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哈佛大學招生官談哈佛招生真相:極致民主

來源: 隨便亂戳 2014-09-03 14:46: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534 bytes)

羅伯特·克拉格特在哈佛大學擔任了21年 招生官,在他看來,哈佛大學錄取學生並無定式,而招生辦公室“一人一票,極致民主”的方式,單個招生官實際並不能左右學生的“命運”。但在哈佛招生官之 間,也確實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共識,比如他們相信“申請材料越厚,申請者越笨”的說法;他們看重才能,但不喜歡“什麽都懂,什麽都不精”的學生;也不喜歡付 出所有精力,隻關注一件事情的學生。

哈佛大學是世界上錄取率最低的大學之一。每年全球約3.6萬人申請哈佛本科,發出的錄取通知書隻有2000份。

1984年至2005年,美國人羅伯特-克拉格特(RobertClagett)擔任哈佛大學招生官長達21年,在任期間獲得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離職時的崗位為資深招生顧問(Senior Admission officer)和助學金辦公室副主任(Assistantdirector of Financial Aid)。後來,他又擔任六年美國知名文理學校明德學院招生主任。目前任德州一所私立寄宿學校聖斯蒂芬的升學主任。

盡 管已離開哈佛九年,光環卻從未褪去。無論他走到哪裏,總有人追隨他,想要知道,到底什麽樣的人才能上哈佛?他說,人們想象中的哈佛招生官,好像《綠野仙 蹤》裏麵的魔術師奧茲,大家都以為他具有神奇的力量,幫助善良的女孩多蘿西實現願望,但最後,幫助女孩多蘿茜實現願望、回到家鄉的是她自己的勇氣和智慧。

 

招生官閱讀文書心得

“申請材料越厚,申請者越笨”

每當招生季,羅伯特就會坐在堆成小山一樣的桌子牽,像閱讀百科全書那樣認真自己研讀申請者的材料。別人來打招呼,他要從幾乎高過腦袋的材料裏探出頭來,才能回應:什麽事?

羅伯特介紹,哈佛大學共有約4045名招生官。其中,負責初審的招生官,每人需完成1200份至1500份申請材料,平均每天40份。通常,羅伯特負責閱讀麻省、新澤西州、華盛頓和洛杉磯等地的申請材料,以及來自德國、瑞士和土耳其等國際申請者材料。他也曾閱讀過少量中國學生的材料。

“通常,好的材料,花費時間越多。”他解釋說,那些學術成績差強人意的,大約在5分鍾之內就可以排除。哈佛招生官的難處在於,大約50%,甚至75%的申請者,SAT成績(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相當於美國“高考”),以及在校成績都相當優秀。學術成績很重要,但是我們也會從以下方麵考察學生的潛質。


 

1、才能(Talent

在羅伯特擔任招生官的時候,曾接到一位母親的電話:“我的女兒5歲了,請問學長笛還是學小提琴,更容易進哈佛?”

“學什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少而精’,而不能‘多而泛’。”羅伯特回答說。遇到中國家長詢問兒子是練二胡還是彈鋼琴的問題,他也會給出同樣答案。

他 覺得把一兩門興趣發展成特長,勝過“什麽都懂,什麽都不精”。因為“一旦你全心投入去發展一門特長,比如戲劇、辯論等等,我們相信你進入哈佛後麵對學業也 會有同樣的專注度。”但是,發展特長也不能走極端。比如那種把一種特長練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對其他所有事情充耳不聞,這類學生也不行。

每年招生季,總會有一些高中體育教練跑來哈佛,推薦學校的校隊“明星”。麵對應接不暇的熱情教練,哈佛招生官時會聚在一起,給學生進行“斷腿測試”(Broken-Leg Test)。

招 生官完全拋開申請學生的體育特長,設想“萬一學生無法從事體育”後,他能否把運動才華轉移到其他方麵。如果他是星光熠熠的“籃球明星”,一旦“斷腿”,整 個人像被抽幹了,毫無可取之處,那麽他也不適合哈佛。這樣的“斷腿測試”,同樣適用於高超的國際象棋手,各類樂器的演奏者等。

 

2、背景(Background)

在哈佛招生官心中,有一把標尺:哈佛新生入學後,自然會形成一個“微觀世界”(microcosm)。

所以招生官會特別留意學生的種族、宗教信仰、參與的文化活動等,讓哈佛校園成為多元化的小社會。

3、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對於那些絞盡腦汁吸引招生官主意的學生,羅伯特建議:你不需要去哥斯達黎加,也沒有必要做什麽轟動的事情,做一些融入社會的平凡事,展現你的能力,就很好。

他曾記得有一個家境貧寒的男孩申請哈佛,他甚至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在課外活動一項中,他寫道,自己從進入中學開始就在一家美國快餐連鎖店打工,這家快餐廳以玩具和小醜表演為特色,美國兒童都喜歡去那裏過生日。最早的時候,男孩進去洗盤子,後來每年都獲得升職,到了12年級已經榮升為小醜表演領班。

最終,這位男孩被哈佛錄取。“他每年都獲得提升,說明他自律、具有自我驅動力,有自發性,幽默,創造力強。這就是課外活動的意義。”


申請材料的兩大禁忌

禁忌一: 誇大或偽造課外活動經曆

每個人招生官最期待的是,打開每個申請者的文件夾,看到一個個人生故事,它們如此真實,沒有偽造。

“如果在你的文書裏,塑造的不是真實的你,而是你自以為哈佛喜歡的人。那麽,這是冒風險的。因為你是在作假。”羅伯特解釋說,不真實的表述,比如虛構社區服務經曆、誇大自己的領導力等,會在第一時間露出馬腳。“我們需要學生做自己,發現自己內在,和別人的不同之處。”



