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雖是生活小事,卻與和諧社會息息相關。在美國近郊生活近30年後,筆者因工作變動重返城市,從微觀角度解構美國的城鎮化。和諧社會一定要有現代化城市的科學結構來支持,和諧的結構方能產生和諧的社會。
筆者和太太在北美生活差不多30年,因為一直是追工作機會,所以總是“哪裏有石油(對筆者來說就是零售連鎖公司),哪裏就是我的家”。30年追下來,包 括當初念書,陰差陽錯地全都在北美的中段南北向移動,最北到了加拿大的多倫多,最南則到了美國的佛羅裏達,單與東、西海岸無緣。這次耳順之年再次跳槽到金 寶貝(Gymboree),終於來到了西海岸的舊金山。遷居加上新工作,一時感慨頗多。
住—高房價與高房租
在 美國換工作和搬家每每同步,筆者在美國換了六次工作,也換了六次房子。這次也不例外,“工作未動,覓房先行”。舊金山的房價堪稱美國之首,過去都說紐約第 一,但是因為矽穀的蓬勃發展,在金融危機後的複蘇過程中,舊金山房地產的反彈速度遠遠快於紐約。如今,美國房子最昂貴的5個城市都在加州,舊金山以近 140萬美元/套(四室兩衛別墅)位居第五。
因為事先調研得知舊金山的房產價格是邁克爾斯公司所在地達拉斯的3 倍,筆者不能確認是否願意在舊金山退休,因此30年來在美國第一次決定租房。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盡量選擇靠近公司的地點租房,減少路上花費的時間;避免 麵對原先的住房沒賣掉,新房子卻又買了下來,同時負擔兩個房貸的重壓;同時還能重新回味當年在南京的都市生活。說實話,在美國已經隨波逐流過了30年的市 郊生活,真的有些厭倦了。
租房決定一出,對住房的麵積也相應從達拉斯時的500平方米降至250平方米,月租預 算則在4000-6000美元。沒曾想,專做高檔房屋租賃的經紀人瑪麗介紹,舊金山2013年的房租平均上漲12.3%,中間價已經高達3350美元,而 這筆預算,根據地段的好壞,大約也就是60-90平方米的一室一廳或是兩室一廳的蝸居罷了。按照美國的收入和住房比例,這還得要10萬美元以上的年薪才能 不捉襟見肘。
盡管房價大幅上漲與大量湧入的中國富翁有一定關係,但他們絕不是舉足輕重的因素。事實上,因為矽穀 高收入高科技人員的湧入,中低收入的居民正被擠出舊金山。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就在舊金山和附近的豪宅區斥資千萬美元購得好幾處住房。前 段時間,舊金山的居民甚至用圍堵穀歌和蘋果等公司班車的做法,來抗議他們把舊金山的房價大大抬高,可以說是紐約占領華爾街的西海岸翻版。舊金山也是美國貧 富不均這一社會隱患的典型代表:既是全球排名第八的億萬富翁居住的城市,與此同時,13500名無家可歸者也讓舊金山在全美城市人均無家可歸者人數首屈一 指,成為一道令人尷尬不已的風景線。
從環境上來看,舊金山氣候宜人,是個典型的依山傍水的海灣城市。其風景雖美 不勝收,卻也因三麵環水失去了如其他城市一樣向市郊發展的空間。高房價的自然結果就是高房租。原本以為租房子住的大多是相對收入較低的人群,可與瑪麗看房 子的經曆徹底否定了這一想法:在一棟用老銀行改造成的高端居民樓裏,一套三室一廳大約300平方米的房子租金為1萬美元,而有租戶花了100萬美元把租來 的房子按照自己的習慣裝修一新。
經過一周馬不停蹄的奮戰,總算在舊金山環境優美的太平洋高區找到了一處居高臨 下、環視金門大橋和海灣的三室一廳,麵積大約在280平方米。可價格實在有點難以接受:月租1.2萬美元,是達拉斯的3倍,而每年14.4萬美元的價格在 美國一些城市已經可以買一棟房子。肉痛了好幾天,最終用生活品質至上說服了自己。隻是後來有香港朋友到訪,說起這樣的環境、麵積和海景,在香港地區再翻一 番也租不到。而內地來的一位企業老總更是連聲喊便宜:“朱先生,我在上海買的一套房子比這貴得多,可是既沒有海景,更是被霧霾困擾。”自那以後,肉痛感漸 漸消失,甚至還找到了點賺便宜的感覺。
