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體到個體和場景,在普遍意義下討論善良是木會有結果的。

本文內容已被 [ 阿方 ] 在 2009-01-25 08:51:2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說“善良”是個行為,沒有太多道理,說觸發"善良"這個行為的誘因是“憐憫”也不太有說服力。

我想了一下,為什麽你會把它們聯係起來,或許你想到這兩者都有宗教的成分。記得有部電影叫“溫柔的憐憫”,一個落魄歌手在女人善良的愛中新生,這個的曆程,他說:上帝賜予我們溫柔的憐憫。

另外,以前有個小說(“晚霞消失的時候”?)簡單地把“科學”與“真”,“藝術”與“美”,“宗教”與“善”對應起來,似乎現在大家都認可了。

如果“善良”真是個行為,我倒覺得這個行為的誘因是“寬恕”,或者就是傳統意義下的“恕”。

其實這些都站不住腳。因為“善良”“憐憫”“寬恕”“恕”這些詞都太難定義了。而如果沒有精準定義的概念支撐的公理體係,任何討論都可能終止於雞同鴨講。這就是為什麽羅素要梳理語意邏輯,並試圖用數理邏輯代替語意邏輯。這我們知道他
極不成功。維特根斯坦也試過,好像也不行。

這點比較利害的是文科生老黑,他的小邏輯基本上就是極至了,羅素們後來怎麽折騰都沒挑出他的手心。

為理科生一歎!

回到“善良”,可以說祥林嫂是“善良”的,代代在油鍋冒泡撈油餅時是“憐憫”的,藍衣小刀砍人時是不講“道德”的。。。

說這些,離不開人、景、物的CASE。


所有跟帖: 

你其實還是理科生吧. -lanyi- 給 lanyi 發送悄悄話 lanyi 的博客首頁 (20 bytes) () 01/22/2009 postreply 21:17:04

唉,竟讀了七八遍.... -lanyi- 給 lanyi 發送悄悄話 lany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3/2009 postreply 04:30: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