離宮獨自守,(月窟:月宮)
霞城隱赤標。(湘雲) 隱居海澱真武廟。(霞城:神仙住地)
(34)
無風仍脈脈,(黛玉) 曹竺情深義更重,(風:男女之戀情)
不雨亦瀟瀟。(寶琴)十年互敬未相擾。(雨:雲雨之事)
(19)
伏象千峰凸,(寶琴) 山如伏象千峰凸,(廣慧庵的環境)
盤蛇一徑遙。(湘雲) 路似盤蛇一徑遙。(香山臥佛寺西)
(21)
深院驚寒雀,(探春) 移居庵堂驚寒雀,(幽靜)
空山泣老鴞。(岫煙) 常聞空山泣老鴞。(荒涼)
(30)
石樓閑睡鶴,(湘雲) 李女閑居常寂寞,(石樓:石兄住所)
錦罽暖親貓。(黛玉) 竺女孤寂亦難熬。(香玉愛貓)
(20)
花緣經冷聚,(湘雲) 曹竺姻緣經冷聚,
色豈畏霜凋,(探春)風姿容貌未萎凋。
(32)
沁梅香可嚼,(黛玉) 嚼食梅蕊吐新詩,
淋竹醉堪調。(寶釵) 共享琴棋醉如潮。(醉:風月情懷)
(33)
或濕鴛鴦帶,(寶琴) 或與竺女共鴛枕,
時凝翡翠翹,(湘雲) 時與李氏度良宵。
(29)
沒帚山僧掃,(黛玉) 竺女靜居廣慧庵,
埋琴稚子挑,(寶琴) 為曹孕子劫難逃。
(26)
天機斷犒帶,(寶琴) 天機泄露甘自毀,
海市失鮫綃,(湘雲) 人間頓失女英豪。(鮫綃:指香玉)
(23)
照耀臨清曉,(湘雲)竺女殞命在清曉,(尤二姐卒於晨六時)
繽紛入永宵,(黛玉)婀娜才女入永宵。(永宵:永恒的黑夜)
(6)
寒山已失翠,(李紋) 寒山失去竺姓女,
凍浦不聞潮。(岫煙) 清宮檔案被刪削。
(27)
寂寞荒池榭,(黛玉) 竺女被葬荒池榭,(陶然亭湖旁香塚)
清貧陋巷瓢。(湘雲) 曹家清貧陋巷瓢。(曹家被掃地出門)
(22)
階墀隨上下,(岫煙) 竺女升黜由人定,
池水任浮漂。(湘雲) 李氏投水任浮漂。(湘雲隱李氏)
(28)
烹茶冰漸沸,(寶琴) 冰水烹茶水難沸,(雪芹晚年落魄)
煮酒葉難燒。(湘雲) 濕葉煮酒葉難燒。
(35)
欲誌今朝樂,(李紈) 欲記今朝憂傷事,(顛倒相酬法)
憑詩祝舜堯,(李綺) 憑借新詩咒莽、操。(憑詩咒乾隆)

通過對《蘆》詩的研究,讀者已清楚地看到:《蘆》詩的原貌,實際是一首簡要記載竺香玉一段經曆的敘事詩。當然,其中也涉及了作者本人的經曆,以及曹家的榮辱升黜,從而使我們更加理解了脂批中關於“因要傳他,又可傳我”的含意。(詳細內容請閱〈紅樓解夢〉第六集)

《紅樓夢》,又名《風月寶鑒》。它有正反兩麵,“正反皆有喻”。反麵所隱關於竺香玉的一段曆史乃是《紅樓夢》的主題和主線。(《紅樓解夢》第一集《反照風月寶鑒》一文)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女媧石“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是曹雪芹為竺香玉皇後樹立的一座碩大無朋的豐碑。

脂批:女媧石“總應十二釵”,“照應副十二釵”。正副十二釵都是女媧石的分身。女媧石是一塊紅石。通靈寶玉是一塊紅玉。竺香玉的小名叫紅玉。正副十二釵都是竺香玉的分身。(《紅樓解夢》第五集上“《紅樓夢》的五個書名釋義”一文)

絳珠仙草下凡變成林黛玉,林黛玉是竺香玉的主要分身。“絳”隱“紅”,“珠”拆“玉”,“絳珠”實隱“香玉”。脂批雲:點“紅”字,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黛玉愛哭的寓意是,絳珠仙草為酬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作者曹雪芹運用“顛倒相酬”法,在小說的正麵寫了林黛玉用眼淚還賈寶玉的感情債。而在小說的反麵,實際上隱寫的是,為了酬報竺香玉的愛情債,曹雪芹“一字一淚,一字化一血珠”地寫作《紅樓夢》,為竺香玉樹碑立傳。

在八十回本《石頭記》的最後幾回中,曹雪芹為竺香玉的一生做了精辟的總結:晴雯之死隱寫香玉之死,林四娘是反清的巾幗英雄,在林四娘身上隱寫了竺香玉的死因,《姽嫿詞》便是對她的挽歌。《芙蓉女兒誄》“雖誄晴雯,實乃誄黛玉也”,也是誄的曆史人物竺香玉,是為竺香玉皇後寫的悼詞和頌歌。(《紅樓解夢》第四集下)

《蘆雪庵爭聯即景詩》的反麵是曹雪芹為竺香玉皇後寫出的一篇詩體小傳。《蘆》詩集中體現了《紅樓夢》的主題和主線。我們不能孤立地片麵地簡單地看待該詩,而必須用全局的聯係的觀點認識該詩,把它放在《紅樓夢》全書內容的具體聯係中去認識和把握。正像脂批所雲:不能“死生看守”,要“英雄反正用機籌”,使出“龍象之力”。由此,我們看出,曹雪芹為了把這段曆史如實記錄下來,隱寫得是何等巧妙,何等機敏!

2006年1月9日星期一於新疆伊寧市

所有跟帖: 

轉貼不代表本人觀點哈~~~ -平沙落雁- 給 平沙落雁 發送悄悄話 平沙落雁 的博客首頁 (46 bytes) () 02/08/2009 postreply 11:08:46

當然不代表你的觀點。你寫的紅樓文章,比較中看一些 -師母已呆- 給 師母已呆 發送悄悄話 (46 bytes) () 02/08/2009 postreply 12:44:37

貌似鄙人還沒寫過紅樓文章,紅學家太多了 -平沙落雁- 給 平沙落雁 發送悄悄話 平沙落雁 的博客首頁 (20 bytes) () 02/08/2009 postreply 14:58:30

噢,吃喝是金瓶梅 -師母已呆- 給 師母已呆 發送悄悄話 (6 bytes) () 02/08/2009 postreply 16:19:18

中式《達芬奇密碼》,《紅樓夢》是也 -平沙落雁- 給 平沙落雁 發送悄悄話 平沙落雁 的博客首頁 (20 bytes) () 02/08/2009 postreply 15:58: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