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出國讀研的兄弟們,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在 去美國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麽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 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餘愛好。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麽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 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裏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我 這學期學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學家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  在開學初我在網上買的課本(這裏的課本特別的貴,我都買的二手的書,還都 100多美元 一本,有的學生買不起幹脆複印),需要運送幾天,所以頭一周,沒有看書。微觀經濟學一上來為了檢測我們的數學基礎,就給我們發了一張數學卷子,裏麵涵蓋了 本科階段所有的數學課程: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而且幾乎每個知識點都有。  

我由於大二學完數學到今年6年沒有用過,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兩天草草看了一遍4本數學課本,然後比貓畫虎的把題做了。當時聽老師課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學的數學水平,不怎麽重要,就當作業留了。  

在我的觀念裏,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因為學習的比較難了,作業是可以不做了,嚴格說是不會的可以不做的,因為老師不收,大家在家隻要努力做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我 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當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多了,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認為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 估計沒做完也沒事。不過我還是憑著國內學習養成的老師給的良心活必做的習慣,堅持把題做完了。當時寫到了半夜2點半多,其中好幾次想放棄睡覺算了,不過最 後還是寫完了。    

我 當時還說第一周就寫到半夜兩點半,當時覺得以後不會這樣,這是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罷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 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當時老師說收的時候,我心想還真收啊?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 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而 且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題你要是不會做,你不寫,或者寫錯了,你就不得分,最後就會影響你的總成績。在中國是,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 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因為從高中以後學得就比較難了,作業有不會做的很正常,老師是允許的。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 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老師不會在課上給你講的。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 或者做錯了,那麽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實在不會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的。     

這 樣每周的作業都相當於一次考試,因為得的分數直接影響你最後的總成績。第一次數學作業我和我們係的那個中國同學就因為沒明白留沒留作業而沒交。我們 當時下課還問了留沒留作業,老師說沒留。結果第一次就沒寫也沒交,好在好幾個同學都沒聽懂,老師允許我們在第二天10點之前補交就可以。    

最 痛苦的是第一次計量經濟學作業。計量經濟學是我們這裏麵最難的課,基本就是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 淺。雖然我本科學了經濟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三門統計計量相關的課程,但是學得實在是太淺了。以至於我一值認為統計學是門比較好學的課 程,因為我所學的統計學無非就是求求平均數,方差,各個統計指標,指標體係,即期,長期,同比,環比,GDP,GNP這些概念,最後最難的就是用最小二乘 法求一求線性回歸。而且公式都是現成的,背背就可以了。計量無非就是多個誤差項。數理統計就是求一求假設檢驗,都是程序化,模式化的東西。    

但 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經濟學要求數學非常高,其中最難的就是計量經濟學,還有統計學。數學和統計學最好申請,因為太 難,外國人沒人去學。當時還不理解,為什麽統計學這麽難學,現在終於知道了。我們老師用了1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元 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後就留作業了。    

到 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於是趕緊做。由於本科學的早就忘光了,而且當時學數理統計的那一學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語了,後半段給係裏做網站呢, 那個老師又是個研究生,聲音很小,徹底聽不見,所以也就是到最後才把書看了看,然後按照背過的那個假設檢驗的程序做得期末考試題,就這樣還過了,所以沒有 怎麽理解檢驗的機理,而且那門課講了很多隨機分布,正態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等都不明白怎麽回事,也就是記住了這幾個名詞可以去跟沒學過的嚇唬 嚇唬人。但這都是檢驗的基礎,所以心裏一直覺得這一部分沒有學紮實。以至於我在工作的四年中晚上經常做同一個噩夢,就是上大二最後一學期要考數理統計時, 我什麽都不會,非常焦慮的情景。當時每次我都自己對自己說你已經上班了,以後不會再有考試了,這個情況永遠也不可能發生了,這隻是夢。但是還是一直在做這 個噩夢。   

現 在感覺到這個噩夢快成現實了。為了做作業,用了幾天把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又看了一遍,感覺還是沒怎麽看懂,然後就做作業,一點一點摳到淩晨5點 多,實在做不下去了,然後就交了。結果第二天發現老師留的截止日期是他上課的這一天晚上12點截止,而我在前一天以為是在他上課前需要要交,所以我還有一 晚上的時間,把昨天不會的給補上。    

晚 上和我們係的那個中國同學一起做的這個作業。他還好本科畢業後直接就來上碩士了,所以都沒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學生物的,生物雖然對數學要求不高,不 過對統計學要求很高,他的畢業論文就是用統計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論文還上了美國的SCI索引。(能上SCI的就很了不起了,整個我們省就沒幾個人能 上這個,我們學校還把能上這個的教授作為模範來對待)所以他還是比較懂,一邊給我講,一邊看書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時懂多了,但是感覺還是理解不太透徹) 把這次作業做完。

後 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看似分還可以但是仔細想想16分意味著什麽?每個老師第一節課都會把這門這學期怎麽學,有多少考試,有多少作業,考試 和作業各占最後總成績的百分比列一個教學大綱告訴你。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占20%,第二次期中考試占20%,期末考試占20%,平時作業占 40%。(因為這門課主要是看你實際運用能力,而實際去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需要大量繁瑣的運算,要運用計算機程序配合才能完成。這個放在考試中是不現 實的,所以作業占了很大的部分。)    
最 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河蟹*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本身不及格的線就比國內60分提高了。 而且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 上。    

