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檳郎

不一樣的檳郎
  12文秘 朱紅

  初見檳郎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課上,他時常微低著頭講課,講到興奮時也會激動一番。比起稱他為李檳老師,他更喜歡別人叫他檳郎。原以為我們的交集就到這了,但意外同時選上了兩門他的選修課,新詩賞析和旅遊文學,讓我有了機會接觸到他。
  檳郎的不一樣首先在於在於他的現當代文學基礎課的授課方式不同於其他老師,他不僅僅會講書上的內容,而會拓展出一個個小故事,讓枯燥的課堂變得非常有趣。不同於其他老師的刻板地讀多媒體,這樣的方式不僅讓我們能集中精力上課,也掌握了不少的課外知識,豐富了我們的視野。聽著檳郎講故事中的人物情節,便覺得也如臨其境。
  在現當代文學課上,最開始,他會先複習,抽人回答問題,都是上節課講課的內容,這時候同學們都是挺緊張的。兼帶抽點名的複習提問後,他就開始講新課了。他給我們介紹的不僅僅限於教材,還有除教材之外的很多文章。對於教材,他會講的很仔細,幾乎倒背如流,熟悉程度幾近於好像這本書都是他寫的。而對於很多教材之外的知識,他也真是像百科全書一樣,無所不知,為我們帶來很多精彩的課堂瞬間。起初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時候,還是有些不能適應的,充滿緊張感的課前提問,不一樣的教學方式,都在衝擊著上課的神經。之後,慢慢習慣了這種教學風格,便覺得也沒什麽不好的了。隻是個人的方式方法不同了,而這又是一個講求個性的時代。上課久了,便也覺得檳郎有著小孩般可愛的一麵,由這樣一個不一樣的老師,便也喜歡上了他的課。
  檳郎的不一樣在於他既是老師,又是詩人。一個拘束,一個自由。在工作時他傳道授業,為我們解惑。工作之餘他會進行創作,至今已經寫了非常多優秀的詩歌。而在他的新詩賞析課上與課下,我有幸拜讀到他的詩作。
  上新詩賞析課時,檳郎喜歡先“拋磚引玉”,講一些自己的詩作。比如最近的一次課上,他講了自己的作品《支支的校園》,令我印象深刻。支支是檳郎的一個女學生,“畢業後多年的支支已淡忘,忽然接到她的短信,昔日的師生又恢複了聯係。”後來,她介紹給了他代課的學校,“便有緣同在一處執教鞭”。回想過去,支支說檳郎上課時好拘謹,輔導畢業論文時隻看著稿本,可檳郎說:“遺憾全忘記了。”現如今回想起來,便覺得支支是那麽活潑美麗。而今在校園裏趕路時,“昔日的美好仍在腦膜上生動”,生動形象地寫出對往事的深深懷念。一同在代課的學校時,坐同一班車晚歸。“有次上課前遇著,到校門外的吉慶攤位群吃碗鴨血粉絲湯,”支支搶著買單。真的是再現了詩人與支支同代課的美好時光。最後寫道,支支讓“我”欣賞她的民國女學生裝,“藍布偏襟褂,及膝黑色大擺裙,從此這成了她定格的形象。”這個形象便成了檳郎對支支永遠的懷念。
  我覺得對於老師,檳郎更適合做一個詩人,可以無拘無束的生活創作。但可能迫於生活的需要,他必須用兩種身份活著。以前聽過一句話:“白天是為了活著,晚上是為了生活。”檳郎的生活在於詩。幸而課上有一群他的學生能聽他講講詩,道道情,也不枉作為一個老師和詩人了。
