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郎的故事

檳郎的故事
  12中文 李豔芳

  故事的開始
  大二第二學期的第一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當我匆匆趕到教室時,一個圓圓的老師已經坐在講桌前了。我為什麽說他是圓圓的老師?原因隻有一點,那就是他的臉真的是很圓,沒有一點棱角,就像西遊記裏彌勒佛的臉,雖然他沒有笑。我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仔細觀察起了這位早已大名遠揚的檳郎老師。“他就是檳郎,很普通嘛!有什麽特殊被人們說得那麽奇葩?”我心裏默默地想。
  上課鈴聲響起,一口操著方言版普通話的嘹亮嗓音便在教室響起。他沒有用麥克風,但是幾乎每個角落的同學都能聽見他的聲音,因為我坐在第三排都有振聾發聵的感覺。“李檳”、“檳郎”、“詩壇門外漢”這就是他的傳說的關鍵詞。他開始請同學上講台去讀別人寫他的文章,是過去本班上他的選修課的學生寫的。基礎課是第一次給全班上,之前沒選過他課的同學對他有更多的了解,其實是通過他的這位學生的文章。文章中簡述了她所知道的檳郎的生活經曆及檳郎詩歌創作的曆程。他與其他老師不同,將功過、好壞交由他人評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自豪,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缺陷。
  我心中暗暗想:“人總是想在陌生人麵前展示完美無缺的一麵,很少有人第一次見麵就將自己的優缺大膽暴露。如果有一個人能這樣做,這說明他的心態是極好的,他有著千秋功過任世人評說的淡泊之量。”我開始對他感到好奇。據說他在百度有個檳郎帖吧,裏麵主要是他自己的創作和學生選修課的作業。思緒會帶課堂,檳郎開始正是講新課了,我卻覺得是在講故事,因為活潑生動,還旁征博引了許多感性材料。當代文學的性質、四階段分期、概述當代五十年社會政治史……很快兩節課便在未盡情趣間結束了。
  大家聽故事聽得激情高漲,但是課本隻過了薄薄的兩頁。這對於習慣了一板一眼做筆記的我們有點不適應。大家都為課程的進度有點擔憂:這樣下去課能上得完嗎?可是檳郎似乎一點不擔心,仿佛告訴我們說這就是他的風格。
  這是我第一次上檳郎的課。第一次聽他講故事。
  故事進行中
  (一)他是故事的百科全書
  在以後的每節課上我們都是聽著故事度過的。這些故事包括作家故事、作品故事。談到作家,檳郎似乎跟每個作家都有交情,因為在講作家的生平故事時,他總是能用很熟練,很時尚的語言來敘述,而且手舞足蹈,繪聲繪色。時而為作家的不幸黯然傷神,時而又為某個作家的曠世奇作而激動不已。倘若不是認識他們,何以能夠講得如此真實可感呢?
  一學期下來,聽了無數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詩人海子的時候。這樣一個詩人,現在的教材裏隻有幾行相關內容,他卻整整用了一節課。海子的家庭出身,詩歌創作曆程及代表作品,情感狀況,以及最終的自殺。每一個細節他都講得生動具體,讓我感覺他就是海子的化身,是海子向我們講述他人生的波瀾起伏。對於海子的自殺,他稍有惋惜。聯係到自己,他說已有同學寫過一篇《檳郎老師與海子》,自己也想過自殺,但是沒有成功,海子隻活了25歲,與海子相比,自己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即使現在就死掉也不會覺得吃虧。
  他說這些的時候是笑著、調侃著的,但我聽來卻覺得特別悲涼,自殺——一個人隻有在內心極其痛苦並不被理解的情況下才會想到。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麽讓他產生了這種想法,但是那時的他一定是特別痛苦的。1989年3月26日,他在公路上徘徊多時,也的確闖到汽車輪下,但機智的司機及時刹住了汽車。感謝上天眷顧,否則文壇又將失去一位風格獨特的詩人。人生會遇到很多很多磨難,才能被埋沒,不被世人理解,倍受嘲諷等等這些都讓人覺得無法生存,但其實仔細想想大可不必,一切嘲諷和孤獨都是因為你的優秀與眾不同,畢竟世界上平庸的人數不勝數,而優秀的人卻屈指可數。不要為別人的眼光言論所左右,因為他們跟你不屬於一個等級,平庸之人是無法理解天才的思想的。相信經過那次生與死的掙紮之後,檳郎也看開了很多,麵朝大海的寧靜更適合春暖花開。美麗其實並不需要太多人的認可,時間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判。
  此外檳郎最令我佩服的,還是他對作品故事的解讀。每談到一個作品,他總能準確地說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姓名以及故事基本情節。他的大腦好像一個大容量CPU,似乎每個作品隻要經過他的大腦就會被準確無誤地儲存下來。又好像那不是故事,就是他的親身經曆。每節課我們總能聽到不同的故事,受到不同的啟發與感動。他就像是我兒時閱讀的百科全書,總能滿足我們對故事的向往和需求。