如 果是十分簡單的學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難,關鍵是現在學得都是非常難的,作業和考試很難。所以如果保證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 國內都知道如果是一門很難的課程,考80分就是相當不錯了(不說數學這種難的課程,就拿英語來說,我們學校多少學生為了英語四級過60而奮鬥四年,四級考 85分以上,六級考80分以上就算優秀了,好多同學都不敢奢望六級考試,我記得我有個同學考六級61分過了,就認為自己英語學的很不錯了,然後就開始替別 人去考四級了,別人問他英語怎麽樣,他很自豪的說我都過6級了,別人一聽也覺得,嗯,不錯都過六級了,其實六級是個什麽英語水平,六級的61分是個什麽水 平,我給你個對比你就知道了,我的六級當時比他高了近20分,然後第一次做美國的托福聽力,50個道題我就做上了7個。而要上美國研究生就要考GRE考 試,這個考試又比托福高出很多,被國內學生認為是上帝讀的書(god read english),以至於考完GRE再考托福的人不用複習就可以拿高分。    

我 考完GRE以後樂觀的認為我把天下最難的考試考完了。以後什麽都不怕了。結果我來了美國上課以後發現,GRE考試相對於現在學的這些東西簡直太簡單 了。在美國沒有人去炫耀GRE考試成績,他們認為這個不足掛齒。就在這個難度下,要保持科科80以上是個什麽水平?這個水平就是美國碩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 線。低於它你就可以考慮回家了。    

而 且我估計了一下,難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所以最後很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後如果都是B的話,隻要有一科是C,那麽平均就是 B以下,那麽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這一科是因為平時考試和作業都是剛好80分或平均剛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業得79分(在中國,如果比較難的課程 這個成績也算是好成績了),那麽這一門課可能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80以下,造成最後這門課B以下(或者說C),如果恰好其他課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時 表現都不錯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一分而被開除走人。    

當 然你要說哪裏有這麽恰好的事情,我說這個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試和作業會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 分,20分滿分,看似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後作業必須要拿盡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 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後失足的情況。所以這次隻是剛剛及格。說完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業,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我 在國內時看學校主頁上的這學期學習安排,說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試。當時很緊張,認為那時自己到美國不到一個半月,語言估計都沒過關怎麽考試?然 後自己安慰自己也許是學科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計我們這個文科專業應該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吧。期中考試對我來說已經8年沒有遇到了,因為上了大學以 後,好像就沒有期中考試,也許工科的同學有,不過我們經濟這種文科的學科就沒有了。期中成績老師大多是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占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會有一片論文當作成績參考。    

所 以我來之前一直有我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幸心理。結果上了第一周課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隻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 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這個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而且那個 最後成績對你也沒有用,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績。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占20%,作業占20%(有三次期中考試的比如我們這學期的數 學),沒有輕重。或者都是25%(有兩次期中考試的)等,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 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 沒有考試的第一個月,我們就覺得已經很難了。來之前我認為我隻選了3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鬆,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沒課,每周可以 休息3天,生活應該很愜意(我是建立國內大學那種學習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沒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動學習學習那種,事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後再複習,其實多數 時候都是在最後期末才複習,臨陣磨槍,過了以後就都忘了)。    

可 是知道了我上麵所說的美國大學的教學製度後,你就發現你每周都要寫作業,而且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麽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 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後再把所有題都做了。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 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複雜的數 學和邏輯關係,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 書(100多頁)然後做3門作業。    

每 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計算機寫,用word打十分複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但是用4個小時應該可以寫完 (國內寫作業我記得好像能寫2個小時的算是比較多的了)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作業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因為作業就相當於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鬆, 而且屬於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最可恨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常快,我拿到課本時,他已經結束前7章了,我們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趕他的進 度,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了,隻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好在這個課本講的十分詳細,因為我看我本科 的書看了好幾天,就是不明白怎麽回事,看了這本書前4章以後就徹底明白了,講得太細了,太係統了。  

粗 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麽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 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台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3門課很驚訝,說他學2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開始我們還不理 解,現在明白了,下學期一定學2門。    

就 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後,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其中 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後來發現這三門考試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結果每周考一門,考完一輪要用3個星期。之後第二輪考試就又開始了。9月30 日第一次數學考試。10月2日第一次計量經濟學考試,10月8日第一次微觀經濟學考試。之後休息了一個禮拜(沒有考試,但是上課,有作業),10月23日 第二次數學考試,10月28日第二次計量經濟學考試(這個考試是拿回家考試持續近2個星期),11月12日第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11月20日第三次數學 考試。也就是從9月30日開始到感恩節放假前一天,我們就一周沒有考試,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試。    

我 們國家考試數學、物理這種計算為主的考試過去都是以大題的形勢出現,這種大型綜合計算題最能體現數學能力,過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數學或物理大題, 每道25-30分。但是因為數學物理這種學科確實太難了,所以用這種考試會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幾十分沒了,少做兩道就不及格了,過於太殘酷了。 學數學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麽滿分,要麽不及格。雖然很殘酷,但是可以體現能力,老師喜歡這種考試,就像語文老師說得,其實語文什麽都不用考,什麽花樣都不 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    但是為了照顧大多數考生的麵子問題,這種考試好像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被取消了,因為我們引入了西方的觀念,第一是注 重學生自尊心培養,總是考不及格會 有陰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標準化考試,也就是什麽選擇填空題,因為美國托福,GRE還有美國文職公務員考試都是選擇填空題。    