後來和房東熟了,打聽到這套房子目前的市價是350萬美元(每平方米 1.25萬美元),更是感覺買房不如租房。按5%的投資回報算,房東光是壓在房子上的350萬美元就失去了一年17.5萬美元的收入,每年的房地產稅又要 繳納4萬多美元(加州地產稅率1.1691%)。再加上一年31800美元的物業管理費,三項費用一共將近25萬美元,遠超過14.4萬美元的年租金。當 然,他是在期望房子增值。可這會不會是又一場房地產危機的序曲呢?他能賺到錢嗎?暫時還不得而知。
行—公交網絡和可步行性
30多年來都居住在市郊,出行一直靠自駕,可生活在市中心就完全不是這麽一回事了。在舊金山開車上班,感受就三點:停車貴、停車難、開車難。公司辦公樓 的地下停車位月租400美元,這樣的價格在美國可以租到相當不錯的新車,也就是說停車比開車貴得多。另外,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停車更是個大問題。而交通 擁堵自是不必說,由於上班時間早錯開了高峰,12分鍾就能從家到公司,但到下班時,2英裏開車耗時30分鍾,幾乎等同於達拉斯11英裏的車程,遇到天氣不 好甚至時間更長。
好在舊金山的公共交通堪稱一絕,不但有公共汽車和地鐵,還有擺渡輪和自行車。在號稱“車輪上的 國家”美國,私家車雖早已普及多年,但越來越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的生活似乎在返璞歸真,從私家車回歸公共交通。3月出差回來,太太興衝衝地告知,她學 會了利用手機App查詢線路、使用舊金山的公交係統,可謂入鄉隨俗。想到深深困擾中國政府和老百姓的霧霾和交通問題,不由聯想:當初福特如果沒有發明汽車 這個鐵盒子怪物,這個世界究竟會是更好還是更糟?
真正的返璞歸真是步行。根據城市環境是否適合於步行的各種條件可綜合評估行人在城市的便利程度,舊金山以84的得分位列全美第二,緊隨紐約(88)之後,排在第三位的為波士頓,得分80。
筆者和太太本來就有散步的習慣,幾十年沒有中斷過。到了舊金山,散步不再僅僅是飯後運動,近距離的購物都以步代車,與其在跑步機上折騰幾十分鍾,遠不如 步行購物。現在,筆者與太太周末的最大樂事就是步行逛街,順帶回憶一下兒時在南京的美好時光。遺憾的是在今天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多地失去可步行性。前不久 回南京探親,從酒店到嶽母家,且不說的士公車一頓折騰,最終決定下車步行,等走到時已飽飽吸足了一路上的廢氣和灰塵,麵對豐盛晚餐,既沒有心情也沒有了胃 口。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切不要忘了可步行性是城市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城市的一個重要標誌。
衣—微氣候與服裝品牌
說到穿衣,當然要談天氣。要說舊金山的天氣,不能不提到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我一生中度過最冷的寒冬是舊金山的夏天。”舊金山以涼爽的夏天聞名於 世,但如果你無備而來,衣服帶得不夠,那或許就真能體會到馬克·吐溫說這話時的感受。特有的海灣地理位置造就了舊金山的地中海氣候特征—幹燥涼爽的夏天以 及相對潮濕暖和的冬天。
其實,舊金山更有特色的是其“微氣候”(microclimate),常常一個很小的區 域就有明顯的溫差。微氣候常常在依山傍水或是城市高樓林立的地方形成,舊金山所有條件一應俱全,所以微氣候特別明顯,有時候這條街和那條街的溫差能在華氏 十度以上。中國有句老話“二八月,亂穿衣”,在舊金山可是365天,天天亂穿衣,隨時都能在街上同時看到穿羽絨服和T恤衫的行人。
除了天氣,不能不提舊金山的時尚。雖然不像紐約和洛杉磯一樣以時尚聞名於世,但這裏其實是不少世界著名品牌的發源地,比如1969年創建的Gap 公司就源於此,其旗下還擁有Banana Republic 和Old Navy 等多個休閑服品牌,遍布全世界的3500多家零售店把美國時尚傳遞到了世界。舊金山也是著名牛仔褲品牌Levis的發源地,而牛仔褲似乎已經成為美利堅的特征之一。筆者就職的金寶貝總部也在舊金山,1976年以早教中心起家,後拓展至童裝市場。
食—應季、健康
如果簡單地把舊金山所在的加州的飲食文化與達拉斯代表的德克薩斯做比較,前者講求的是應季、健康、有機、新鮮和本地,而在達拉斯則是吃得多,即以分量大著稱。
