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英偉達投資分析 - Gemini

 

科技新紀元:半導體產業的戰略重塑與投資抉擇


 

執行摘要

 

本報告旨在對近期圍繞芯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的一係列重大資本事件進行深度剖析,並在此基礎上,評估美國科技界是否正步入一個由人工智能(AI)和地緣政治驅動的“新紀元”。報告的核心發現是,美國政府、軟銀和英偉達(NVIDIA)對英特爾的注資並非孤立的財務行為,而是多重宏觀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標誌著一個由“合作與競爭並行、國家戰略深度參與”所定義的複雜新時代的開啟。

美國政府的投資具有國家安全和戰略意義,旨在將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回流的核心支柱。軟銀的注資是其構建完整AI生態版圖的關鍵一步,旨在從芯片設計(通過其子公司Arm)延伸至芯片製造領域。而英偉達與英特爾的結盟則更具開創性,它將兩家昔日宿敵轉變為戰略盟友,共同打造AI PC和數據中心的新生態,以鞏固各自的市場主導地位並共同應對來自AMD和ARM等競爭者的挑戰。

基於以上分析,本報告為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了以下關鍵洞見:

  • 關於“新紀元”的判斷: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擴張紀元,而是一個深刻的產業結構重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家力量與商業資本緊密結合,企業間的關係從單純競爭轉向複雜的“競合”,技術競爭的焦點從單一產品性能轉向全棧生態係統的整合。

  • 對英特爾(INTC)的投資建議: 英特爾正處於一場充滿挑戰的重大轉型之中。盡管其麵臨持續的財務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但來自政府和關鍵行業夥伴的注資為其提供了強大的資本和技術支持。這使得英特爾成為一個典型的高風險、高回報的“價值轉型股”。該股票適合具備長期視野、能承受較高風險並堅信其IDM 2.0戰略最終能成功的投資者。

  • 對英偉達(NVDA)的投資建議: 英偉達是AI時代的絕對領導者,其數據中心業務持續呈爆炸式增長。其股票估值已充分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高增長的樂觀預期,但同時也意味著其易受市場情緒和負麵新聞的影響而產生波動。英偉達是一個高估值、高增長的“龍頭成長股”。該股票適合尋求市場領導者、看好AI長期發展、並能接受高估值和高波動性的長期持有者。

 

第一部分:背景與新紀元的序曲


 

1.1 資本大潮:三大巨頭的戰略投資剖析

 

近期,圍繞英特爾的一係列注資事件在資本市場和科技產業界引發了廣泛關注。美國政府、軟銀和英偉達先後宣布對這家芯片巨頭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些交易的總額超過了150億美元,每筆交易都蘊含著超越財務回報的深層戰略考量。

美國政府的戰略性注資:國家安全與本土製造的博弈

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投資是一次罕見的、具有深刻地緣政治含義的舉措。2025年8月22日,英特爾宣布與美國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後者將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投資89億美元,收購英特爾9.9%的股份 1。此舉立即引發了市場分析師的疑問,因為與2008年政府救助麵臨破產風險的汽車行業不同,英特爾當時“並未麵臨迫在眉睫的失敗或導致經濟崩潰的危險” 4。這排除了“救助”作為主要動機。

相反,這項投資的根本驅動力是國家安全。該交易的資金來源包括此前根據《芯片與科學法案》已授予但尚未支付的57億美元贈款,以及來自“安全飛地計劃”的32億美元 4。這筆投資的目的是“擴大國內半導體產業” 5,並支持將芯片製造能力從亞洲回流美國的更廣泛戰略 4。政府通過持有股權而非僅僅提供補貼,表明其希望從英特爾的長期業務成功中分享回報 4。然而,這種深度參與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有分析指出,政府持股可能會在英特爾的商業決策中引入非商業考量,例如避免裁員以滿足政治目標,從而影響其追求純粹盈利的能力 6

軟銀的豪賭:AI生態野心與英特爾複興之路的交匯

在政府注資的數天前,軟銀集團在2025年8月19日宣布向英特爾注資20億美元,並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購買其新發行的股票 2。對於軟銀而言,這筆投資是其構建宏大AI生態版圖的關鍵一步。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長期以來對人工智能抱有巨大願景,其名下的Arm是移動生態係統的核心芯片設計公司 7。軟銀正積極推進名為“伊紮那吉”(Izanagi)的AI芯片項目和與OpenAI、甲骨文等合作的“星際之門”(Stargate)數據中心項目 8。值得注意的是,軟銀曾在2019年清倉英偉達股票,完美錯過了後者作為萬億美元巨頭的黃金時期 7。孫正義的此次投資被視為一次新的豪賭,旨在將其AI版圖從芯片設計延伸至芯片製造,通過與英特爾的合作,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產業生態,並從英特爾的複興中獲利 7