這 樣我從小經曆的考試沒有純大題的形式。我經曆的有的比較牛的數學和物理老師說都考純大題才好呢,考什麽小碎題。但是到了美國以後,我們引進了西方的 觀念發現在西方行不通,這裏考試完全和我們沒有改革開放之前的考試一樣,數學、微觀經濟學都是4-5道大題,每道20-25分。沒有一道選擇或填空。     

國 內學經濟學,就背背概念。這裏經濟學基本上是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物理學,因為現代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創始人保羅薩繆爾森以前是學物理的。我這學期 微觀經濟學上到最後沒有怎麽明白什麽經濟學理論,就是會做數學題了。老師上課就是在黑板上用數學推導公式和證明定理,最多在最後根據公式說一下經濟意義。     

就 這樣我們在已經被國內淘汰了的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難度有多大了吧?(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也叫做要麽滿分,要麽不及格60 分以下的考試,不過這裏美國老師還是照顧麵子,分數都寫在第二頁,這樣大家就不會看見各自的成績了)還好,我的高等數學學得還不錯,計算基本功還行。所有 數學考試全部95分上下。第一次微觀經濟學出了3道題,到最後老師問誰做完了,好像就我們三個中國人,美國人大部分做了2道,還有做1道題的。不過老師比 較可氣的是讓大家把沒做完的拿回家繼續做,下周交上去。我們就白做那麽快了。最後我得了89分。

第 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是拿回家考試,開始我們認為比較輕鬆,結果發現不是那麽回事,出的題太難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證明題我把自己鎖到廁所裏想了6個鍾 頭,最後用歐拉定理硬證出來了,其實老師的思想不是那種方法,而是模糊籠統的說明的方法,那個方法我也知道,不過我覺得很模糊,不如我這個明白。    

到 交考試卷子前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們另外幾個中國同學來找我,很焦急,說這道題怎麽也證不出來,其中華盛頓州立的那個台灣人從普爾曼借了一輛車拉著他 女友就過來了(她女友是福建省高考前幾名,當年能上清華,最後報誌願出了問題而上的中國人民大學)他一般都先找她女友做,這次她女友也沒做出來,於是大家 都很著急,跑到我這裏來了,一看我做出來了,大夥就都放心了,最後我這科考了91分,基本完成了預期目標。    

台 灣的同學自從第一次考試以後就開始大肆讚揚我們學得好,到了第二次看見我的那種證明方法更是說我驚為天人。期末的時候,台灣的同學說他看老師的平均 成績了,美國學生和我們兩個中國學生的分差很大,美國學生都平均50-60分。開始我們還挺沾沾自喜的,覺得得A不成問題。但是後來發現老師網頁上的全班 考試、作業成績,發現有兩個學生,比我倆要強很多。兩次考試全部90分以上,更甚有一個同學,兩次考試1個100,一個96.那兩個人在第一次數學測驗中 評價是strong(強大),而我和另外那個中國學生隻是good(好),當時我覺得如果按照百分比給ABCD的話,我估計可能不一定是A。好在最後我總 成績得了A。    

對 於計量經濟學,實在是沒有辦法,太難了。我幾乎在開學初的90%時間都用在計量上(好在微觀最一開始講的很慢,給了我趕計量進度的時間。不過到後來 三科難度和任務量在10月底都上來了)在第一次考試前總算大體明白了這門課是怎麽回事了,趕上了前12章的進度。不過他的考試太變態了,由於不能考怎麽估 計模型的實際操作題,所以隻能考對概念的理解題。這個我是剛明白怎麽操作,對本質和機理還是不太明白時,他考的全是這種題。而且題量很大10幾道題。最後 隻考了54分。    

本 來開學初我們還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結果這門第一次考試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試,我還說這個還好可以拿回家做,結果我和那 個中國同學費了整整一個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麵1個禮拜試驗了近百種可能性的模型,結果就是相關係數不到20%,根本不能用。直到最後兩天晚上我才靈機一動 說刪點,突然發現事情有很大轉機,不過刪點是在理論上不允許的,我那個中國同學馬上說用啞元變量(dummy variable)試一下,結果成功,這樣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兩天時間完善模型和寫報告,最後寫到淩晨5點。    

以 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結果得了66分,說是沒有改造模型的異方差性,明明我問老師如果同時有異方差和誤差項自相關怎麽同時改造,他說先改造誤差自相 關後再檢測異方差性,結果我改造完檢測後沒有異方差性了,然後就按照老師說的沒有改造,就交了,結果是需要檢測異方差性。我的心都涼了。因為這門課90分 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學科平均不能低於B,我這科很可能就C了。    

不 過我還幻想著估計老師最後會降低標準,感覺這門課不可能有學生最後總成績在90分以上的。肯定會降低標準的。不過我還是沒放鬆,最後總複習的時候把 時間全放在這科上麵了,另兩科就沒複習。最後才有所收獲,得了85。那天見到那門課的老師,那老師說我的期末成績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業和做 了最後的加分題,最後給我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業,又做加分題,最後又考的這麽高,以為要給我A呢,結果還是B,估計他的90分為A的標準沒有降低。     

