忖度 cǔnduó一個經常念錯的詞,《詩·小雅·巧言》中說: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意思是說揣摩他人心中的思慮,明白他人想什麽,要表達什麽。但是事實上“忖度”一詞慢慢有了一種貶義的涵義,意思是我們經常錯誤地理解了他人的話和思慮,因此,忖度就變成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理解他人必須要明白他人傳達出來的信息和這些信息要表達出來的涵義:他的話,他的肢體語言,他的憂慮,他的喜樂等等。因此,“忖度”這個動詞成了人際關係中重要的行為和內心的活動,從《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等一係列的無不要通過“忖度”來實現。而忖度的活動在生活中處處彰顯,延伸到各個層麵:古時為臣為宦者必須要忖度好君王的意思,不然,不慎會掉腦袋;仆人必須要忖度主子的想法;媳婦直到熬成了那一天要懼畏婆婆;而今時為官者必須要時時處處討好上級,而《厚黑學》莫非就是忖度的哲學和藝術,甚至對方抽什麽煙,喝什麽酒,喜歡什麽樣的女人,都要琢磨好;今日送禮走後門也需要忖度的藝術,需要掌握好對方的心理,不然,反而成了反作用了。除此具有反麵的代表性的例子之外,事實上,忖度的好和壞影響著也決定著我們的人際關係的好和壞,最著名是三國的楊修雞肋的故事,楊修才華學識是出眾超群的,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麵,也是相當準確迅速敏捷的,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見的準確,才為此掉了腦袋,反丟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誠然,如何能正確的掌握他人的意思,如何能理解他人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卻是很重要的,一個人際關係很好的人一定是能夠很好忖度他人的人,他能夠恰如其分地掌握好別人的各方麵的思慮,而付諸行動。但是,誤解在我們的生活,家庭,婚姻,單位,朋友之間處處相見,下麵看到一個故事,很有意思: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甚麽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麽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夥。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麽要這麽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當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是否真的明白的對方的意思呢?很多時候我們在網絡上或者報紙上看新聞,某人說什麽什麽,事實上,很多時候媒體大多數在斷章取義地拿名人的話來實現自己要表達的涵義,或者,我們隻是看到他說的一句話,而沒有這句話的前後背景,以及他說話的整體意思以及他所處的生活背景和環境。這樣看來,正確地忖度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少一點誤解,難道不就是快樂的源泉麽?
每個人都會記住自己做過的事情,特別是好事,但是通常更容易遺忘他人做的事情,更容易記住自己的而遺忘他人的就成了忖度的障礙,因此,忖度也是聆聽,傾聽他人,設身處地地想他人的處境,原來,忖度成了我們快樂和幸福的鑰匙。
不可否認的是,當一個人處於寧靜的時候,更容易學會傾聽和忖度,這樣的忖度就會更有深度。但是這裏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則,當我們不知如何做的時候,判斷很難的時候:對別人的話和行為用更寬的尺度來衡量和忖度,如果別人的錯誤更當如此,朝好的方向去想,不要老想壞的方麵,楊修就一個極好的例子,而鄭板橋“難得糊塗”卻一番另一道忖度的境界。
作者:黎明舞者2009年1月15日
來源黎明舞者的網易博客:http://matthias8000.blog.163.com/
忖度的境界
本帖於 2009-01-21 09:36:4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淑女司令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