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國的“高考”

來源: 手機上網 2014-06-09 16:00: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87 bytes)

ZT “中國人民破解了美國的教育體係”,有人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文中提到一個叫馬振翼的美籍華人。10年前,馬振翼在國州創辦了一家教輔機構,為 高中生升大學提供谘詢及考試培訓服務。2009年,這家機構進入中國大陸。10年來,馬振翼幫助數千華人學生,進入夢寐以求的美國名校。

“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

“跟 大陸學生談話,我最頭痛的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馬振翼說,“問他們為啥想去美國讀書,回答基本上就是:那邊教育先進,科技發達,學成後報效祖國;想 以後去華爾街當證券分析師;要不就是父母讓去的,看別人都去等等。我看不到他們的靈魂,聽不到他們內心的聲音。”麵試100個學生,有80多個不清楚自己 真正要什麽,想幹什麽。
有天,一個從銀川來的男孩,讓馬振翼眼前一亮。
男孩姓楊,他見到馬振翼時,已經高中畢業快一年了,沒有上大學。他的父親是個工程師,家庭收入中等。聊了沒多久,馬振翼就在心裏說: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跟絕大多數天天備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楊花了很多精力忙活一件喜歡的事:做NGO(非政府組織),他說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村孩子需要什麽。
“像 西部農村的學生,不僅缺乏物質資源,更缺少精神資源。我要幫他們,哪怕是很小的幫助。”他曾與同伴募集到5萬本圖書,15台電腦,分別送給18所農村小 學。他還跑到大學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師,去偏僻地區的小學教英語、電腦、音樂等。多的時候,他甚至召集到100來個誌願者。
“我很看不慣一些公益組織和腐敗做法,把公益當成生意做,以慈善的名義撈錢,踴躍人們的愛心。”接著,他講了不少讓馬振翼大開眼界的故事。
“可貴的是,他並不隻是發發牢騷,而是自己去做,去改變,親手創辦一家NGO。”馬振翼道。
在中國注冊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況還隻是個高中生。小楊告訴馬振翼,開始特別不順,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許多人,都沒辦成。最後,是當地一家媒體出麵,幫他掛靠在一個縣級單位下邊,才算注冊上。
“小 楊辦的NGO,是一家整合了當地公益資源的網站。比如,現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誌願者,把他們的資料發布到網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聯係就可以了,不用 到處現找人,再比如物資,像電腦、書刊、過冬衣物等等,都發布到網上,大家支配。這個網站,實際上就是NGO資源共享的平台。網站已小有規模,有二百多家 NGO成為他們的會員。
小楊的另一段經曆,也讓馬振翼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小楊一個人去了西藏,在牧區和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過哪裏,而是在旅行的過程中,你都遇見了什麽人,他們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快樂。”小楊這麽認為。
馬振翼問小楊,去美國上大學,最想讀什麽專業?他回答說:“最想讀的是經濟學。希望能學到好的知識和理論,將來回到家鄉,改變那裏的落後、貧困。”
這番回答讓馬振翼很滿意。“若問美國一流大學有什麽錄取標準,可以這樣說:他們要的是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是具有這種潛力的人。在這個20歲的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潛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這就是他身上的亮點。
“影響世界,先看你是否影響了周圍的環境,你都做過什麽。在美國,高中4年什麽都不做,天天關起門啃書本,是肯定進不了哈佛的。”
可是,小楊的考試成績不理想,SAT(相當於國內的高考)分數滿分是2400分,他隻考了2000多一點兒。哈佛對小楊的麵試地點就在北京。談話結束時,麵試官笑著對他說:“假如你被錄取的話,你將是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最低的華人學生。”
最終,哈佛的經濟係錄取了他,並給了全額獎學金。

 

“你的夢想是什麽?你的硌是什麽?這些非常重要”