所 以我慶幸最後把所有時間放在這科上了,否則如果考80以下,可能就真的C了,因為老師沒有降低標準(本來想老師會降低標準70分可以得B,結果想錯 了)。我學這門課真的吐血了,最後得的B沒什麽想法,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的。我上屆的一個中國女的,去年第一學期也是我學的這三門魔鬼課程, 居然全A,我很無語。    
而且我們中國學生認為這門課最難,最討厭那個老師,學得最不好,他們美國學生居然這門課學得很好,很愛戴這個老師,那個華盛頓州立的女生想轉到我們學校就是因為那個老師教的好,我很無語。

說 道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說一下我們的認識誤區。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給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麽怎麽不學習,怎 麽怎麽調皮搗蛋,以至於我們國家的學生也開始學習和模仿,估計是最先傳到港台,然後港台的電影開始影響大陸的。導致大陸的學生也開始變的很痞子。    

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雖然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他們拍那樣的電影隻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他們真時生活的寫照。但是我還是要對美國導演提出抗議,我們的教育製度不完善,學習還要靠自覺的情況下,你們這是毀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苗子啊。    

美 國的大學校園生其實是這樣的(是大學校園,聽美國學生說他們高中很簡單):每個校園裏走的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一個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 等公共汽車或者做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裏或者休息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美國學生要麽在看書寫作業,要麽用電腦寫作業。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 嘩。我本來還帶著掌上遊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 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裏怎麽感覺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樣,成了不良少年。    

有 一次晚上去係裏打印講義,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園裏,突然想到了我們國內平時大學校園裏晚上是什麽樣子,再對比一下這裏,我發現校園裏路上沒有人,有的 人也都是背著書包匆匆的行走去趕時間學習。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們省的高校校園,夜幕下都是一對對的情侶在共享好時光。有一次去這個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酒 吧裏的人在幹什麽,突然發現人們都在那裏拿著電腦學習。當時想了想國內酒吧裏無數失足男女青年在裏麵群魔亂舞,不禁感慨萬千。    

美 國真實校園生活就是整個一個中國理想中的好學生的聚集地,美國學生學習這樣的場景隻有在中國的電影裏才能看見,而我國的真實學生卻在積極模仿美國電 影裏的東西。圖書館裏學生們都在很安靜的上自習,圖書館的機房,學生們都在用來寫作業,沒有一個幹閑事的。我還真的注意觀察過。    

我 上大一的時候覺得學校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的機子比家裏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帶著遊戲到那裏去打遊戲。第一學期期末還和全宿舍的人去圖書館包夜通宵打 遊戲,我們那還要錢,這裏用的計算機都不要錢,但是全都是用來學習。我想原因有兩方麵:第一方麵是我們管理不嚴。我想如果你在美國的學校機子上打遊戲,基 本就可以準備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讓你打遊戲,就按照我上麵說的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你有時間打遊戲嗎?    

接 著說美國學生的學習,他們在賣星巴克的地方看書 寫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個寫作業是真寫,不是裝的。他們學習刻苦還體現在兩次計量閉卷考試前,老師都發了去年考試的卷子,因為這不是作業,所以我和那個 中國學生都沒寫。這很不符合我們的風格,因為在國內好學生都是老師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結果來了美國以後,由於老師逼的太緊,有極度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 緒。結果隻要不計分的堅決不寫,也不看。    

但 是我發現這兩次每次美國學生都把所有題目都做在紙上了。我又一次體會到了他們才是好學生,我們都是混混。還有就是他們學習都很積極,我們上的研究生 課程,隻有3-4個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幾個都是本科生,他們為了將來更好的學習,在本科階段就自己主動選研究生的課程,而且有的是我們選的魔鬼3門,他們 也都選,他們還有自己的本科課程,我們光這三門就快受不了了,他們要學至少4-5門課。總之美國學生各個很刻苦,永遠看不見他們玩。再說說我們學的東西的 難度:  

我 們國內大學本科的的微積分,第一學期學的是一元變量的,感覺還行,主要是練習求導數和積分的基本運算訓練。第二學期學二元變量微積分,感覺就比較難了。 來了這裏發現經濟學是研究多因素的問題,n元變量是家常便飯,所以所有的微積分都是n元變量。這個就比較難,以前二元的還可以畫出圖像幫助理解(比如求極 值可以看曲線的凸凹),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來運算了。    

這 裏有一點在數學上和國內教學不同,就是他們先教線性代數,也就是矩陣的運算。然後再學微積分。而國內是先學微積分,後教線性代數。其實看一看微積分 和線性代數的先教與後教的順序,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數學的教學水平。因為我們先學的微積分,所以微積分最多也就局限於2元的微積分學。多元的沒有矩陣基 礎,根本無法進行。而美國的先教線性代數,把矩陣學會了,微積分就可以直接學多元的了。(我發現美國人酷愛線性代數到了癡迷的程度,所有問題能用矩陣解的 都用矩陣解。連很簡單的方程組都用矩陣解)。    

我 說說比國內多的部分:國內的一元二元微積分也講了求無限製條件的極值和有限製條件的極值,隻不過都是一節帶過,而且很不通用。美國講的是一元n次函 數求極值的通用判定,多元函數無限製條件求極值(海賽矩陣判斷二階條件)多元函數加n個限製條件求極值(海賽加邊矩陣判斷二階條件),多元函數求極值加n 個不等式限製條件(庫恩-塔克programing判斷法)等等。其實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們對全導數和全微分的理解和運用。    

