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牌大學金融係為何停招中國學生?

來源: judd 2016-09-19 21:56: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833 bytes)
最近,兩件事再次引發我對中國教育的擔憂。一是,前不久跟一位美國名牌大學金融教授談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他說他們今後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博士研究生了。


這不是種族歧視問題,他自己也是中國人,而是因為過去多年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後來做博士論文研究時雖然未必突出,但還可以,可是等到畢業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都表現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所以,他們不想再浪費時間培養中國學生了。


實際上,不隻是他們大學有這個打算,即使我所在的耶魯和其他大學,也討論過同樣的問題,雖然我們沒有決定完全停招中國學生,但從那以後,就有意識地少招或者偶爾不招。





以2015年為例,美國的前30名金融係畢業的博士中,來自中國的不少,但找教職崗位最成功的是去了加州理工學院,那個大學當然不錯,可是,這麽多中國博士生中沒有一個被前10名或前15名金融係招聘。


由於這些博士都畢業於頂尖金融院係,這一結果很讓人失望,各學校投入的資源和教授精力那麽多,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二是,在美國金融和矽穀高科技行業中,印度裔高管遠超華裔。
大家熟悉的穀歌、微軟、Adobe、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在這種級別的美國公司中似乎想不起一個中國人CEO。公司副總裁一級的印度人就更多了。


而且,不隻是美國企業界裏中國人和印度人的反差這麽大,在大學裏也如此。比如,幾年前美國主要商學院中,有12個在選拔招聘商學院院長,其中有10個給了印度裔聘書,沒有一個給中國裔。盡管後來一些印度裔謝絕了,但這本身也反映出中國和印度之間在教育、文化上的差距。


中國人天賦好,又聰明勤奮,但為什麽結果會如此失望,跟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的人差別那麽大呢?
答案主要在兩方麵,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方式;另一方麵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壞在我們推崇的“順從聽話”和孝道文化上,這些文化烙印實際是中國人一輩子的包袱,走到哪裏都無法丟掉,到哪裏都吃虧。


關於教育


這麽多年教過的中國學生中,真正因為自己喜歡而研讀經濟學、金融學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既然他們都不是因為自己真實的興趣而為,出現上麵我們談到的,那麽多讀金融博士、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學生最後在職場上表現一般甚至更差,就不足為奇。趕鴨子也許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中國父母都關心子女教育,即使沒有百分之百的“望子成龍”,也想兒女去盡可能好的學校,將來有一份好的職業與收入,能夠一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有了眾多中國父母起早摸黑,不分周中周末,一年到頭為了子女上學的事情奔波,甚至常年離開丈夫、家人和朋友到外地或國外陪子女上學。


也為了讓子女上“最好”的學校,經常想盡辦法找關係、開後門,使用所有能想到的招法,就是為了子女能得到“最好的教育”,為了不讓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在專業方麵,都傾向於要求甚至不惜逼迫子女學金融這樣光鮮的專業,或者學會計這樣容易找工作的實用專業。


可是,很多父母可能從來沒有問過,更沒有想過“什麽是最好的學校”“什麽是最好的教育”。學過優化理論的人都知道,“好”“不好”“較好”“最好”這些價值判斷都隻能是相對的,必須首先搞清楚的是“相對於誰”“相對於什麽”,因為不存在沒有度量指標、沒有參照係的“好”和“最好”。


於是,在不問不想的情況下,往往是根據父母自己認為“好”的標準去選擇“最好”的學校和專業,等於讓子女去過一種父母認為好但子女自己未必認為好的職業和生活。有時候,這實際上是迫使子女去實現父母自己沒有能實現的專業夢。


或者,就是一窩蜂隨大流,去追求大家都認為最好的哈佛、耶魯或者北大、清華。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麽哈佛耶魯好、北大清華好”時,他們也說不上來。


好與不好,隻有基於子女的個人興趣、偏好、個性和天賦才有意義
。否則,不僅沒有意義,而且很容易造成天賦與人才的浪費,結果隻會是子女學習、工作沒有熱情,無精打采,每天因為在做自己沒有感覺的學習或工作而特別累,而且會時常抱怨,對生活、工作失去興趣。






在任何社會中,人才資源是各項資源中最為重要的。
因此,把每個人的興趣和天賦跟其專業盡量配置得一致,是整個經濟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也是決定一個國家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關鍵因素。


經常有朋友谘詢子女教育的事情,一個普遍的說法是:“我就想女兒讀完大學,立即讀研究生,拿到碩士博士學位、完成學習任務後,再去工作、結婚成家。”


我就問:“為什麽非要有讀碩士、博士的任務呢?為什麽不能大學畢業後先工作幾年,讓他比較一下工作和讀書的差別,感受一下自己到底喜歡工作還是學習,喜歡什麽專業、什麽工作呢?”