英偉達的聯盟:從宿敵到盟友,重塑未來的曆史性合作

在三大投資中,英偉達的注資和合作協議最具顛覆性。2025年9月18日,英偉達宣布將以50億美元投資英特爾普通股,每股價格為23.28美元 11。這筆交易的核心並非財務回報本身,而是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戰略聯盟。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英特爾將專門為英偉達定製x86 CPU,用於其AI基礎設施平台,同時,英特爾的個人電腦芯片將集成英偉達的RTX GPU芯粒 11

此次合作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解決了英偉達和英特爾各自的戰略困境。對英偉達而言,其AI數據中心業務此前依賴於AMD和ARM的CPU,通過與英特爾合作,英偉達確保了一個穩定、強大的x86 CPU來源,並成為英特爾的“非常大的客戶” 11。對於英特爾而言,雖然其長期致力於提升自身的GPU競爭力,但難度極高 14。通過集成英偉達的GPU芯粒,英特爾能夠迅速獲得其在AI領域的領先技術,並加速其AI PC和數據中心產品的市場化進程 12。這種“攻防兼備”的聯盟,不僅為雙方帶來了互補,更重塑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競爭格局。

 

1.2 紀元之問:變革的宏觀驅動力

 

以上三項投資並非孤立的商業事件,它們是當前主導半導體產業的三大宏觀趨勢的集中體現。

超越摩爾定律: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範式轉向

自1965年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以來,芯片晶體管數量的指數級增長一直是行業進步的黃金法則 16。然而,隨著製造工藝進入納米級,摩爾定律正趨於減速。這迫使產業尋找新的創新模式,其中“超越摩爾定律”(More than Moore)和“芯粒封裝”(Chiplet)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11。芯粒封裝技術允許將不同功能、甚至由不同公司設計的芯片(如CPU和GPU)封裝在一起,實現性能和成本的平衡 16。英偉達和英特爾的合作,即英特爾為英偉達定製CPU並集成其GPU芯粒,正是這一技術範式轉變的直接產物。

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從雲端到邊緣,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以通用AI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引發了對AI芯片的爆炸式需求 11。數據顯示,2025年AI服務器的產值預計將達到300億美元,同比增長46% 17。英偉達作為AI算力市場的絕對主導者,其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高達114.20%,而同期英特爾的營收則略有下降 16。這種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是所有資本(包括政府、軟銀和英偉達)都競相投資英特爾的根本原因。

地緣政治:半導體供應鏈的本土化與“去風險”趨勢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高度集中在亞洲,這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被視為國家安全風險。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投資,旨在通過支持本土製造,降低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以確保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 4。這使得英特爾不僅僅是一家商業公司,更被提升為國家戰略資產。這股“去風險化”的潮流,不僅推動了美國政府的直接介入,也促使像英偉達這樣的公司與本土夥伴加強合作,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供應鏈挑戰。

表1:英特爾近期關鍵注資一覽

投資方

投資時間

投資金額

持股比例(約)

每股價格

美國政府

2025年8月22日

89億美元

9.9%

20.47美元

軟銀集團

2025年8月19日

20億美元

2%

23.00美元

英偉達

2025年9月18日

50億美元

4%

23.28美元

 

第二部分:產業新格局:英特爾與英偉達的深度博弈與融合


 

2.1 英特爾:在轉型陣痛中重塑核心競爭力

 

英特爾正處於其曆史上的關鍵轉型期。在首席執行官陳立武的領導下,公司大力推行IDM 2.0戰略,旨在重振其在芯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建立一個開放的代工業務。然而,轉型之路充滿坎坷。英特爾2025年第二季度的營收為128.6億美元,同比持平,但淨虧損擴大至29億美元 2。這一財務困境反映了其在先進製程研發、市場份額流失以及高昂資本支出方麵所麵臨的巨大挑戰。