在 國內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導數和微分的區別,隻知道微分就是導數加上dx的符號,來了這裏發現,微觀經濟學的所有題目和定理都是在對全導數和全微分的 深刻理解上推出的。我以前學得隻能拿到一個有具體函數形式的函數進行求每個變量的導數和比較靜態分析。但是經濟模型中都是n個聯立方程組,而且好多都是直 接寫一個F(x1,x2,…),其中x1,x2,…又是別的變量的函數:x1=g(y11,y12,…),x2=(y21,y22…)等等。    

但 是你要對這種抽象的符號函數的每個變量都求出導數進行比較靜態分析,就要用隱函數列方程組(我本科對隱函數隻是一個概念性的認識,沒想到還能這麽 用),你首先要對全微分或全導數有非常清晰和深刻的理解,然後才能寫完整全微分,之後用隱函數列方程組,不過這時你就會發現,你的草稿紙簡直不夠用,都是 n x n元的,會拖很多,很長。最後列出後,用矩陣解出就可以了。還有微觀中的證明題,比如對謝潑德拉馬定理(shepherd’s lamma)和羅兒定理(Roy’s Identity)的證明,你要是不能很好理解全導數,你就跟不做不出來。

這 些數學還是不是最難的,主要是經濟數學和微觀經濟學在用。我相信國內研究生數學應該也學這些,不過可能不會理解這麽深,因為沒有人逼你去瘋狂做題和不斷 考試。這兩科我學的還好,基本可以考到90分以上,但是計量經濟學(基本上是統計學)實在是太難了:我們本科學的最難的就是一元的線性回歸,到了美國以 後,老師用了一節課把這個講完。之後馬上用矩陣擴展到n元變量,一元的回歸用最小二乘法做就已經很繁瑣了,所有數據(n個數據)平均數和方差的平方和等等 運算。到n元的,你會發現純用普通代數根本寫不出來,最小二乘法幹脆就是用矩陣形式寫,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根本不能用人工計算。    

在 國內沒有人講這個,即便講了很少也有人出題,讓大家練習這個,因為這個人工不能運算。隻能用計算機編程序計算。其實統計軟件(SAS, Gauss甚至office的excel,我在國內工作時經常用excel,以為自己excel學得不錯,到了美國來發現,他們居然還可以用excel來 編寫簡單程序,我完全不懂,我發現自己很渺小)中有很多都是有現成的函數進行標準最小二乘法的運算和自動打印出方差分析表,可是老師為了讓我們對這些運算 和運算步驟加深理解,每次都是讓我們自己把最小二乘法的程序打出來(這樣,雖然不用計算具體值,但是等於你把題做了一遍)。    

我 們討論標準最小二乘法時,主要討論滿足標準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是高斯馬爾科夫定律,當一個月學完n元的標準最小二乘法後,就開始了我們的主要研究對 象:在違反高斯馬爾科夫定律的情況下會出現的異方差性,誤差自相關性,多方程誤差同時相關性,線性方程組估計的有偏性。所以這門課主要研究辨別所有違反這 個定律時的檢測方法,和改造模型使之適應最小二乘法的方法,也就是通用最小二乘法。    

每 一章節我們都有綜合題去當作業去寫(交作業包括:數據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說明報告)。我們這個老師還算好,在每周五給我們加課 學習gauss編程,據台灣的同學說,他以前上的一門統計課,老師根本不教那軟件怎麽使,因為學那個軟件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負責,如果你不寫,那你的作 業就沒分,你看著辦。所以他隻能去自學。我們如果周五老師有時間,會給我們補課,    

補 課這個詞在中國隻有中學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詬病,認為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學校私自給學生補課。美國這裏居然是學生要求老師加 課。尤其是在考試複習前,美國學生都要求老師加課。我這個人自學貫了,很討厭老師加課占用自己的時間,不過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是值得讚揚的。    

說 到Gauss編程,這個語言是一個專門運算矩陣的專用語言,所以被統計和計量所廣泛應用。這個除了矩陣運算很直接外,其他很c語言差不多。編程對於 大部分中國學生還是比較難,因為國內計算機教育還是相對比較落後。但是由於我以前就酷愛編程,所以上手很快。最開始整理數據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後 來有一次和一個美國學生探討問題,發現他gauss用的極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製和整理數據,於是我也下載了一本gauss的書,一邊看書一 遍就把gauss掌握了。最後完全是在gauss中處理數據和運算了。這也是我唯一在計量經濟學中得到的樂趣。

說 到這裏不得不說說美國的大學教授的能力。我們這個計量經濟學的老師光計量經濟學的課本就有20多種,各種統計軟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 精通,教材也很多。計算機編程也很牛,我還從他那裏學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計算機上多媒體課都是自己接線路(美國老師都是自己接),國內的老師好像都要有 個專門搞計算機的人給他接好,才會用。    

