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輕人後悔使用社交網絡
摘要 : 曾有媒體報道Uber高管提議挖掘記者醜聞,Uber員工追蹤記者行蹤記錄,這暴露了為了科技公司對於用戶隱私的窺探和侵犯。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在智能手機中集聚,手機丟失而喪失隱私的恐懼越來越讓位於網絡科技公司或者黑客,以及美國政府對於隱私的收集和侵犯。
每個人手中的智能手機上裝滿了各種Apps,隨著移動互聯網各種社交網絡Apps的繁榮,個人隱私比PC時代受到更大暴露的可能,每個帳號背後的主人的生活都被窺視著,在發出“狀態”或照片的時候,帳號主人的隱私就被拱手交出,更何況還有各種Apps記錄著你的WIFI密碼、位置信息、信用卡記錄、看電影或吃飯或酒店住宿等各種消費信息,在智能手機麵前,個體的隱私幾乎為零。斯諾登事件和明星私人照片曝光事件後,美國人對於政府和黑客侵犯個人隱私的恐慌始終未消散,正是出於這種擔憂,有年輕人表示為了保護隱私將退出移動社交網絡。
曾有媒體報道Uber高管提議挖掘記者醜聞,Uber員工追蹤記者行蹤記錄,這暴露了為了科技公司對於用戶隱私的窺探和侵犯。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在智能手機中集聚,手機丟失而喪失隱私的恐懼越來越讓位於網絡科技公司或者黑客,以及美國政府對於隱私的收集和侵犯。
隨著移動設備的增多,美國的雲端服務越來越多,而年輕人感覺隱私被侵犯的也越發嚴重,故而引發反彈。USANetwork的報告顯示,55%被調查的年輕人表示後悔使用社交網絡,75%的被調查者表示有可能停用其社交網絡帳號。目前更多人覺得將個人數據存儲在實體設備裏比存儲在雲端更安全,這對提供雲端服務的公司來說可不是個好的趨勢。
注意力本身已經是一種商品,數據收集者通過各種途徑采集賬戶主人的檢索信息,包括出行、消費與購物等各個能想到方麵,這些數據是用戶分類的依據,商家則通過這些數據在PC或移動社交網絡平台上向用戶推送定向廣告,這就是現在熱門的數據分析的簡單應用。有個朋友說,他知道有公司購買了銀行數個PB的數據,因為覺得可以挖掘出有用的東西,就是進程比較慢,聽著不寒而栗,就不再使用那家銀行的信用卡了,雖然其他銀行可能也這麽做。
但是網絡已經無處不在,年輕人群無法離開網絡而生活,所以Facebook公司高管們的擔憂還沒有那麽嚴重,否則投資人看到報告直接裸空Facebook的股票就好了。現實是年輕人還願意享受社交網絡帶來的便利,一方麵抱怨美國政府對電話和網絡無所不在的監控,一方麵將個人隱私的泄露當作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付出的代價。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1%的被調查者認為使用社交網絡分享私人信息不安全;68%的被調查者認為在線聊天透露私人信息不安全;59%的被調查者認為手機短信包含私人信息不安全;57%的被調查者認為發電子郵件時攜帶私人信息不安全;46%的被調查者認為通過移動電話裏通話提及個人的信息不安全;而比例最低的是固定電話,隻有31%的被調查者認為通過固定電話說起個人信息不安全。但現在固定電話的保有量在持續下降,甚至美國家庭收入最低的部分家庭都使用手機而放棄了固定電話,數據顯示人們就是如此矛盾,一方麵害怕監控一方麵又享受著新技術的便利。
從社交網絡公司的角度來說,對於用戶的顧慮是不可以不重視的,蘋果公司一再保證第三方無法獲取用戶的信息就是對這種大麵積擔憂的反應。此前,奧巴馬在加州矽穀附近召開會議,但當時正值民眾對於政府監控擔憂的高峰期,包括紮克伯克在內的多名矽穀大佬拒絕出席,就是不想被用戶認為是配合政府監控的公司,惹上麻煩。
不過因為對網絡的依賴,用戶不是說保護隱私就能保護的,並且為了享受免費服務,也有用戶願意放棄部分隱私。55%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與網絡公司分享自己的私人信息,以便獲取免費服務;36%的被調查者稱喜歡共享經濟這種更有效率的服務。在願意放棄的隱私方麵,被調查者對於商品購買習慣、社交媒體使用、宗教觀點,以及朋友的身份不在意。不過對於社會保險號、健康信息、電子郵件、電話內容和自己的位置信息比較關注,不願意被泄漏。
雖然有用讓渡部分隱私換取免費或低價服務的潛在認知,三分之二的被調查者希望網絡公司能采取更多行動來保護網上個人信息等隱私。矽穀科技公司的隱私政策問題從來沒有被如此關注過,包括蘋果,Facebook等在發布新產品時都反複強調,自己和第三方都無法獲得用戶的信息,但從目前的趨勢看,用戶行為數據被收集和分析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民眾通過施壓迫使通過相應的聯邦法律保護這部分權利之前,用戶隻有保持警覺,卸載最可能泄漏隱私的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