筆者和太太多年來信奉健康飲食,這次搬遷不得不舍棄心愛的菜園子,到了舊金山種菜顯然也不太可能,於是連大大小小的盒子還沒有全部打開,便開始了“糧草 先行”的探索。印象最深刻的是舊金山的農批市場,擺攤的基本上就是種植或飼養者,所賣的產品都是自家農場出產的。這種市場並非每日都有,根據小區的需要, 每周一天、二天或數天不等。而那些設在碼頭的農批市場,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之下,儼然成了旅遊勝地,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和當地居民差不多一半一半,熙熙攘 攘,人氣甚旺。
定下心來在攤位中間轉悠,發現這裏其實就是加州食文化的精粹:應季、健康、有機、新鮮、本地,當 然還要加上一個“昂貴”。拿雞蛋來說,一般超市裏賣的普通雞蛋不過1美元一打,這裏有證書的有機雞蛋居然賣到差不多1美元一隻,是普通雞蛋的十多倍。中國 人烹飪缺不了的綠蔥這裏是1美元一小把(4-5根),在唐人街普通的綠蔥是1美元4把,而且又粗又長。說到賣相,農批市場的水果蔬菜基本上可以用又小又醜 來形容,雖然又小又醜,但是生長期長,吃到嘴裏頓時見分曉,有機食品味道的確是好。
這不得不讓人感慨,現代農業的高科技,究竟是在造福人類還是在剝奪了人類食的享受和安全。現代文明社會的特征離不了一個“快”字,可是“快”到底帶來了什麽呢?記得有一次在歐洲參觀當地海產品市場舉辦的“慢魚”(Slow Fish)宣傳展覽,理念與農批市場的“慢食” 一致,反對食品產業的工業化,保護食物的自然生長環境和原汁原味。
舊金山方圓不過49平方英裏,因為地形是方方的一塊,又在當地有“7× 7”之說。就在這塊小小的市區裏,居然有不下20家農批市場,可見“應季、健康、有機、新鮮和本地”已經成為舊金山的城市文化和基因特征。
當然,“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還是離不開唐人街的食品。舊金山的亞裔,尤其是華人數量 ,在過去70年當中不斷增加,2010年亞裔達33.3%,其中華裔超過20%,而白人占人口的比例則逐步減少,到2010年降至48.5%,成為名副其 實的“少數民族”(附表)。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文化的嬗變,舊金山唐人街聞名世界,其食文化也因為唐人街增添了亞裔移民文化的東方色彩。
城鎮化思考
這次在美國重返城市生活頗有感觸,舊金山是美國城市皇冠之珠,有很多值得中國在城鎮化戰略實施中借鑒的東西,當然舊金山也有瑕疵和遺憾,值得反思。
首先是住房問題,這次遷居舊金山讓筆者對“居者有其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認識。中國的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沒有盲目地去模仿美國的城郊發展,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將使住房問題變得更為嚴峻。
其次是交通問題,嚴格來說中國照搬了美國大力發展私家車的模式。繞過城郊發展卻盲目發展私家車,造成了汽車開不過自行車的怪現象和空氣嚴重汙染的社會問題。而事實上,公共交通才是出路,可步行性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新城市特征。
最後對於 “民以食為天”的中華民族來說,食品安全是民生和民權的基本要素,而“應季、健康、有機、新鮮和本地”的食道才是長遠大計。
整體而言,衣食住行這樣的生活小事與和諧社會息息相關。和諧的社會一定要有現代化城市的科學結構來支持,和諧的結構方能產生和諧的社會。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欲查看其他資本圈精英評論,請下載並登錄“新財富酷魚”和我們互動。
來源:新財富 作者:朱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