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楊梅之鄉--- 餘姚市三七市鎮二六市相嶴水庫
我的祖籍二六市
這次回國,聽媽媽說家裏往事, 說起我的堂兄, 這十幾年竟然積累起了成億家產。 媽媽說大伯伯人品端正, 他家是合該有錢。又說大伯伯曾經是胡慶餘堂的女婿,不禁讓我吃驚,那不是和那個紅頂商人扯上了關係。媽說,不過這場長輩捏合的婚姻維持時間很短,兩人以性情不合分手。
我的祖籍二六市,舊屬慈溪縣,離慈城十六七裏, 50年代初劃歸餘姚縣。舊時二六市是交通必經之地,因為逢農曆的二、四、六、九是市日,所以就叫二六市。有一個文革時的故事。有一次二六市和三七市都發生了紅衛兵造反事件,這件事上了美國之音的節目。第一次,美國之音的新聞報道是浙江有二十六個市發生造反了。第二次,美國之音的報道是,上次搞錯了,其實浙江省是有三十七個市發生造反了,等到第三次,美國之音再次澄清說又犯了錯誤,應該是二十六個市加三十七個市一共六十三個市發生造反了, 美國之音確實是被騙得夠嗆!
二六市西邊有一座雞鳴山,山的東邊有一條河,從北山發源約十裏路長,自北向南緩緩流入姚江,老街是依托這條河建起來的。雞鳴山的南邊還有一條小河,自西向東蜿蜒流去,貫穿著許多南北流向的河。二六市就在這兩條河流交錯的地方,背山靠水,依托河的兩岸形成了古鎮。鎮上的房子大多坐西朝東,背靠雞鳴山,麵朝太陽,往南往北延伸開去, 古鎮南邊十多裏地外就是舉世聞名的河姆渡遺址,七千年的文化在那裏熠熠生輝;緊挨古鎮北邊的是最新發掘的田螺山遺址,經考古證實至少與河姆渡遺址同時期,多少年的曆史曾在地下靜靜安睡,伴隨著古鎮的日升月落。
二六市是不輸於其它古鎮的江南水鄉。一條小河穿鎮而過,老街位於河的東西兩岸。河岸是用長條石砌的,河上有許多石板橋,連接著兩岸的店鋪。過去老街有很多老字號的店鋪,每逢市日,方圓十幾裏的人都會來趕市,把街路擠得水泄不通,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華。街路是兩三米寬被磨得鋥亮的石板路,靠河的石板邊沿,還有一個個杯口大的被船纜磨得精光的滑的小洞。沿街店鋪把屋簷伸到河麵,瓦上的滴水落在河裏,街路就在簷下,這就是廊棚。據說,慈溪西鄉幾十裏,最好的街要算二六市, 下雨天也可以穿布鞋。廊棚是江南水鄉小鎮的特色,石橋板的橋麵比街道高出許多,大概是為了方便橋下行船。老街算是比較富裕的。流傳過這樣的老話: “窮勿討飯,富勿上萬。”說的是二六市大多數人家的家境都差不多, 比較富裕. 就說吃的東西。清明時節有艾青餅,端午用箬殼或竹葉包粽子,用新鮮的早稻草灰過濾的水做灰汁團。尤其是農曆十二月,家家戶戶都要釀糯米酒、裹蒸粉團、印鬆花餅、烘香糕、做年糕。說到年糕,二六市老街的水磨年糕是最正宗的,至少也是水磨年糕的原產地之一。當時方圓幾十裏的人都會來買。
當地文風很盛,漢代有陳平丞相慈城妙山人,董仲舒為江東王,居慈城盆山,東漢光武帝劉秀,老慈溪蜀山人。隋唐魏征宰相,是老慈溪二六市魏家橋人,五代吳越王錢繆又是慈城人,宋徽宗趙佶,本姓向,慈城向敏中之曾孫,禮葬生母於慈城上嶴趙家山。上麵重建宋太祖趙匡胤墓。在科舉製度慈城共考出進士519名,狀元5名,任職官員近千員。其中丞相6人陳平. 闞擇. 魏征. 向敏中. 袁煒. 沈宸荃。尚書10人,其中明代工部尚書趙文華。所以有唐宋明滿朝朱紫貴,半是慈城官一說。
二六市南接魏家橋,西接三七市,北接相嶴,緊鄰田螺山遺址。我父親家的祖居在魏家橋東, 魏家橋有三大文化遺產, 1. 東周信陵君之墓,史記中魏公子無忌封為信陵君,他竊符救趙,遭魏王忌,乃謝病不朝, 後葬於魏家橋。漢高祖劉邦每過常視公子。車架走過轔轔之聲,魏家橋古稱轔橋, 唐宰相魏征即信陵君之後裔。在魏家橋建無忌廟. 2. 項羽故居在魏家橋。虞姬故居在慈城虞家村。唐魏征奏聞李世民,下聖旨在兩地各立一塊下馬碑, 刻禦題 "千古流芳"。今兩碑均在。 3.魏征故居在魏家橋西。有宰相府石牌樓。進士匾。朝東五間樓房都是唐代古建築。在無忌廟旁建魏征祠,三處古跡都是國家文化遺產。
二六市我外婆家的祖居是一個兩層樓的大宅院, 後來住了十幾戶人家,記憶中的兩個石獅子還在,但屋梁上的木雕在文革時都被砍掉了,我太外公十六歲中舉,和三七市官橋的陳布雷,都是那時候當地有名的少年才俊。陳布雷後來成為國民黨的“領袖文膽” 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是中國近代史上一 位很受關注的人物。據外婆說,兩家關係很近, 有金蘭之交。那時男人都在外麵媒事,陳家的太太常常坐著僑子來搓麻將, 有時就住在外婆家裏。太外公後來開過錢莊當鋪,絲綢莊,造紙廠。太外婆說,當鋪這個行業太傷陰德。那時樓上西廂房堆的字畫古玩,有不少都是從當鋪裏來的,這些董董到了文革時被洗劫一空,那是後話. 淞滬戰事爆發,在上海南市的造紙廠被日本飛機炸成廢墟,上海淪陷後,外公逃到漢口,生意也做不下去。外公說,那時,阿時(陳布雷的胞弟,陳叔時)對他幫助最多。陳叔時在抗戰期間曾任外交部亞東司專員,新中國成立, 在駐智利領事任上返回大陸,任職於國際關係研究所。陳布雷的五妹陳若稀嫁河姆渡的翁祖望。小女翁鬱文在 1952年嫁與喬石。外公說,生意是毀在日本人手裏, 不過,後來還是有不少機會,但都被阿婆拖後腿, 不過後來想想, 還是全靠阿婆,不然升官發財,等到解放,早就被專政掉了。終究還是沒有逃過文革一劫,文革被洗劫一空。聽媽媽說廂房裏的的青銅陶瓷,字畫古玩到文革後,就幾乎什麽也沒有留下。媽媽說有一個近真人大小的古董瓷佛,很值點錢,一直供在客廳,文革時被搬走,這麽大的一個東西,至今下落不明。聽舅舅說,那時害怕的把康熙字典往灶膛裏扔,就書就燒了很多天。 我想家裏是有許多線裝小說書,都是從鄉下帶來的。記得讀過一本叫 “文武香球”, 以後也從未見過有新版的。
8226; | 黑夜的歌 |
8226; | 十二平均律 |
8226; | 花葉送舊, 煙雨迎新 |
8226; | 趙天新de新作《雷霆》 (圖) |
8226; | 東道與西器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