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在哈佛和斯坦福之間做選擇

來源: 飄俠 2009-02-24 12:44: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095 bytes)
哈佛和斯坦福是當今美國東西兩岸的頂尖學府,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做博士後的時候被邀請去過哈佛麵試,算是有過哈佛之行的小緣分吧,蹤合許多因素,最後我還是選擇了氣候溫和的加州大學。很慚愧沒有受過斯坦福的邀請。很多有著優秀孩子的北美家長們常常上網請教,該選哈佛還是斯坦福?!我以前也沒有主見,不知道怎麽回答,直到幾年前的一天我在舊金山的時候去斯坦福大學觀看北京大學寒假大學生藝術訪美團的演出之前夜才上網翻了翻斯坦福大學的曆史,深深的被創辦簡·斯坦福和利蘭·斯坦福的精神和氣概所感動了!

斯坦福大學的創建故事:

簡·斯坦福       

0 _fcksavedurl=" border="0" zid="9" />斯坦福大學的創辦人是美國實業家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以經營港口、金礦、鐵路著名,曾任參議員,帶領加州加入林肯總統的聯盟。利蘭·斯坦福與妻子簡(Jane)婚後18年始生獨子小利蘭·斯坦福。小利蘭·斯坦福聰明可愛,喜歡動物,熟悉家裏農場的所有農機,自己修了一條400英尺長的小型鐵路,能講流利的法語,喜好藝術和考古。但15 歲時,他們去過意大利遊曆時染病而得了一場傷寒病奪去了兒子的生命。當時的加州鐵路大王、擔任過加州州長的利蘭8226;斯坦福為紀念的兒子,決定捐錢在帕洛8226;阿爾托成立斯坦福大學,並把自己8180英畝用來培訓優種賽馬的農場拿出來作為學校的校園始終守在病床前的利蘭·斯坦福在愛子去世後昏迷了,醒來後他對妻子說:"加利福尼亞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                                                                                                                             

後來他們訪問了Co rnell(康乃爾),Yale(耶魯),Harvard(哈佛)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學院)。他問哈佛校長Eliot創辦一所大學要多少資金,Eliot回答:不少於500萬美元,斯坦福先生沉默了一陣,最後微笑著對妻子說:"簡,我們出得起,是嗎?"簡·斯坦福點點頭。他要創建一所非傳統的、男女合校的、不受宗教派別影響的新型大學。他不打算仿照美國東部的幾所名牌大學的模式,"我東部的朋友們寫推薦信要年青人來找我,但最派不上用處的就是那些學院出身的青年。受過技術教育的青年未必是成功的實業家。為了人生的成功必須培養和發展創造力,一個人如果不會創造,他也就不會建設。我認為人文科學對提高人的心智和實業能力特別重要"。


斯坦福1885年11月簽訂了新辦大學的原則,這個原則後來被認為是斯坦福大學的"憲章"。他認為高等教育的原則應是使學生"受到人道和文明的熏陶,明曉法律約束下的自由的可貴,懂得熱愛和尊重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和尋求幸福權利的神聖原則,從而推進公眾福祉。"斯坦福將他開采加利福尼亞金礦46年和建造橫跨美國東西部鐵路的積蓄和他在舊金山的8180英畝的農場土地用來創建斯坦福大學。1886年開始建築規劃設計。他請來設計過紐約中央公園的著名建築師F rederick Law Olmsted作規劃,由28歲的傑出青年Charle's Allerton Cool idg具體設計,1887年5月14日,小斯坦福18歲的生日,斯坦福大學舉行奠基儀式。一座座帶長廊的四方形建築開始出現在"農場"的綠地上。經過五年規劃和建設,1891年19月1日大學揭幕,首任校長喬丹(David Srar r Jordan)這樣描述了斯坦福大學建築的特色:"黃色的砂岩拱門和回廊,蔚藍的天空下的紅色屋頂,構成難以忘懷的圖畫,這本身就是斯坦福教育的一部分。"紐約的報紙曾預言沒有人會到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西部上這所大學:"教授們將在大理石教室裏麵對空板凳講課。"