他們當然沒有想過“為什麽要讀碩士博士”的問題,因為他們覺得反正大家都要子女讀研究生,所以理所當然自己的孩子也要讀。他們沒想到也許自己的子女根本就不適合讀研究生,也可能對學術和讀書沒任何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他們去讀書,對子女是勞命,對父母是傷財,對社會是浪費資源。


這些朋友就說:“萬一他去工作後不再想回學校讀書了,那不就不好了嗎?”我說:“如果是那樣,那就更說明大學畢業後先工作是對的!否則,他們會浪費那麽多青春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


在物質產能過剩、物質這麽豐富的今天,溫飽不再是個問題。
父母可以給子女最重要的禮物是給他們提供經濟條件,讓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選自己有激情的事業。
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子女的父母顯得太自私、太不尊重子女,這包括學校、專業、工作和婚姻戀愛。




關於職業和做人


下麵這個故事很流行:一家矽穀公司招來三個實習生,分別是中國人、印度人和美國人。美國實習生隻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馬走人。他對一些問題盡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談,一分鍾可以講完的問題,能講五分鍾。中國實習生很努力,活幹得最多最好,但不愛多說話。


印度實習生工作做得沒有中國實習生精細,但也不差。雖然講話帶有口音,但最愛發問,擅長表達自己。在實習期間,學到東西最多的是中國實習生,但是,最後人們最能記住的是那位印度學生。


這個故事當然是中國人喜歡講的,因為中國人看重“硬本事”、看輕“軟本事”
;按照這種我們熟悉的價值觀,這個故事實際是想抬高中國人、貶低印度人,也包括貶低美國人,很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裏,因為我們這種看重“硬本事”的文化取向造就了中國人隻能幹苦力活、不能像印度人那樣在矽穀和美國大學等領域成為領袖人物;也正因為美國和印度社會既看重“硬本事”也看重“軟本事”,所以,反饋到文化和教育領域,就變成了不隻是要強調數理化,也要強調人文社會科學,在判斷人才時不隻是看他的硬技能,也看他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看他是否是一個風趣的人。


實際上,這裏關鍵還是在於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問題。教育有兩項主要功能:一是為了職業,一是為了做人,尤其是為了做一個有意思、有趣味、有意義的人。職業培養是為了飯碗,而“做人”的教育是為了讓人不隻是職業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做人。


許多朋友一聽到自己子女想學曆史、文學、藝術,或者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就很生氣,認為這些“軟本事”沒任何用,不便於找工作,等等。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軟本事”恰恰是使一個人更加有意思、有趣味的基礎。


世界需要“硬本事”的人,但世界是由那些能說會道、知識淵博的人領導的。即使我們走出企業領導、政府領導階層,在社會生活中,那些除了職業以外還了解我們曆史、社會、政治和經濟是怎麽來的人也是更加有趣的人,同時更可能是社會中的成功人士。






關於文化


之所以中國人跟美國人、印度人的差別這麽大,也當然跟中庸和孝道文化緊密相關
。在中國長大的過程中,父母等周邊的人都教你“乖乖聽話”、聽長輩的話。不管走到哪裏,隻要見到比自己年長的,都要小聲講話,要順從聽話,不能挑戰長者和權威的言論。


由於三綱五常,長輩、年齡是中國社會名分等級秩序的最重要組織維度,這種等級秩序壓製個性的表達,使我們長大後本能地安靜、講話謹慎又謹慎。美國社會是另一極端,沒有鮮明的基於年齡、長幼的等級秩序,大家以理服人,而非以年齡大小壓人,所以,就更加促長美國人辯論能力、表達能力的發展。


印度則是介於中國和美國之間,他們對長輩也會敬重,但不像中國社會那麽絕對,再加上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100多年,多少也淡化了印度人對長者的順從程度,不再像原來那麽論年齡,而是更加講理,以理服人。這些文化特點是上麵三個矽穀實習生故事背後的重要原因。


中庸邏輯要求你不能聲張,不能過多表達自己,什麽都要適度。
即使是講道理、辯論,也不要那麽認真,那麽“打破沙鍋問到底”,什麽事情“差不多”就行了。這種文化熏陶出來的人,當然傾向於不會表達,即使表達或者爭辯,也不會太認真,否則,內心會感到不自在,會內疚。


我這些年經常在中國生活,發現許多做母親的不知道溺愛會害了孩子,讓自己孩子永遠長不大。比如,在我原來任教的一個大學裏,一位中國教授已經30歲出頭,沒有結婚成家。盡管他已經拿到終身教授職位,但還是不成熟,因為他母親還是每天跟著他、盯著管著他的一舉一動,結果她兒子就沒機會長大成人。


根據六年前我女兒用的一本美國中學教材的一些研究估算,中國大學生的成熟度平均比美國同齡人要低3.5年左右,原因就在於儒家文化和中國父母育子方式,在該放手的時候不能放手讓孩子獨立。


而成熟度跟領導力又高度關聯,沒有成熟就無法有領導力,就難以競爭穀歌、微軟、花旗等公司的CEO崗位。


許多人在解釋為什麽中國學生在美國不能更成功、中國人不如印度人那麽突出的時候,都喜歡以中國人英語差、印度人英語好作為主要理由。


語言當然是中國人的弱項,但實際上更根本的原因不是語言,而是儒家的名分等級秩序,這個秩序使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被持續不斷地壓抑,任何有個性的表達和質疑都會招致重罰,以至於等我們長大成型時,我們每個人都成了隻會做事、不會作聲的人,隻有幹苦力的“硬本事”,沒有“軟本事”。