  (二)他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他是一個內地窮山村的孩子,也是大都市的高級知識分子;他當過獄警,當過小學、中學、大學和出國外教老師;他很會寫詩,但卻自嘲是詩壇門外漢;他明明以一介布衣終身為傲,卻非常熱衷於國家政事。在我看來,他的種種經曆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在他原本平庸無奇的人生中繪出了絢麗。我之所以認為他美麗原因有三點:
  其一,他有著與眾不同的豐富經曆。人的一生最寶貴的便是別人不曾經曆,而你卻曆經無數。無論是好是壞,經曆過就不會後悔,經曆本身就是財富。這正如兩人同去遊覽一處風景,你是極目所盡而他卻是閉目前行。盡管看到的未必全都是美的風景,但至少你不會遺憾。檳郎就是這樣一個極目所盡的人。我想這也是他詩情的由來。
  其二,他對詩有著獨特的情感和追求。李白是他的偶像,也是他寫詩的動力,隻一點他在《拜謁李白墓》中直言不諱。他說他本想出一本詩集之後再來見自己的偶像,但他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隻拿了一瓶可樂就隨心來了。倘若李白在天有靈,也一定會為自己有這樣一位本家後人的粉絲感到自豪。
  他愛寫詩,哪怕他的詩沒有人拜讀。一棵樹、一座山、一場雨、一陣風、一場普普通通的龍舟賽,一個並不相識的陌生人都可能化為他的一首美麗的詩。他的詩與其說是詩,其實更像是敘事散文,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故事,他不做作,不浮誇,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每首詩都樸實地透露出他的生活經曆。《一對蝴蝶的傳奇》《我讚美蝴蝶》是他在觀看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有感而發;《南海,我的夜鶯》《黃土地上的南海夢》《永暑礁的女郎》《赤瓜礁印象》是他對當前南海熱點問題關注的收獲;《看楊柳湖龍舟賽》《看莫愁湖龍舟賽》《龍舟賽上的傻妹妹》表達的是他今年端午節看龍舟賽時那種憧憬興奮之情。他的詩往往都是來自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能你覺得並不精致,但絕對真實。為什麽他有這麽多可寫之處,因為他有一顆詩意的心,用這顆詩意的心去感受生活,每一個生活片段都是一首詩。
  其三,他是這個複雜世界真正的逍遙者。當今社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檳郎卻甘願永生做一介布衣,張揚他的隱士情結和隱逸情懷,遨遊於他自己的詩情畫意中。借用他詩中的一句:“迷身因為迷心,當你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將一切外在附著物看淡,才能走出自性的迷魂陣”(《夢隨李白遊》)。大概他早已走出了自性的迷魂陣,難怪可以那樣淡泊名利。他的詩意不是來自無盡的物質和欲望,而是來自內心的坦然和滿足。難怪可以不俗氣也不匠氣。
  拜讀他的《躺在方山上》,我眼前出現這樣一個形象。曾經年少之時,胸懷壯誌,欲上青天攬明月,於是離開了故鄉流浪遠方。在飽經世俗滄桑之後,他看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是是非非,於是將他鄉當故鄉,隻希望以“一身布衣洗滌滾滾紅塵,歸海之流匯入滔滔的揚子江。”於是,“定林寺問佛參禪,洞玄觀遺址訪道成仙。南天門俯瞰秦淮河如帶,天印宮觀景台眺望青龍山。更多時隱逸在山穀,祖龍頂西下特別幽深:有小溪潺潺穿過拱橋,有茅屋一間掩映在密林”,這才是自己畢生的追求。現在的檳郎大概就處於這種心態之中。檳郎在詩歌中坦言,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後能在方山有自己的一個衣冠塚,碑名是:詩人檳郎之墓。他希望生前完成不了的心願在身後可以得以圓滿,多年之後會有許多他的粉絲像他祭拜李白那樣來懷念他,僅此而已。至於功名利祿,他毫不在意。
  故事,未完待續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故事,有人平淡乏味,有人卻色彩斑斕。每個人都在用一生講述著自己的故事,包括故事中的故事和講故事的人的故事。檳郎也在極力精彩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他講的故事未完待續,他的故事也未完待續。殊不知他也成了別人故事中未完待續的故事。
  2014-06-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