此時,來自美國政府、軟銀和英偉達的注資為英特爾提供了寶貴的喘息機會和戰略性支持。美國政府的資金注入被視為對其IDM 2.0戰略的穩定背書,有助於提升客戶對其代工服務的信任度 18。軟銀的投資則為英特爾帶來了新的資金,並將其與軟銀的AI生態連接起來 7。而與英偉達的合作,則在技術和市場層麵為英特爾提供了雙重補給。英特爾將能夠直接集成英偉達的GPU芯粒,迅速彌補其在AI和圖形處理方麵的技術短板,並加速其AI PC產品的開發 12。同時,英偉達對英特爾CPU的采用,為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提供了穩定且規模龐大的客戶需求,緩解了其產能利用率的壓力 11。這使得英特爾在轉型過程中獲得了強大的技術和資本支持,但其核心挑戰依然在於,必須證明其技術與製程能夠真正追趕上行業領先者,否則再多的資金注入也無法改變其落後的局麵 18

 

2.2 英偉達:從GPU王者到全棧AI生態霸主

 

如果說英特爾的投資是關於“重塑”,那麽英偉達的投資則是關於“鞏固”。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的主導地位無可爭議,其數據中心業務是其驚人增長的絕對引擎。2025財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的總營收達到351億美元,同比增長94%,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達到創紀錄的3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 19。這一數字不僅遠超英特爾同期的營收,也凸顯了英偉達在AI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其AI加速器市場份額高達約80% 20。這種主導地位的核心是其強大的硬件(GPU)和軟件(CUDA)生態係統,為開發者構建了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20

英偉達與英特爾的合作是其戰略擴張的關鍵一步。英偉達的目標早已超越單一的GPU供應商,而是成為一個跨越雲、邊緣和終端的“全棧計算平台”提供商。通過與英特爾的結盟,英偉達可以將其AI技術迅速滲透到廣闊的PC市場,加速AI PC的普及,從而鞏固其在AI領域的霸主地位,並直接對抗來自蘋果M係列芯片和高通驍龍X Elite等ARM陣營在PC市場的崛起 14。此外,英偉達的業務觸角還延伸至自動駕駛(NVIDIA DRIVE平台) 21 和雲服務基礎設施(如“星際之門”項目) 8,這些多元化的增長點共同構建了其強大的增長引擎。

 

2.3 競爭風雲:對AMD與ARM生態的影響

 

英特爾與英偉達的聯盟將對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CPU市場:英特爾與AMD的市場份額攻防戰

在英特爾努力轉型的同時,其在CPU市場的主導地位正受到AMD的持續侵蝕。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AMD的桌麵CPU市場份額已上升至32.2%,而英特爾則降至67.8%,英特爾對AMD的領先優勢已從幾年前的9:1縮小到僅2:1 23。英特爾與英偉達的合作,有望通過在PC芯片中集成英偉達的RTX GPU來提供差異化優勢,這可能會對AMD在PC市場的增長構成新的挑戰 11

AI芯片市場:英偉達、AMD與英特爾的“三國殺”

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AMD和英特爾正上演一場“三國殺”。英偉達憑借其H100/Blackwell等產品在AI訓練市場占據絕對優勢 20。AMD則以其MI300係列作為“性價比”選項,正在努力追趕 20。而英特爾則試圖通過其Gaudi芯片以“成本效益”為主要賣點,並宣稱Gaudi 3在某些推理性能上優於英偉達H100 27。然而,盡管有這些公開宣稱的性能數據,英偉達成熟且強大的CUDA生態係統,以及其在AI訓練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構成了難以撼動的護城河 20。英特爾與英偉達的合作,使得英特爾在AI領域的角色變得複雜:它既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也是其戰略夥伴,這種“競合”關係是當前半導體新紀元最典型的特征。

ARM生態的崛起:AI PC與數據中心領域的潛在威脅

以蘋果M係列芯片為代表的ARM架構,憑借其卓越的能效比,正從移動設備市場向PC和數據中心領域發起猛烈衝擊 30。對於英偉達而言,自行開發Windows on ARM處理器的不確定性很高 14,因此與英特爾合作共同打造強大的x86 AI PC生態,是應對ARM威脅的有效防禦策略。對於英特爾來說,與英偉達的聯盟也為它在與ARM架構芯片的競爭中提供了新的武器。

表3:AI芯片市場競爭格局及主要產品對比

公司

主要AI芯片

核心優勢

技術特點

典型應用場景

英偉達

H100 / Blackwell

生態係統主導者

CUDA生態係統、卓越的AI訓練性能

AI訓練、數據中心、HPC

英特爾

Gaudi 3

成本效益

OpenVINO工具包、AI推理能力強勁

AI推理、邊緣部署、企業級AI

AMD

MI300

性能與成本平衡

ROCm軟件平台、MI300係列

AI訓練與推理的綜合解決方案

 