美 國的老師電腦用的比我這個對電腦很癡迷的人都好,雖然他們都不是學計算機的。要知道這些教授們都50多歲了,年齡和我父親差不多,國內和我父親差不 多的人,很少有人願意用電腦的。上課有時候還問問我們微觀經濟學學得怎麽樣,然後他會瞬間說出我們學的部分的各種函數的性質和定理。人們都說他要求學生 嚴,但是他說他遇到的老師才嚴,他上大學時,他老師考他是任何拚寫和標點錯誤這種和學科不相關的錯誤都會扣分的,他說他不會那麽要求我們的,所以他說他對 我們要求很鬆。    

美 國的教授一般都是向他這樣很厲害。有一次上完微觀經濟學,後麵上自然資源課的教授進來看見一黑板數學公式和推導,立即說出是這是shepherd’s lama(謝波德拉馬定理),後來有說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個教自然資源的居然還對數學定理這麽了如指掌。    

美 國教授都是博士,博士這個詞在國內反正對我覺得沒什麽了不起的,因為我們國內,隻要考上了,就都能畢業,所以看這個人厲害不厲害主要看他考這個學曆 時的考試水平。我國高考參加的人最多,所以競爭最激烈,所以最能體現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學的全日製本科對我很有威懾力。但是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人就少 了,所以名牌大學的碩士在我眼裏也就一般。而博士,參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畢業了,沒有聽說過在國內上博士有人學得要死要活還不能畢業 的。所以博士對國內的一般人來說感覺不是那麽有影響力。    

而 在美國,博士這個詞是很有影響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學校人們一般不會稱呼他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銜,這些教授或者當官的有博士學位的更喜歡人們 叫他們某某博士,因為這個代表了榮譽。我現在很能理解為什麽,因為博士教育還是這個教育體製,隻不過博士比碩士要求更高,碩士是要求平均B以上,博士是要 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學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學得更難,考試也難。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比 如我們微觀經濟學的助教就是個上博士的,結果他上學期考試有C,那學期就一開始給我們講了一次作業(不要認為上課講作業,是在給我們補課的時間講, 美國老師經常占用我們的休息時間),後麵就都是老師給我們講作業了,當時我還以為老師很負責,親自講作業,後來聽說,他的助教由於上學期有C,被開除了, 現在正在我們城裏的一個商場賣東西。    

我 不禁很感慨,一個上博士的中途被開除,然後就隻能去商場賣東西去了。也許我光經曆美國的研究生教育,而沒有經曆國內研究生教育,就對國內研究生教育 橫加指責過於武斷了。我相信我前麵說的學的內容國內這個專業的研究生肯定也學,但是我敢肯定沒有幾個能像美國學校出來學這麽紮實的。    

我 同係的那個中國同學,他說他的在國內上研究生的同學整天閑著沒事幹,咱們卻在這裏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覺。而且據說有一個他的同學學計量,先學了一學期 gauss編程課,我們這兒人生地不熟的,上來就很難,然後還要自己看書學gauss編程,每次交計量的作業都比一次考試耗費精力。有一次,我和那個同學 寫完作業已經淩晨3點了,這個時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國留學的同學都在QQ上,都還沒睡覺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 個在紐約學金融同學說:“也不知是老師有問題,還是我自己太笨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那個題按照老師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一個在懷俄明的同學 說:“第一次考試我考了50多分,因為全班都考了50多分,結果老師都給大家加了10分。”當時我很感慨,美國的高等教育實在是太強了,對人要求太高了, 我來之前還在算我們學校和北京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當時覺得比北京大學高,但是自己說的時候也很沒有底氣,但是現在不同了,我有一種不管排名誰高,有本事 就出來一起比一比的氣勢。確實在這種殘酷的教育下我們學得非常紮實。    

記 得有一個老師從美國碩士畢業回來,閑著無聊就去考研報名,去考北京大學的光華管理學院,這個基本是我們經濟管理領域的最高學府,多少人擠破腦 袋去考他,競爭十分激烈,這個老師最後就背了背政治,別的什麽也不複習然後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經濟論壇問過問題,被他們罵做不懂經濟的人。現在我再去 那裏,有一個人不會做,我瞬間把全部數學推導給寫了出來,後來沒人敢說什麽。而我問的問題,幾個月都沒有人回答。    

我 們的中學教育很好,以至於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我仍然對高中的所有知識點記憶猶新,拿起數理化的題就會做。但是大學學的東西什麽都記不起來了,隻記 了幾個名詞,剩下的什麽都沒有。大學畢業時,我還抱怨大學沒學什麽東西,我父親還安慰我,大學學的是一種思想和方法,有了這種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 業不是靠耍心眼,小聰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我們大學的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有幾個能拿出真本領的?    

再說說美國這種教育下的成果:    

如 果說美國這種殘酷的高等教育不能產生很好的效果,那大可不必去學習。我們學經濟學,學得都是方程組組成的模型,然後用模型計算出結論。計量經濟學靠 統計量來估計模型的係數。這個如果在中國多數企業中你要用這個,估計會被人嘲笑,罵成書呆子。我當時就想看看美國的真實生活中用不用這個這麽理論化的東 西。    

我 們對此問題專門問過美國學生。他們的回答令我們很吃驚。美國人幾乎幹什麽都會用數學計算,比如你要開個超市或者快餐店,老板肯定會找人去建立模型, 然後按照模型去經營,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是最科學的,最優化的。我問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呢?美國學生說那基本上肯定是會破產的。因為 感覺的東西靠不住,永遠也不如數學計算的精確,而且別人都用模型計算,就你不用,憑感覺,那肯定破產。而且他還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用模型必然破產,甚至用了 模型如果用錯了,也會破產的。    

