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學生赴美文化交流故事之: 禹航3/4

本帖於 2009-02-23 21:37:03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湖南中學生赴美文化交流故事之: 禹航3/4


基金會得知禹航的媽媽又要動手術的前一天,將禹航安置到了一個新的愛心家庭。新媽媽媽聽了禹航的事績後也是激動不已,非常高興有機會接待她。一般地,過了半學期是不方便轉學的,交流學生更是如此。也是基金會把禹航如何照顧生病的媽媽的故事講給校長聽後,校長才同意破例接受禹航的轉學申請的。

禹航自轉到新的也就是第三個愛心家庭後,一直惦念著那位生病的媽媽,常常打電話詢問與慰問!禹航與那位愛心媽媽一直保持著母女一樣的感情!



禹航換的第三個愛心家庭與前兩個家庭大不同。愛心爸爸隻有30歲,是一位卡車司機;媽媽隻有26歲,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他們有一個10歲的女兒和一個5歲的兒子。全家住在一個有一節火車箱那麽大的一個移動車屋裏。車子和房子的貸款並沒有付清,每個月都要付一些。禹航剛到愛心家庭時,爸爸在一家冰廠做工,為冰廠運冰磚。經濟不景氣時,爸爸失業過一個很短的時候,靠從政府領取的每月400美元的救濟金生活。兩周後,愛心爸爸又找到了到一家牛奶場運送牛奶的活。

爸爸每天早上三點出去工作,星期六和星期天一般不休息,由於從事的是繁重的工作,每小時工資16.5美元,每周發一次薪水,1000多美元。年薪六萬元,雖算不上富有,但是不錯的收入水平了。這個家已經連續4年接待過4位國際交流女學生。先後有德國、墨西哥、斯洛伐克、中國的。禹航還未離開,媽媽已經同意接待第五位交流學生。我問禹航,家裏經濟情況並不特別好,媽媽為什麽樂意不斷接待國際交流學生呢?她說,這個問題曾經問過媽媽。她說,我們住的地方偏僻,信息不多,有了交流學生,帶來很多有趣的新聞。再說,她先生長時間在外工作,孩子們上學去了,有個能聊天、講話的人很好。

媽媽雖然是全職家庭主婦,卻不常做飯。時常在外麵吃。當然,冰箱裏有什麽可以吃什麽,她不會特別招呼你,你也用不著太拘束。家裏也買大米做飯,但裏麵一定會放進牛奶、牛油等。他們不吃辣椒,連辣味都沾不得。禹航的媽媽從中國給她郵寄了一瓶老幹媽辣醬。愛心媽媽試了一點點,辣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她連忙給她倒了一杯水,媽媽喝光了也沒解決問題,她又給了她幾顆水果糖才平靜下來。

禹航愛心家庭的爸爸媽媽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全家人每天飯前要低頭禱告,睡覺前要跪著禱告,星期天要到教堂參加教會的禱告。由於家庭的影響,兒女都是上帝忠實的小信徒。這個家庭的時間每天安排得十分緊張。除了工作外,愛心爸爸一有空就到教堂做義工。隻要是教堂召喚,爸爸媽媽什麽事都可以丟下來去為教堂服務。

小信徒經常向禹航發問:誰創造了世界,誰又創造了人類?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長大的禹航回答小基督徒總會引起極大的不滿,堅稱是神、是上帝創造了世界和人類,有時爭論激烈、很不愉快。

每當爭論發生時,一旁的爸爸媽媽雖不言語,但從神情看得出,對於他們的子女的表現是支持和肯定的,很為他們的子女而驕傲。正因為這樣,開始時禹航表現出有些不好理解。禹航天真地認為,美國不是宗教信仰自由麽?為什麽我們不信上帝他們就不高興呢?

因為“人在屋簷下”,禹航很懂事地在每周的星期日跟著爸爸媽媽和全家到教堂做禮拜,一去兩三個小時。但當討論宗教問題時,禹航所堅持的無神論言詞表現出與愛心家庭的不和諧。

禹航給我打電話,說她很苦惱,問我怎麽看。我說,你能找出為什麽這麽多美國人都信基督教的理由嗎?你能回答為什麽美國新總統宣誓把手按在聖經上嗎?基督教和天主教一樣,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象東方的佛教一樣有很深的文化曆史淵源。隻有弄明白了這一點,才能和他們討論宗教問題。在此之前,多聽為好。再說,你說在美國宗教信仰自由,他們信教,深信不疑,也是他們的自由啊!你受的教育的潛意識是要他們接受你的無神論,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宗教信仰自由的本意!禹航說,我知道了,到教堂交朋友、學習英語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多傾聽少爭論才能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才能與家庭保持良好關係,才能完成文化交流計劃。

以後,每當禹航被通知去教堂參加活動,都變得輕鬆愉快,而不是象過去一樣顯得很勉強。家庭的關係很快得到改善。愛心爸爸媽媽越來越喜歡禹航,弟弟妹妹也不再提出很多的問題與她爭論。

禹航插班就讀的高中在城市裏,有500多位學生。學校的學生都要求穿校服。如果一次不穿,會給你一個警告處分,通知家長。兩次不穿,會停課一天,上學時家長要到學校報到聽取老師的意見。如果三次不穿,會把你送到副校長開的課室去,那不是上正常的課,而是要你寫一些學習體會的報告,類似中國學校的反省和檢討。