禁忌二:提交過分華麗的作品集

在哈佛,他曾收到過中國學生寄去的像磚頭一樣厚的申請材料。打開一開,裏麵是一本印刷精美的書,裏麵有一些申請者的簡介,課外活動照片等。此外,他還收到過申請者寄出的自創小說,過度包裝的攝影作品集。

哈佛招生官裏,有些人相信這句話:材料有多厚,申請者就有多蠢。(The thicker the folder, the thicker the applicant.)羅伯特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作品集的印刷費可能達到幾百美金,卻絲毫不能打動我們,反而會有副作用。”羅伯特說,“我不想讓家長感覺到,多砸錢,就能找到通往哈佛的捷徑。”

當然,如果申請者的確有寫作才華,被正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仍值得被寄送。另外,有特殊才藝,比如舞蹈、辯論、樂器演奏等,招生官也歡迎學生寄送展現才藝水平的視頻。


 

揭秘哈佛招生辦公室評選過程

“瘋狂的極致民主”

哈佛現任招生辦主任威廉·菲茲西蒙(William Fitzsimmons)在哈佛招生辦公室工作了40年。如今,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驕傲地在公文中寫道:哈佛以能夠給予每個人公平給予為特色。而推動這件事的威廉,被哈佛老校長德裏克·伯克稱為“大學的良心”。

羅伯特曾經與威廉共事21年,威廉也是他最敬重的人。至今,他還記得威廉對每一位招生官說的重要:“哈佛錄取過程,必須做到瘋狂的極致民主(Lunatic fringe of democracy)。”

哈 佛的申請材料,經過一至兩位招生官初選之後,會被分工不同的人仔細研讀。最後整理出一份錄取名單,招生辦公室內部召開小組討論會。他們經常在玻璃房間的會 議室了,指著投影在幕牆上的申請材料,一直到深夜一點。最後,由評審小組全體舉手投票決定。“無論你是招生主任,還是新進來招生辦公室的新人,每人都隻有 一票。”羅伯特說。錄取的流程,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改變。



媒體曾爆出這樣一個段子:校園電視台采訪招生主任威廉,男主持忿忿地抱怨:“嘿,哥們,咱們說點實際的,難道你就不能給我們多招幾個漂亮姑娘嗎?艾瑪-沃爾森,演“哈利-波特”電影那個,太漂亮了,大牌,要是招她來,你不也省得滿世界跑去宣傳招生嗎?”

威廉仰著頭哈哈大笑,十指交叉,認真地看著對方眼睛,回答說:“可是我隻看才華。”

光有漂亮和名氣,沒用!

為了“討好”招生官,快遞各式各樣的禮物,沒用!

與哈佛“沾親帶故”,還是沒用!

羅伯特在擔任招生官期間,有些申請者會在文書中提及:自己的某位親戚曾是哈佛的榮譽學生。在羅伯特看來,這絲毫不會加分。羅伯特目前擔任聖斯蒂芬中學招生主任,每年幫助學校大約40名學生寫推薦信。他坦白說,自己的學生,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哈佛淵源受惠。“我的哈佛的同事看到我的推薦信會,可能說一聲:瞧!這是羅伯特的學生。僅此而已。”

今年,聖斯蒂芬中學2名學生獲得哈佛錄取通知,其中一位是中國女孩,是班上最優秀的學生。羅伯特並沒有給她寫推薦信,而是另一位老師升學指導老師寫的,結果進了哈佛。

給哈佛捐款,沒用!

哈佛招生時執行的原則是,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急需幫助的窮人,學校隻考慮申請者本身素質,不對經濟狀況予以考慮。盡管學校非常歡迎捐款,但捐款與錄取與否無關。

找名人寫推薦,沒用!

羅伯特在閱讀學生文書和推薦信裏,讀到各式各樣名人的名字,比如有人提到自己的家庭如何與泰格伍茲交往等。“如果你提到的名人地位越高,你的錄取幾率可能越低。我們不會因為你認識名人而錄取你。


招生官心聲

曾經有一位哈佛教授這樣說:錄取招生工作有一個巨大的缺憾,因為這一切都太令人著迷,時間會過得飛快,你可能感覺隻是一眨眼的功夫,醒過神卻驚訝地發現——什麽,30年過去了。

在擔任哈佛招生官的21年,羅伯特通過閱讀申請材料,了解精彩紛呈的人生故事,用這種獨一無二的方式了解世界和人性。在這個崗位上,他認識了許多有趣的同事,後來變成很好的朋友,比如和他一樣,同樣本科畢業於布朗大學,後來在哈佛大學做招生官,同樣獲得哈佛教育學碩士學位的托馬斯-漢森,如今這位好友已經成為美國最頂尖私校菲利普斯艾克賽特學院的校長。

他坦言,招生錄取工作,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有時候,一篇文書寫的精彩,馬上可能把原本“消極”的印象大翻盤,變成“積極”。不過,他很快補充說:“招生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

羅伯特反複強調:

招生官沒有神奇的鑰匙。

名校招生,沒有神秘的方程式。

獲得哈佛的Offer,沒有公式可循。

他建議家長放寬心態,不要奢望操縱錄取結果。而申請學生,則需要堅持自己的主見,不要害怕讓家長失望。

他還分享了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無論你在哈佛,還是在密西西比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大學,隻要能‘留下東西’,就是好的教育。(網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