得知北京那位高考理科狀元被11所美國名校拒錄,馬振翼說他一點兒都不奇怪。有媒體報道說,普林斯頓大學拒絕了一半以上SAT成績接近滿分的申請者。其他美國頂尖大學,也都有類似情況。
“SAT滿分是2400,誰可以告訴我。2300的學生,一定會比2250的學生,在未來成功率更高?美國人做過一項調查,用學生的SAT成績,隻能預估出他大學第一學期的成績,第二學期的就估不出來了。”
那 是不是說,美國大學錄取不看重成績?“也不是,隻不過相對於國內高考來說,他們不隻看分數。”馬振翼解釋道。他介紹,美國的大學錄取,大致看三方麵:一是 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成績不僅是SAT,還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後, 分數隻起30%R WT ET 。
“美國一流大學,到底在找什麽樣的人?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你的夢想是什麽?你的故事是什麽?這些非常重要。”
可是國內那些前來谘詢的學生和家長,好多想法還是中國式的。往往,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時間裏,除了功課,沒做過什麽有助於錄取的事。
即 使有課外活動,也很單一。馬振翼反複提醒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你的課外活動,是否體現出你的個性?你做的事情,是否影響或改變了他人和環境?假如你參加了三 種社團,都是普通團員,就不如隻參加一個,但是擔任了主席職位,這代表你有組織和領導能力。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也是,要有突出表現為好。美國的高中有各種社 團,自己也可以申請建新的社團。所以參加了並不說明問題,在裏麵起了什麽作用,組織了哪些活動才重要。
他還列出了一些美國名校比較看重的項目,例如:體育、社團、夏令營、研究性活動,或者參加實習、做義工、旅遊、參加比賽,甚至還包括興趣和愛好,哪怕是逛街買東西、玩電腦遊戲和聽音樂……
馬振翼還給一個特別不愛讀書的學生做過谘詢。聊著聊著,他發現這個男孩很喜歡玩電子遊戲,一談到這兒,男孩滔滔不絕:哪家公司設計的遊戲最棒、玩家們現在都玩哪款遊戲、去什麽網站玩、如何操作、武器係統怎樣,等等。
“你簡直就是個專家嘛!”馬振翼誇獎他,“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開發一款遊戲?”
男孩愣了一下,說從沒想過。馬振翼鼓動他試試,又說服孩子的父親,給他投了幾千塊錢。
接 下來,男孩自己動手寫出劇本,又跑到一所藝術院校找大學生幫他繪畫。雖然他的遊戲沒有全部完成,但他把企劃案成功地賣給了一家遊戲公司,獲得兩萬元。在這 個過程中,男孩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協調,如何跟人談判,如何組織團隊。他要管別人,給人發工資,要做企劃,要掌管財務……男孩說自己一下子長大了,有了責任 感。後來,他被美國排名15位的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係錄取。
萬一有人撒謊怎麽辦?偽造自己的課外活動,那些遠在美國的錄取官,怎麽可能發現?
類似的問題,馬振翼曾問過一個哈佛的麵試官。對方告訴他一個小竅門:多問細節。
“比如,一個學生講他發明了某種東西,你可以問他使用何種工具、哪裏出產、什麽牌子、性能如何等等。”哈佛在北京麵試一個學生的時間,通常為40-100分鍾。如果根本沒本沒做過的事,一個高中生,是經不住那些久經沙場、經驗老到的麵試官追問的,總會露出破綻。

“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那麽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
在哈佛,每年的申請者有2-3萬人,錄取的隻有2000多人。麵對成千上萬封申請信,一所名校的錄取官,讀一封信的時間很有限。怎樣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關鍵就是要寫出個性,寫出彩兒。要在不長的篇幅裏,強烈地呈現出你的形像和人生理念。”馬振翼強調說。
“你的故事不一定很離奇,但一定要讓人感動,要與眾不同。”這是馬振翼堅持的標準。
有個華裔女孩,父母是開餐館的,沒什麽文化,家庭中也沒有人上過大學。她自己很少參加課外活動,課餘時間都在餐館裏幫父母的忙。她的大學申請信,就寫她在餐館裏幹活、在家照顧弟弟的事,寫得很生動、具體。結果,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打動了哈佛錄取官。
有記者曾問哈佛大學錄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得一年的錄取工作中,什麽最令他難以忘懷?他毫不遲疑地回答:“閱讀申請者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是那麽真實、動人,你無法偽造。
“在這裏,你每年能看到兩萬多個申請者的真實生活,他們的高中、他們的家鄉、他們的祖國、他們喜歡做的事情,還有這些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難所取得的成就。任何一個做這份工作的人都是幸運兒,因為有機會看到未來。從這些學生身上我看到了,未來的樣子真不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