我 問他父親的賣樹苗企業用用嗎?他說當然用。(他父親就是個在美國普通賣樹苗的企業,結果到了中國好像就成了跨國企業,好像北京政府的人專門接見他父 親,要買他家的種子,去防風沙,我想他家的企業好像就是個美國普通企業,他兒子的學費他家裏都提供不起,因此他兒子還要向聯邦政府申請免息助學貸款和自己 打工掙生活費,到了中國怎麽這麽受優待。)    

我 問他用不用模型處理日常生活,他說他用,比如買汽車,他要根據當時的利率,油價,汽車的價錢和時間建立一套模型,算出當利率和油價多少時,他能接受 的價格範圍以達到最優選擇(他還不是學經濟學的,是學森林學和地理學的)。當時我們聽了都目瞪口呆,感覺美國人太強了。原來我們都以為美國人個個都是數學 白癡,隻有中國人數學最強,看來我們中國是隻會計算不會運用的。  

還 有一個例子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那個台灣同學說他去年的微觀經濟學老師太強了,他去年上他的課,由於太難跟不上,在第一次期中考試之後得了十幾分後就放棄 了,所以今年重新學這門。他說去年那個老師今年退休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試,全班最高30多分,就是我們上屆那個得全A的女的。上課老師基本不怎麽講,留 作業都是他外麵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們學得這個經濟學也有公司信嗎?    
他 說當然有啊。華盛頓州的漁民為了經營的更好,都是請他去做谘詢。所以他留的作業是最難的,和實際結合最緊密的,(我們國家人們往往說的和實際結合的 意思是,不要去用課本學的東西,因為那個解決不了問題,還是在社會上學本領吧,其實我覺得不是課本的東西解決不了問題,是因為你學的不精不會解決問題,而 美國人相信理論一定會指導實踐的,他們如果發現理論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麽一定是理論不夠完整和完善,所以他們會用更複雜的數學去完善理論,這就是為 什麽我們學美國的東西感覺那麽難,因為他們要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被迫把理論改造的很複雜,實踐證明這樣複雜的理論確實可以解決問題,我們這學期學的計 量後感覺自己就可以做點東西的)學生們都不會做他的作業,但是不做又沒有平時成績,所以都被迫大家一起課下約個時間,找個空教室一起研究題。    

研究題的方法是大家坐一起,誰會哪道題,誰就去黑板上寫出來,給大家講,最後把題都做完。那個台灣同學繼續說我們沒有趕上那個老師很遺憾。我們想我們一個計量經濟學就夠受的了,如果再加上那個老師,非吐血不行。    

我 這個人比較喜歡計算機和電子科技產品。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中國人那麽聰明,所有的電子產品的核心的控製芯片,內存芯片都是美國公司或者 日本韓國公司造的,中國自己為什麽造不了?雖然大部分電子產品都是中國製造,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裏麵的芯片幾乎全市國外的,中國所做的隻是把芯片,內存 買來,焊到電路板上,然後組裝上外殼就可以了,幹的完全是最低端的,最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因此企業賺的錢都是很少的部分,這些電子產品的價格有一半多要被 外國的芯片廠賺取。這也就是為什麽電子產品不能和國內的農產品,普通小商品一樣有適合中國人的價格,而電子產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國際價格接軌的。因為成本降 不下來,產品的主體成本,是外國廠商定的,我們要降價隻能降自己不到20%的利潤,所以降價空間很小,一旦外國廠商也把同類產品降價,那麽我們的國產廠就 沒有取勝機會了。    

現在液晶電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造成這個情況的根本原因上是沒有核心技術。為什麽沒有核心技術?以前總是認為為什麽美國那麽走運,老天怎麽那麽照顧他?我來到美國以後,感受了一下美國的高等教育,又回顧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覺非常正常,太正常不過了。  

我在學習的中期,上留學考試論壇看了看大家在美國的反應,結果這些國內十分優秀的人,在美國也都開始發起牢騷,我可以列舉如下:  

考,考,考,考死算了 

每兩個星期就考一次試,考完試還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進期末成績裏的。前次考完瘋趕作業,拉下兩天的課沒複習,還沒緩過勁來,又要考了。    

第一學期上課聽不太懂,我覺得我下課要花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看書,第二個星期才發現聽懂了一些。上的課還是我沒學過的,別人聽課算複習而已,對我來說全是新的內容。    

師兄師姐安慰我說過一個學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試都在第一學期,第二學期隻有一兩個考試了,適應又怎麽樣呢?大局都定了。    

鬱悶,繼續看書去了    

大家累麽 

不 知道是不是隻有我感覺這樣,上課累死,考試累死,實驗累死,寫文章累死,專業還不好找工作,於是修外專業的課,作業能寫傻,出來找工作吧,認識的人好多因 為交流工作不順 被fire掉,每天神經都處於緊張狀態,覺得晚上醒來的時候還興奮的不行,活的那叫一個提心吊膽      

等等,以上是我在這學期中期的時候看見的帖子,當時大家都在喊累。  

到 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論壇,看見有一個博士得了c,教授建議他退學,他想重新申請。  PhD第一年成績不好,緊急求助  PhD第一年成績有了一門C,教授 建議我Quit,但是還是希望能在美國繼續待下去,想問一下各位前輩轉學要如何轉?對於去年申請過的學校,還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經讀完的兩 門B的課程的學分轉過去?      