但大學揭幕之日,意想不到的人流湧向開幕式會場,預計有250個新生,實際上卻有465個新生,其中2/3來自加州以外。喬丹校長在開學儀式上說:"我們,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本大學的第一年,要奠定一種基礎,使之能隨著人類文明的延續而永在……它不為傳統所禁錮,不為外物所阻礙,它一往無前";"我們要把受過教育的人的無價之寶傳給學生,把獲得真理的力量傳給學生"。第一屆男女學生為559人,分17個係,第二年,就擴展為29個係。從開辦之日起,斯坦福大學就像Johns Hopkins和Cornel大學一樣,采用德國的模式,在教學的同時突出研究,在辦本科的同時強調研究生培養。首屆學生中就出了一位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采礦專業畢業,美國第31屆總統)。

1893 年6月21日清晨,操勞過度的Leland Stanford先生在睡夢中去世。全部重擔壓在Stanford夫人肩上。禍不單行,全國性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她丈夫的財產被凍結。他的顧問們勸她停辦,至少是暫時停辦斯坦福大學。經過兩個星期的閉門思考,Stanford夫人召見Jordan校長,告訴她,她不打算停辦學校。高大的校長跪在她麵前吻她的手。他們一起到學校應付危機。經費被緊縮,停止聘用新員工。斯坦福從開辦起就免收學費,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他們仍然不改對學生的承諾(直至1930 年起才收120美元)。一個友好的法官允許他們每月從凍結的資產中支取一萬美元,但第一個月實際隻得到500美元,Jordan校長連夜走遍校園將錢分給最急需的人們。正當問題看來有望逐步解決時,由於Leland Stanford先生修建中央太平洋鐵路時曾從政府貸款1,500萬美元,聯邦政府提出要無限期凍結Leland Stanford先生的資產。這筆貸款並未到期,聯邦政府稱這樣做是保證投資者的信心。Stanford夫人奔赴Washington向 Cleveland總統請求法院裁決。1896年2月2日,法院裁決政府敗訴。當時正下著傾盆大雨,但斯坦福校園卻出現了盛大的慶祝歡呼遊行。1998 年,凍結徹底解除。Stanford夫人賣掉她的鐵路股票,將1,100萬美元轉給大學董事會。斯坦福的危機終於過去,"這所大學的生死千鈞一發,命運全係於一個善良夫人的愛。"Jordan校長說。

喬丹校長擔任校長23年(1891-1913),他是引導斯坦福大學走向學術輝煌的大教育家。斯坦福先生直到大學揭幕前半年才物色首任校長。在火車上,Cornell(康乃爾)大學校長Andrew D. White對他說:" 你去Indiana(印地安拿)大學,在那裏您會找到校長,國內著名的科學家,一個極具語言表達魅力、組織能力和天賦的準確直感的人,您去找他。"斯坦福先生與喬丹博士果然一見如故。Stanford夫人曾說:"世界上隻有一個喬丹校長。"他與斯坦福夫婦的珠聯譬合是斯坦福大學的幸運。Stanford夫人1905年去世,喬丹校長繼續任職至1913年,奠定了斯坦福日後發展為世界名校的基礎。一位曾參加過斯坦福大學揭幕儀式並聆聽過斯坦福和喬丹校長講話的教師回憶說:"每顆心都懷有希望,奔放的自由激情帶動我們大步向前。"正是這種自由無畏的探索開拓精神,正是斯坦福先生所倡導的重視實業能力培養和創造力發展,推動斯坦福大學無論在人文還是高科技方麵都成為世界最好的大學之一,並在周圍衍生出世界最著名的高技術王國矽穀,矽穀中3/4的高級主管是斯坦福華業生。

斯坦福先生去世後,斯坦福夫人在校園建立了一座紀念教堂,教堂正以四幅代表 love(愛)、hope(希望)、faith(信義)、charity(博愛)的精美而感人的壁畫寄托了她對斯坦福先生心靈的追思和懷念。斯坦福先生是在個人遭遇痛苦不幸之後把自己失落的愛化為更宏大、更深厚的對他人、對社會的愛,體現了基督教義中的博愛精神。