第三部分:投資決策:深度財務與估值分析


 

3.1 英特爾(INTC)的投資邏輯

 

財務健康度分析

英特爾的財務狀況反映了其轉型期的巨大挑戰。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為128.6億美元,但淨虧損達到29億美元 2。公司預計第三季度營收在126億至136億美元之間,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每股收益預計為盈虧平衡 32。盡管麵臨財務困境,但大規模的戰略注資為其提供了執行IDM 2.0戰略的資本支持,從長遠來看,這有助於緩解其財務壓力並提升其資本回報率 2

估值與市場情緒

截至2025年9月17日,根據62位分析師的評級,市場對英特爾的共識評級為“持有”,其中53%的分析師建議“持有” 34。華爾街分析師設定的平均目標價為34.46美元 34。這一“持有”共識反映了市場對英特爾未來的複雜情緒:一方麵,投資者對IDM 2.0戰略和新合作夥伴關係帶來的潛在複蘇抱有期待;另一方麵,對持續的財務虧損和轉型執行風險表示擔憂 34

 

3.2 英偉達(NVDA)的投資邏輯

 

財務增長引擎

英偉達的財務表現是其投資邏輯的基石。其2025財年第三季度營收達到351億美元,同比增長94% 19。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更是高達308億美元,同比強勁增長112% 19。這一爆發式增長反映了AI計算需求的持續旺盛,以及英偉達在該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與英特爾的合作,預計將進一步鞏固其在AI PC和數據中心市場的增長引擎。

估值與市場情緒

英偉達的股票估值極高,反映了市場對其高增長潛力的強烈預期。截至2025年8月28日,英偉達股價為181.60美元,在過去一年上漲了42% 35。分析師普遍對英偉達持樂觀態度,平均12個月目標價在173.92美元至199.66美元之間,最高目標價可達250美元 35。然而,高估值也意味著高風險。任何宏觀經濟的放緩、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或競爭對手的突破,都可能引發股價的大幅回調 35

 

3.3 投資組合與風險考量

 

英特爾和英偉達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標的:英特爾是“價值/轉型股”,其投資回報依賴於其IDM 2.0戰略的成功;而英偉達是“成長股”,其投資回報依賴於其在AI領域的持續壟斷和擴張。

表2:英特爾與英偉達核心財務指標對比(2025年Q3)

公司

季度營收

季度淨利潤

數據中心業務營收

英特爾(INTC)

約$131億(預測)

虧損$29億(Q2)

未提供

英偉達(NVDA)

$351億

盈利$193億

$308億

表4:分析師對英特爾和英偉達的共識評級與目標價

股票

分析師數量

共識評級

平均目標價

英特爾(INTC)

62

持有

$34.46

英偉達(NVDA)

約66

買入/強力買入

$173.92 - $199.66

 

第四部分:結論與未來展望

 

對“新紀元”的最終判斷

基於對所有關鍵事件、公司戰略和宏觀趨勢的全麵分析,本報告得出結論:美國科技界並非簡單地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而是進入一個由地緣政治、技術範式轉變和AI革命共同作用下的深刻“重構時代”。這個時代的典型特征包括:

  • 國家戰略與商業利益的深度融合: 政府不再僅是產業的監管者或資金提供者,而是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直接參與到關鍵產業中,確保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 5

  • “競合”模式成為主流: 曾經的競爭對手(如英偉達和英特爾)為了共同的戰略目標(如對抗ARM生態)而走向深度合作,形成複雜的“敵友難分”關係 15

  • 生態係統之戰取代單一產品之爭: 競爭的焦點已從單純的芯片性能之爭,擴展到對整個計算生態係統(從硬件到軟件,從雲到邊緣)控製權的爭奪 15

本報告的核心投資建議總結

  • 英特爾(INTC): 建議投資者將其視為一次“高風險,高回報”的投機性買入。這需要投資者具備高度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長線投資的耐心。該投資的核心邏輯是其IDM 2.0戰略若能成功,其在半導體製造和設計領域的雙重能力將為其帶來巨大的估值重塑空間。然而,任何執行上的偏差或市場份額的持續流失都可能導致投資失敗。