  檳郎的詩大多有些男女情愛的,除了《支支的校園》,還有《愛滿亭邊有座橋》、《江州上的丫頭妹》、《龍舟賽上的傻妹妹》、《一對蝴蝶的傳奇》等。印象深刻的《愛滿亭邊有座橋》飽含了檳郎對曉莊和陶行知先生的熱愛。“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了江寧大學城,才搬來陶校長和新校園?先有河才有橋,然後才有亭。我們倆的碰頭誰先到地點?”開頭以一係列的問句引出檳郎教書的學校,江寧大學城陶行知爺爺創辦的南京曉莊學院。“一條彎彎的小河,隔開學習區與生活區,隔開課上與課下,教室與餐廳”、“‘愛滿天下’的陶體字”,對學校進行了描寫。“愛滿天下”也同時暗示了檳郎作為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前一段“老師,我又晚了。”後一段“老師,這次是您遲到哦。”交相輝映。垂柳與女學生,一學期的晚餐會,成為校園愛滿亭橋邊一道亮麗的風景。“你即將畢業遠去。我也終將化灰撒入揚子江裏。”檳郎的願望就是死後能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揚子江,也帶著些對學生即將畢業離校的淡淡的憂傷。這首詩將永遠記錄著愛滿亭邊他們的背影。
  檳郎對櫻花有種強烈的喜愛,寫了不少關於櫻花的文章,如《李後主的櫻花》、《櫻花的原鄉》、《雞鳴寺路的櫻花》、《大學城的櫻花》等。他曾說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原來日本人到中國想買桃花的種苗帶回國培育的,結果那商人拿了櫻花的幼枝混在小桃樹裏濫竽充數地給他,帶回日本後,發現櫻花也不比桃花差,便大批培育種植起來,最終成為了日本的國花。檳郎一直強調櫻花源產於中國,對中國櫻花文化更是極力推廣,譽為美化和牡丹後的第三名花,希望能在種植麵積和培育技術上超過日本。
  《李後主的櫻花》將櫻花與南唐後主李煜聯係起來,把大小周後比作是李後主的櫻花,佳人如花花易謝,故國似城城易塌。“江南春早,故國名花還有心開放嗎?”開篇寫了被囚禁在黃河岸邊的的李後主對溫暖江南的懷念。 “一樹樹的白玉,如琢如雲如霧如緞如雪。”春寒的蕭瑟,失國的李煜含著淚水由櫻花懷想到大小周後。伊人在蕩著秋千,風吹動著翠綠的衣袖和紅色的裙擺,花瓣飄下,好一幅美不勝收的佳人秋千圖。李煜又轉向那輪明月,想它定是在嘲笑我這孤苦的身影。說是明月的嘲笑,卻也是自己的嘲笑,想當初在金陵清涼山的南唐避暑宮的群芳爭豔和現如今被囚異鄉的自我的孤獨形成對比。不禁感歎最美的還是那櫻花,不變的盛放。而那櫻花般的大小周後,“好一對金陵的絕代雙驕”,又落得個怎樣淒涼的下場呢?連櫻花都在為她們惋惜吧。“補封你為中華聖花第三佳麗吧,梅花牡丹後。歸來吧,柔潔的花?何時能夢回南唐!”結尾,詩人讓李後主封櫻花為第三大名花,足以看出詩人對櫻花的喜愛。李煜借櫻花夢回南唐,也寄予了檳郎對第二故鄉南京的熱愛。
  檳郎的不一樣還在於他的人生經曆,具有曲折的傳奇性。他出生於安徽巢湖的一個小山村,二十歲師專畢業,走上社會,多經磨難。畢業後留在南京高校教書,也曾去韓國外教過。詩文多發表於網絡,且數量極多,真是一位多產的詩人啊。其中最讓我震驚的是檳郎曾去當過和尚,這實在是一段不凡的經曆。我不知道當時他為什麽要去,大抵厭倦了俗世,想去佛寺尋得一方的清淨。但後來離開了,也是,這麽視詩如命的檳郎,怎能屈居在佛寺,不去感受人間喜樂,寫出更多精彩的詩篇呢?
  這就是不一樣的檳郎,既是我的老師,又是一位詩人。不同於別的老師,不同於別人的經曆,不同於世界任何人的檳郎,真是有幸能夠成為他的學生。
  2014-11-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