今天的斯坦福大學各方麵都可以和哈佛比肩,不僅學科十分齊全,而且代表著一種大學的創新文化和精神,美國矽穀的高科技與斯坦福大學密不可分,Yahoo,Google,HP這些聞名於世的IT的公司都出自斯坦福大學的學子之手,八千公頃西班牙風情特色的美麗校園吸引著無數的學子。


哈佛大學的建校故事: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意大義航海家哥倫布開辟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從洋,來到時美洲這塊奇異而軍事富饒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17世紀初,首批英國殖民到時達北美東海岸,在那裏開拓了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受過古典式的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賽洲的查爾斯河畔首建美國曆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1780年即美利堅合眾國建立的第4年,已經有140多年曆史的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

當初哈佛學院的創辦者, 把他們的英國故土伊利莎時代的劍橋大學的模式,移植北美的“新英格蘭”來了。他們把自己創辦的學院,定名為“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為了紀念學校的創辦者和主要捐款者、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文碩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1607年——1938年),馬薩諸賽議會通過決議,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校徽,用拉丁文寫著 VERITAS字樣,其漢譯為“真理”。哈佛大學校訓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寫的,譯作英語是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其漢譯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裏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校徽和校訓的文字,都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求是崇真。擔任哈佛大學校長20 年(1933——1953)之久的美國教育家科南特(J. B. Conant,1893——1978)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於一代一代人的質量。”真正在擇師和教育上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人文薈萃、人才輩女出的第一流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和高等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吸引力。哈佛大學為美國培養了一大批治國人才,出過六位美國總統,哈佛大學還培養了眾多的科學家、文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猶如群星燦爛,在美國和世界文化領域放射光芒。

每次看到斯坦福大學的圖片或報道,我心裏總會想起當時的Jordan校長高大的身軀跪在斯坦福夫人-簡麵前吻她的手的永恒境頭,為斯坦福夫人那種堅毅不屈的繼承夫君的遺誌,排除萬難慷慨辦學的精神所動!雖然在美國是先有哈佛,後有美國,哈佛大學在國人和世人心中的名頭也許比斯坦福大學要來的響亮些,但是在自已的心中斯坦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斯坦福夫婦的義舉和今天斯坦福大學的成功讓人永遠的敬仰他們!

The Oval and Sierra Mall


Sierra Mall, Jordan Hall (right), Hoover Tower (left)


Rodin sculptures, the "Burghers of Calais," in Memorial Court


Memorial Church

The Main Quad


Sculpture: "Gay Liberation" by George Segal, 1980


Hoover Tower, Bing Wing of the Green Library

The Bookstore and fountain


Law School and Robert Crown Library


Paul Allen Center for Integrated Systems

Bill Gates Computer Science


David Packar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illiam R. Hewlett Teaching Center


Terman Engineering Center

Durand Building


Leland Stanford Junior Museum and Cantor Arts Center


Rodin's "The Thinker"

Inside the museum


Rodin's "The Gates of Hell" in the Rodin Sculpture Garden


Sculpture: "Stone River"

James H. Clark Center


School of Medicine


Lucile Salter Packard Children's Hospital


Avery Aquatic Center

Stanford Family Mausoleum


Statue of Leland, Leland Jr., Jane Lathrop Stanford


The Cactus garden

The "Weeping Angel," a monument to Henry Clay Lathrop, brother of Jane Lathrop Stanford


"The Thinker" in the Maori Sculpture Garden



圖片來自網絡,感謝拍攝者的辛苦勞動!很榮幸引用你的照片!!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天籟夜鶯美聲之二 By 無傷大雅
  • 為唐太宗殉情的絕世才女
  • 評一評海外幾個有影響力的中文網站
  • 網友回擊北大教授:中國該對世界經濟危機負責?
  • 全球名家教授薈萃的Faculty1000 Biology
  • 所有跟帖: 

    回複:如果我在哈佛和斯坦福之間做選擇 -nnutsudu- 給 nnutsudu 發送悄悄話 (69 bytes) () 02/24/2009 postreply 13:40: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