校服可在學校附近的超市買到,很便宜,一套製服隻要十幾元錢,一雙鞋子隻要7元錢。禹航按學校要求買了四件襯衫,每件5元錢。愛心媽媽問她,以前有一位國際學生留下了一套藍色校服,想不想穿她的。她立刻表示同意,媽媽很高興。禹航也很高興,因為可以節省十多元錢。

學校的課室是分學科的,每一個學科的老師在一個教室裏,不同年級的學生到老師那裏上課。學生每天隻上4小時課。下課後,除了網球隊和足球隊的同學外,沒有什麽活動。老師對國際交流學生都很友善。放學後,當地的美國學生一般是結伴去玩,會邀她們一起去。禹航說:美國中小學生都有一個愉快的童年和少年。

學校離她家很遠,車子跑得很快,也要開30多分鍾。媽媽每天送她上學,接她回家。那時汽油不貴,一周收5元錢油費。在當地人眼裏,這是很公道的。

禹航很有悟性,她懂得人際溝通的重要,時常思考順利溝通或不能順利溝通的原因。她認為,站在他人的立場想問題,並且在每天晚餐前後與家人一起活動是有效溝通的重要方法。禹航認為,非常不習慣的是吃西餐,有些生冷的食物吃進肚子裏,開始時非常不舒服。但想到,來美國一定要強製自己過好生活關,否則很難與住家爸爸媽媽一家建立起感情。有時媽媽小聲對禹航說,我帶你到中餐館去吃一次好嗎?禹航開始很高興,轉念一想,這一關都過不了,怎麽學習美國文化呢?於是禹航很快地對媽媽說:媽,不啦!我會習慣的。爸爸媽媽都看得出,禹航在吃飯問題上表現出了極大的毅力,他們非常讚賞這個中國女兒所作的改變自己適應家庭的表現。

禹航堅持每天在媽媽回家做晚飯時,充當媽媽的下手,擺好餐桌和餐具,同時表現出對西餐製作的濃厚興趣。媽媽十分認真地教她,她很快掌握了西餐製作的一些方法,有時露一手中餐的做法。大家坐定後,媽媽就會說,這個或那個是禹航做的。晚餐後,不要媽媽吩咐,禹航會和妹妹一起負起清掃餐廳和洗碗的責任。

清理完成後,還會很快來到客廳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當天的世界新聞,聽他們評論時事。有時,禹航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時事問題。有時,她不發表自己的意見,爸爸媽媽就點名要她說。她也就大大方方地說出來。當然,有時候與爸爸的意見不同,爭論得麵紅耳赤,事後,爸爸說,我們的女兒英語大大地進步了。每當聽到讚揚,禹航都非常高興。星期六,自認為是大姐姐的禹航會例行地把地毯用吸塵機吸幹淨。 禹航為能給媽媽分擔一些家務感到很高興。當有人聽說,禹航從早到晚的工作日程時,不客氣地說,你不成了她們家的保姆了嗎?禹航說,這些事我可以做,如果我不做,讓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做,如果真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你會忍心嗎?總不能讓家裏雇個保姆來照顧你吧?美國這樣的中產家庭,基本上沒人雇保姆,都是自己幹。在她的中國家裏,由於生意忙,家裏有時雇兩個保姆。那是中國國情,美國不興這樣。

開始,回到自己房裏,禹航除了完成作業外,有時候會上網與中國同學用中文聊天。一次,被媽媽發現了,媽媽很禮貌地勸告了她,並且很正式地教她如何上英文網站和找學習資料,閱讀小故事。雖然有些費力,但她能體諒媽媽的用心,堅持得很好。為此,媽媽對她的女兒和兒子說,要他們向姐姐學習,把學習成績搞好。禹航覺得愛心家庭一點也不陌生,就象是在自己家裏一樣。有時,禹航用英文講些中國的故事給弟妹聽,例如四大發明等。弟妹們對中國的故事很有興趣,一有時間就要求禹航姐姐給他們講。

今年的萬聖節,是她來美國後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她到商場買了一些糖果,首先分發給弟妹,自已留下一些,等待鄰居家小孩的到來。不想,小弟弟把她給的糖果很快吃光了,跑過來又要。禹航又很禮貌地把全部糖果拿出來平分。媽媽看到了,表揚禹航真是一位好姐姐,同時對自己的兒子說,糖果主要是節日用來分發給上門來的鄰居家小孩的,這麽快吃光了,朋友來了怎麽辦?小弟弟不好意思地說,媽,知道了!此後,沒有再來要了。

禹航請教任課老師,國際學生如何才能提高英語言能力?老師說:需要多看些東西。禹航把美國曆史書隨身帶著,有空就拿出來看。不懂的地方,在學校就問老師和同學;在家裏,就問爸爸媽媽。她對周圍的人說,你們聽出我發音不正確,一定要指出來嗬!大家知道禹航是誠心誠意地,都很願意幫助她。由於她一章一節地學好,很多章節她都可以背得出來。美國曆史考了96%,英語也考了92%。老師特意打了電話到愛心家庭,說她進步很大。爸爸媽媽很高興,特意到書店買了一本大學生詞典作為獎品贈送給她。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她的中國爸爸媽媽,他們也有說不出的高興。

----摘自鄒再華小說稿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