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北美應屆畢業生的理財建議

賀你們,2013屆的畢業生們。你們順利畢業了!現在該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了。

Illustration by Brett Ryder
 
在攻克了所有那些課業難關之後,現在你可以接著掌握理財方麵的實用技能了。幸運的是,如今的經濟狀況比幾年前好了,大學畢業生的整體失業率大約是全美總人口失業率的一半,這對你的就業前景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如果你學會了管理薪水,量入為出,存一些錢以備將來之用,你就可以將所受教育學以致用了,不管你選擇做什麽工作。

下麵是讓你走上正確之路的一些建議。

1. 善待父母。父母除了在你找到工作之前給你一個安身之處以外,可能還會為你的健康保險買單。如果你買的是學生險,保險可能會在八月中旬到期。到時如果你不能通過就業獲得保險,你要馬上開始購買其它保險。

按照現行的《平價醫療法案》(the Affordable Care Act),年輕人一直到25歲都可以納入父母的醫療保險計劃,但是如果他們曾經保過學生險,那就需要重新登記。在你找到工作以後,可能需要三個月以後才有資格享受保險待遇,因此你可以選擇參加父母的醫保計劃或者一個短期的醫保方案。(短期方案一般不會承保投保前已有的疾病。)

如果你的父母不能做你的靠山,你可能需要買一份保期到一月份的短期保險,到了一月份個人就可以通過新市場、聯邦或州經營的交易所購買常規醫療保險了,這些交易所可以提供各家保險公司的標準醫療保險計劃。報名開放的時間是在10月份。

不管你選擇做什麽工作,都不要遺漏了購買保險。哪怕是年輕、健康的人也需要它,因為一起車禍或無法預見的疾病都會讓你陷入巨大的財政困難。

2. 減少債務。估計今天三分之二的畢業生離校時都會身背學生貸款,借款人的平均負債額接近27,000美元。債務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好幾年時間的節衣縮食,甚至推遲念研究生的計劃來償還至少部分的債務,都是值得的。那樣會節省你的利息成本,讓你在後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有更大的靈活性。

看看一筆利率為6.8%的20,000美元的10年期聯邦貸款吧。如果每月的月還款總額是230美元,那麽貸款期間支付的利息總額累計會達到7,600美元左右。如果每月多還款20美元,還款的年限就可以縮短到九年,整個貸款期間可以省掉900美元的利息。如果每月還款總額為400美元──可能也就是償還汽車貸款的數目──五年就可以還清貸款,節省的利息會超過4,000美元。

由於貸款通常是以學年為單位發放的,畢業生們可能會有好幾筆不同利率的貸款。學生營銷公司Edvisors.com的出版人馬克•坎特羅威茨(Mark Kantrowitz)建議先還清利率最高的那一筆貸款,並通報貸款服務機構,這是針對利率最高那筆貸款,不是針對時間排序為下一筆的貸款。

此外,據貸款服務機構學生貸款市場協會(Sallie Mae)介紹,通過你銀行賬戶的借記卡自動還款可以讓你的利率降低0.25個百分點。你隻需確保自己的賬戶裏有足夠的錢支付還款就行了。

對於這些需求,你怎樣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呢?要精打細算。買一輛便宜的二手車而不要去買新車,與人合住房子,自帶午餐去上班,在承擔過多的債務還款之前,一定要保證至少有1,000美元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假如你再也不想搬家了,你就要保證銀行裏有三個月的家用開支。如果你的公司繳納與你自己所繳金額等額的退休金計劃繳付款的話,你要盡量多繳,好讓自己至少得到老板認繳的部分養老金應繳款,這樣白拿的錢可不要錯過哦。

3. 熟悉自己的信用報告。雇主可能更在意你的信用記錄而不是你的學習成績。信用記錄可以顯示你管理自己債務的好壞程度。因此,在你求職或申請汽車貸款之前,到AnnualCreditReport.com網站看看自己的信用報告是什麽狀況吧。三大信用機構的報告你都可以一年查詢一次。

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沒有辦理信用卡或者沒有使用過信用卡,你可能根本就沒有足夠多的信用記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你父母的共同簽名,房東可能不會租房給你。(這是另一個要善待父母的理由!)

要創建信用記錄,你應該擁有一兩張信用卡,並且至少每幾個月要使用一次,以此證明你能夠以負責的態度支付賬單。按時償還學生貸款對於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也會有所幫助。

4. 避免不必要的開支。要讓你的預算得以實施,你可以到當地信用社或通過網上賬戶獲得免費的支票賬戶。盡量不要產生自動提款機手續費,把你的儲蓄賬戶與你的支票賬戶相關聯,這樣你就不用支付透支的費用了。按時支付賬單,避免產生滯納金,全額支付賬單,避免產生利息。

5. 利用你的社交網絡。你的朋友們習慣於共享信息,因此,要互相利用別人了解的信息。不要在網上貼出你的銀行存款餘額或工資──那樣也太傻了──但是也不要羞於啟齒問問其他最近畢業的學生他們的房租、汽車保險費或上網費是多少。記住你在大學期間學到的這一點:與做了功課的人為友是件好事。

KAREN BLUMENTHAL


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供稿並保留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