還有一個一科平均78.5結果B以下,也在人心惶惶:  

緊急求教各位如果GPA低於3.0,還能繼續做TA嗎?  

我 這學期有一門課的總成績是78.5分,也就是C,這樣使得整個的GPA<3.0,這樣導致了一個scholastic probation,本來下學期已經定好了要去biology做TA的,biology   deparment已經給我發了appointment,這樣的話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去做了。    

還有一個碩士2年沒有讀完:  

我的master要延期畢業了...  

當時拿的獎學金隻給兩年,今年8月份以後我就要自費了,sigh~~~  

我一年前還雄心壯誌要讀phd,現在連個master都讀不明白,sigh~  

每次見到朋友和親戚,別人都問我為什麽要延期,我就說課很多,沒修完。  

實際上,別人都修完了,隻有我沒修完。原因隻有一個,就是我太挫了,隻是我沒有說出來……

所以我說的這種壓力和教育模式在美國都是一樣的,並不是我們學校特殊。而且我們學校隻是美國排名一百多名的學校,據我們係的那個中國同學說,在美國常青藤名校學習的人基本每天隻睡2個小時。    

在 美國的學習使我感到,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學校,並不能算美國的非常好的學校,但是學到的東西 確實是實打實的。而我在國內本科的學校在全國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至少是個以省名命名的大學,但是從中出來確實是什麽也沒有學到,你讓我們講講什麽經 濟規律,或者讓我們的工科同學講講芯片怎麽回事,基本都講不出來,我們這種國內中上遊的高校(相對國內幾千所高校)出來的人尚如此,更何況培養我們社會主 義建設人才的主力軍還不能依考這僅僅的100多高校。    

對 比中美的高等教育,可以做一個體育上的類比,確實有一種像美國NBA與中國CBA的差距,美國NBA打不上比賽的人,到CBA來就可以成為得分王, 而且和中國第二名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我們的隊員都是有點望塵莫及的感覺。但是如果說體育運動和人種有關,黃種人的肌肉結構本質決定了我們不如美國黑 人,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完全是我們認為可以控製的,對自己的大學生要求嚴一點,不會造成什麽損失的,為什麽我們不改呢?     

我 們過去的經濟和管理體製更多的是基於人的自覺性上,結果發現現階段光靠人們自覺還是靠不住的。而我們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也仍然是是停留在靠學生 自覺的基礎上,再加上我們高等教育要求沒有從難從嚴要求,導致我們國家的大學畢業生很難在今後的工作中特別是技術工作中有所作為(主要是跟國際先進水 平)。記得前幾天看在網上看國內NBA直播,蘇群看見一個球迷的手機短信,說是他和他們宿舍的人逃課來看NBA的時候,我回想起自己上本科的時候,周圍同 學逃課看NBA或者重要體育賽事非常司空見慣,對於國內學生來說逃課沒有什麽嚴重後果,而在美國學生逃課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當 時蘇群很無奈並苦口婆心的說了一句,建議大家不要逃課看NBA,現在不逃課看NBA,將來就有可能去NBA現場看。當時我第一反應還是在想,他很無 奈,因為不能在電視中直接批評大家,所以隻能靠一些虛無縹緲的“美好前程”誘惑大家不要逃課,估計他說的是將來變成知名人物,或者在中央電視台工作的可以 親臨現場。後來又一想,不對,可以再簡單一點,我不就是其中一個嗎?大學時沒有逃課看NBA,現在在美國上學,前幾天去還真去看了一場NBA比賽,想到這 裏不禁感慨頗多。

總 之,美國為什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製上的問題我不想多說,多少經濟學家都有很好的建議。我覺得我們最能控製的,也是在整個人類改造自 然和世界過程中最有活力和主觀能動性的人本身。我們的高等教育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我們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監督鞭策和激勵機製,而且對於學習的東西也並沒有從 難從嚴要求學生,導致反而沒有中學階段學生們學的好。如果說我們的中學教育是在整個中國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對於應付選拔性考試,老師 隻重視學習好的學生,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這個教育隻是基本功訓練,距離可以用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還差很遠。    

所 以基礎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現問題,我們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經濟也隻能做一些最低層次的,因為經濟和各種製度再好,也隻是社會發展的外 因,隻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而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本質推動作用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最前沿的科技進步是要靠優秀的高等教育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而我 們就是在這個最關鍵的一步出現問題了,    

每 年諾貝爾獎評選結束之後,我看網上有很多中國網友,都在憤憤不平,說就是因為美國的軍事政治強大,所以評選委員會迫於壓力會給他們評上很多,而我們 國家人很聰明,卻總是離諾貝爾獎很遠,太不公平了。還說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了,卻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國經濟這幾年發展這麽快,卻得不了經濟學獎,太不公 平了。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以外,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智慧勤勞勇敢。如果說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呼籲中國要睜眼看世界,那麽現在我們國 人仍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外國的種種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文章來源:轉自網絡

所有跟帖: 

親啊。 你還遠不行呢。 還在和上課奮鬥。 基本上走不遠。 -robak328- 給 robak328 發送悄悄話 (607 bytes) () 05/08/2014 postreply 10:14: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