今天的世界已經高度一體化了,為了讓我們的後代有機會在國際競爭中更能勝出,一方麵必須改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把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重點放在“做人”的通識與思辨訓練上;另一方麵要走出儒家名分等級秩序的文化製約,不能再把“順從聽話”機器人作為我們的楷模。

所有跟帖: 

不敢苟同。陳詞爛調。就是中國人不如印度人。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實際美國排擠中國人,捧高印度人。印度人自己又抱團。 -JustAsked- 給 JustAsked 發送悄悄話 JustAsked 的博客首頁 (155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3:18:30

排擠中國人 -黃桷樹- 給 黃桷樹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20:10:59

選擇中國人政治上不正確。中國人總是不喜歡讚揚同類。 中國人在職場上不喜歡提拔自己村裏人,或自己村裏人被提拔 -85858585- 給 8585858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5:47:01

都貼了有幾萬次了,難道還覺得貶中國人貶得不夠嗎? -apple1998- 給 apple1998 發送悄悄話 apple1998 的博客首頁 (335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5:48:40

+1 -dont_go- 給 dont_go 發送悄悄話 dont_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8:29:29

您別動怒。作者其實沒啥本事。就是個腹中空的東東。他以後就知道這世界是怎麽回事了。 -相當長久- 給 相當長久 發送悄悄話 相當長久 的博客首頁 (77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4:35:35

這個人的認識非常膚淺,水平真的很低。 -相當長久- 給 相當長久 發送悄悄話 相當長久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6:41:14

瞎BB寫這麽多。四個字,『種族歧視』。 -雪夜讀書- 給 雪夜讀書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7:44:33

學金融理工的, 都是職業培訓, 與教育無關 -三竹齋- 給 三竹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8:41:32

印度沒有文化,我就這麽看的 -隨意001- 給 隨意001 發送悄悄話 隨意001 的博客首頁 (922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18:50:12

Cool! -mouseear- 給 mouseea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22:51:44

Can't agree more! -FrSpain- 給 FrSpai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1:18:27

同意! -Free9- 給 Free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3:38:57

顯然您的認識要深刻,貼切。一看就是有兩板刷子的過來人。那個薩比作者一看就是個沒啥成就的井底之蛙的嫩芽子 -相當長久- 給 相當長久 發送悄悄話 相當長久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4:15:57

還有一個, 印度人愛撒謊 -jingxin- 給 jingxin 發送悄悄話 jingxin 的博客首頁 (98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8:27:57

軟實力也是實力 -話裏有話- 給 話裏有話 發送悄悄話 (236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20:20:21

寫這類文章的人就是一個loser。 -老馬識途- 給 老馬識途 發送悄悄話 老馬識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4/2016 postreply 21:01:12

口音加歧視 -movie_fun- 給 movie_fu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0:17:23

老印的表達能力確實值得老中學習,但是老印的節操實在讓人不齒。 -FrSpain- 給 FrSpain 發送悄悄話 (17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1:29:24

中國人就是不如印度人,鐵一樣的事實。北美文化是提倡個人張揚的所謂自信。無論對錯印度人都能表現得跟自己是真理的唯一擁有者一樣。各位 -夢遊情傷- 給 夢遊情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4:21:01

大多學術上出類拔萃的都不太會做人,這種人個性太強不願屈就,比如那個數學家張益唐。 -煤炭- 給 煤炭 發送悄悄話 (38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5:02:17

同意作者。不管你中國人的那份自尊心有多強,都得要承認現實,即使嘴上不承認,實際上也得承認。 -bobo197- 給 bobo19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7:29:34

jingxin -jingxin- 給 jingxin 發送悄悄話 jingxin 的博客首頁 (171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8:46:53

我倒是懷疑作者的企圖,覺得作者更像西方宣傳係統的一個寫手,隻要打擊了部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心,就達到目的了。 -vibanaly- 給 vibanaly 發送悄悄話 (94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7:57:47

土生土長的ABC呢? -annaliulin- 給 annaliulin 發送悄悄話 (114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09:45:12

這文章特別惡心,邏輯有問題 -葉葉- 給 葉葉 發送悄悄話 葉葉 的博客首頁 (741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3:09:17

其實很可能那些中國畢業生發現這些東西是偽科學,根本不好意思去申請教職誤他人子弟了。 -聞達- 給 聞達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3:42:37

+1 -翹搖- 給 翹搖 發送悄悄話 翹搖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6:57:02

別看不起印度人的節操。北美文化實際就是虛偽,隻要皮厚就行。God Bless America 的片尾語是對美國當今社會的精辟描述 -夢遊情傷- 給 夢遊情傷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6:40:22

是啊, 不被認可不見得不優秀。華人之間應該團結才是。 -lilywanda- 給 lilywand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16 postreply 07:04:12

留學之路 -十步笑百步- 給 十步笑百步 發送悄悄話 (87 bytes) () 10/27/2016 postreply 20:49: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