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中國人五大生存模式,你開啟了哪一種?

來源: 我愛饅頭 2014-05-05 15:46:4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95 bytes)

ZT 如今的加拿大,已不是十多年前我們剛出國時,那個對普通中國人遙不可及的陌生國度了。自上世紀末起,加拿大就是中國人最熱門的移居地,最高峰的2002-2004年,每年出國加拿大的人數都在三四萬左右,此後雖有所回落,但談論這個話題的人,卻有增無已。


離開故國久了,有關國內的情況,於我們而言,有點像另一個世界的事——我們竭力想象著曾經熟悉的故鄉現今的樣子,更激起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有時不免想,國內的朋友看我們、看加拿大,恐怕也會和我們如今看國內那樣,既饒有興趣,又似是而非吧?


這些年來,我們對國內那些表現加拿大華裔出國的作品——不論標榜“紀實”還是明言“合理虛構”的——感到頗多遺憾:這些作品固然填補了“從無到有”的空白,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準確、真實地反映這一特殊人群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的實態,甚至有意無意地加以扭曲。


造 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但結果卻隻能讓今天的大陸讀者對加拿大大陸普通出國的生活、心態和精神麵貌,對出國加拿大本身,都產生一種既不切實際又 自以為是的先入之見。我們有條件也有責任去彌補這一缺憾:把這裏的真實故事講給在中國的朋友們聽,正是我們對國內同胞所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他們在加生活方式比較典型的有以下幾類:
“兩棲人”: 這些人大多在國內或其它地方有實業,出國的目的是“拿身份”、“留後路”、“保資金平安”,或為兒女家人考慮,但生活、工作重心仍然在加拿大以外;


“時差派”:他們雖然在加拿大長期居住,但掙錢仍然靠內地,其共同特點是“晨昏顛倒”,在夜裏工作,淩晨開始睡覺,下午則悠閑享受生活。


“實 業派”:真正在當地投資、經營的,近年來數量有增多跡象。其中也有一部分特殊人士,投資實業並非看中商機,而僅是為了滿足企業家出國條款中對投資規模、雇 傭人數和經營時限的約束,因此投資時往往不計盈虧,一旦期限熬滿就任其自生自滅。陶短房前幾年曾在列治文市用餐,發現某餐館價錢低得離譜(特價菜竟有 1.99加元/份的),服務員介紹稱,這家餐館就是 “出國專用企業”,並準確告知了關門日期,事後證明一天不差。


“神秘派”:這類富裕出國的共同特點是深居簡出,行蹤詭異,富不外露,其中有些人被傳聞是“貪官”、“貪汙犯”,但並無實證,也有些則不過是擔心“錢財露白”有風險的民營企業家。這些人中許多都謹言慎行,不熟悉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是富翁;


“貴婦和小闊佬”:最初是“97”前後出現過大批香港“大奶”、“少爺”,在加拿大過著奢華生活,近年來大陸出身的也開始多起來。這類富裕出國通常比較張揚,許多糾紛都由他們引發,他們也常成為黑社會覬覦的目標。


聯 邦政府提議取消經濟類出國項目時稱,研究表明,投資出國比其他類別出國支付更少的稅收,缺乏專業技能,官方語言能力差,融入加拿大社會、環境的能力遜色, 最終定居加拿大的意願淡薄。這些說法在很大程度上,都適用於新一代大陸“富人出國”,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不融入也可以活得很好”,甚至“加拿大沒有 值得融入的主流文化”,人雖到加,“根”卻仍在內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