  • 英偉達(NVDA): 建議投資者將其作為“高估值,強增長”的長期核心持股。英偉達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其持續創紀錄的財務表現也證明了其強大的增長動能。盡管其估值極高,但其在AI、自動駕駛和新PC生態等領域的布局為未來的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投資者應接受其股價的高波動性,並以長期持有的心態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回調。

表5:英特爾和英偉達的SWOT分析

公司

優勢 (Strengths)

劣勢 (Weaknesses)

機遇 (Opportunities)

威脅 (Threats)

英特爾

IDM模式、國家戰略資產、製造能力

財務困境、製程落後、AI領域追趕者

IDM 2.0、政府支持、與英偉達聯盟

AMD份額侵蝕、ARM崛起、轉型失敗

英偉達

AI芯片壟斷、CUDA生態、數據中心主導

高估值、地緣政治風險、對單一市場依賴

AI市場爆發、自動駕駛、與英特爾合作

競爭對手追趕、高估值下市場回調

Works cited

  1. 英特爾與美國政府達成股份收購協議 - 新華網,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www.news.cn/world/20250823/393fa9a7f5e84a0cbbb7ecde95885dfe/c.html

  2. 美國政府以89億美元收購英特爾9.9%股份 - 證券時報,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3255976.html

  3. www.pbs.org,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what-economic-and-policy-experts-think-about-the-u-s-governments-stake-in-intel#:~:text=On%20Aug.%2022%2C%20President%20Donald,per%20share%2C%20equaling%209.9%25.

  4. What economic and policy experts think about the U.S. government's stake in Intel - PBS,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what-economic-and-policy-experts-think-about-the-u-s-governments-stake-in-intel

  5. Intel and Trump Administration Reach Historic Agreement to Accelerate America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newsroom.intel.com/corporate/intel-and-trump-administration-reach-historic-agreement

  6. Why Intel warns that government stake may hurt shareholders - Marketplace.org,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marketplace.org/story/2025/08/25/hy-intel-warns-that-government-stake-may-hurt-shareholders

  7. 軟銀20億入股英特爾背後:芯片巨頭的破局與投資教父的新賭局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15147

  8. SoftBank triples Nvidia stake to $3B as Son bets big on AI - Perplexity,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perplexity.ai/discover/tech/softbank-boosts-nvidia-and-tsm-UNSz9QaBQKq.tm1iQ_mdDw

  9. 軟銀孫正義欲為AI芯片企業籌資1000億美元與英偉達競爭 - 新聞- 科學網,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06.shtm

  10. SoftBank Vision Fund restructures, lays off 20% to double down on AI,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softbank-vision-fund-restructures-lays-off-20-to-double-down-on-ai/articleshow/124002178.cms

  11. Nvidia CEO Jensen Huang explains $5 billion bet on struggling Intel ...,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technology/tech-news/nvidia-ceo-jensen-huang-explains-5-billion-bet-on-struggling-intel-the-return-will-be-fantastic/articleshow/123995522.cms

  12. 英偉達將以5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普通股-手機新浪汽車,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auto.sina.cn/news/2025-09-19/detail-infqxrxc3745400.d.html

  13. 英偉達將收購50億美元的英特爾股份 - 21財經,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m.21jingji.com/timeline/abde7a3fe19e2fa2dcdd10310296f4de.html

  14. 郭明錤:英偉達與英特爾合作有望定義AI PC並加速其發展 - AASTOCKS.com,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www.aastocks.com/sc/usq/news/comment.aspx?source=GLH&id=GLH2083178L&catg=1

  15. 黃仁勳355億“豪賭”背後:英特爾笑了,AMD危險了? - 證券時報,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47980.html

  16. “十五五”時期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外部形勢、發展趨勢與政策選擇,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gjs.cssn.cn/kydt/kydt_kycg/202504/t20250425_5870875.shtml

  17. 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半導體格局區域分化加劇自研芯片提速 - 證券時報,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2095778.html

  18. 從補助到入股:美國晶片政策升級英特爾成戰略資產 - CTIMES/SmartAuto,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ctimes.com.tw/DispNews/tw/2508261640A3.shtml

  19. NVIDIA Announces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ird Quarter Fiscal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news/nvidia-announces-financial-results-for-third-quarter-fiscal-2025

  20. The AI Chip Market Explosion: Key Stats on Nvidia, AMD, and Intel's AI Dominance,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patentpc.com/blog/the-ai-chip-market-explosion-key-stats-on-nvidia-amd-and-intels-ai-dominance

  21. NVIDIA DRIVE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zh.wikipedia.org/zh-cn/NVIDIA_DRIVE

  22. Nvidia Drive - Wikipedia,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vidia_Drive

  23. www.tomshardware.com,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cpus/amds-desktop-pc-market-share-hits-a-new-high-as-server-gains-slow-down-intel-now-only-outsells-amd-2-1-down-from-9-1-a-few-years-ago#:~:text=In%20Q2%202025%2C%20AMD's%20desktop,%3A1%20in%202016%20%E2%80%93%202018.

  24. AMD Desktop CPU Market Share Reaches 32.2% as Intels Lead,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guru3d.com/story/amd-desktop-cpu-market-share-reaches-as-intels-lead-narrows/

  25. 英偉達和英特爾,“改變遊戲規則” - 證券時報,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www.stcn.com/article/detail/3347475.html

  26. en.wikipedia.org,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Force_RTX_50_series

  27. 性能遠超英偉達H100!英特爾發布Gaudi 3人工智能芯片 - 新華財經,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cnfin.com/yw-lb/detail/20240410/4033746_1.html

  28. 英特爾加速發力新一代AI芯片Gaudi 3登場稱性能遠超英偉達H100 - 第一財經,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yicai.com/video/102060356.html

  29. Comparison of the Latest AI Chips: NVIDIA H100, AMD MI300, Intel Gaudi3, and Apple M3,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dolphinstudios.co/comparing-the-ai-chips-nvidia-h100-amd-mi300/

  30. ARM vs. Intel Processors: What's the Difference? - MakeUseOf,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makeuseof.com/arm-vs-intel-processors-what-is-the-difference/

  31. ARM vs Intel: Decoding the Duel for Dominance in Chip Technology - Electronic component,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electroniccomponent.com/arm-vs-intel-decoding-the-duel-for-dominance-in-chip-technology/

  32. 英特爾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 - Intel Newsroom,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newsroom.intel.com/zh-cn/%E5%85%AC%E7%94%A8%E5%8C%BA%E5%9F%9F/%E8%8B%B1%E7%89%B9%E5%B0%94%E5%8F%91%E5%B8%832025%E5%B9%B4%E7%AC%AC%E4%BA%8C%E5%AD%A3%E5%BA%A6%E8%B4%A2%E6%8A%A5

  33. www.alpha-sense.com,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alpha-sense.com/earnings/intc/#:~:text=For%20Q3%20%2C%20the%20company%20is,on%20a%20non%2DGAAP%20basis.

  34. Intel (INTC) Stock Forecast: Analyst Ratings, Predictions & Price Target 2025,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public.com/stocks/intc/forecast-price-target

  35. Nvidia stock forecast 2025-2050: Third-party NVDA price target - Capital.com,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capital.com/en-int/analysis/nvidia-nvda-stock-forecast

  36. 英偉達(NVDA)股票預測和分析師評級 - 富途牛牛,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futunn.com/hk/stock/NVDA-US/forecast

  37. Nvidia stock price prediction 2025: Can NVDA hit $250 after 39% rally, or will China trade bans and AI chip rivals trigger a pullback? - The Economic Times,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m.economic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us/nvidia-stock-price-prediction-2025-can-nvda-hit-250-after-39-rally-or-will-china-trade-bans-and-ai-chip-rivals-trigger-a-pullback/articleshow/122207809.cms

  38. AMD Vs. NVIDIA Vs. Intel: Who's Winning The AI Chip War? - TechDogs, accessed September 19, 2025, https://www.techdogs.com/td-articles/trending-stories/amd-vs-nvidia-vs-intel-whos-winning-the-ai-chip-war

所有跟帖: 

提高下prompt 輸入唄,文章太長了 -cnrhm2017- 給 cnrhm2017 發送悄悄話 cnrhm201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4:52:55

不長沒法分析清楚,這是deep research -BrightLine- 給 BrightLine 發送悄悄話 BrightLin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1:04

ARM的優點是它節能,這你的文章說到了沒? -cnrhm2017- 給 cnrhm2017 發送悄悄話 cnrhm201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5:07

我隻是拷貝,哈哈,不是我寫的 -BrightLine- 給 BrightLine 發送悄悄話 BrightLin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6:29

所以我猜測你若prompt不同,會得到對ARM 和intel 不同點的更準確解釋 -cnrhm2017- 給 cnrhm2017 發送悄悄話 cnrhm201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9/2025 postreply 15:08: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