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小上海

 

 時間在匆忙的生活中飛過,那天在一個展覽中看到,悉尼的唐人街己經有170年曆史了。

*悉尼是在這裏開始的 — 岩石區The Rocks (圖片來自:Sydney living museums)

史料記載,最早在悉尼買地、經營客棧小生意的是廣州人麥世英,他先後娶了兩個西人妻子,他的後代現在還住在悉尼。

 

於曆史的原因,在1970年代白澳政策之前,華人大多數原籍是廣東人,很少部份是福建人和上海人。1970年代的越南戰爭使很多越南人、柬埔寨人逃難來到澳洲,他們中有很多人都講廣東話,他們的祖輩是從廣東、廣西移民到南亞各國。1990的年代及以前的唐人街,生意主要是酒樓、燒臘/肉店、雜貨店、中藥鋪店等,廣東話是華人之間的主要交流語言。

 

*1900年的悉尼唐人街 (圖片來自: News Corp Australia)

接近相同的位置看今日唐人街

當初移居澳洲時就聽說,想吃中國的食物就去唐人街,那裏有廣東人開的店鋪,吃飯購物都可以在那裏搞啶,甚至想要找醫生、買藥,或者是澳華公會、僑青社等華人社團都沒問題,但要說廣東話和英語。以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曆來說確實如此。廣東話在唐人街是“街語”,雖然這當種有混合了四邑話、客家話、潮洲話、普通話、閩南話等等口音,甚至一些越南人、泰國人都能說廣東話(香港人的廣東話更不用說,自成體係的香港粵語)。那個時候的唐人街,很容易讓人認為是廣東人的唐人街。

 

以前和家人或朋友,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唐人街吃飯購物,現在可以不去唐人街了,不少市區以外的區,都有亞洲人開的餐館、店鋪了。

 

那時候在唐人街的酒樓,侍應生都能說廣東話和英語,而不說或者是不會說普通話。記得有一次去唐人街飲茶,鄰座的茶客說普通話,他們有些聽不懂說粵語和英語的侍應生說話,我還在旁邊幫了他們的忙。自己能說廣東話和普通話,這要感謝從小接受的雙語教育。

 

澳華公會當時是在莎梨山 Surry Hills,是悉尼最早的華人社團,在公會裏活動的人都說廣東話,還紀得當時自已即使能說普通話也沒機會說。那個時候的唐人街,是說廣東話的唐人街。

 

2000年後的唐人街,從外表上看沒有多大的變化,事實上卻變化不小。很多店鋪改頭換麵,去唐人街不隻是吃飯、買油鹽醬菜或雜貨了。免稅店,時裝店,美發店、書店、工藝品店、旅行社、中/西藥店等各種商業服務百花齊放。飲食方麵最大的改變是,東南西北各種地方風味的快餐、飲食店,代替了過去以粵式口味為主的餐館。喜集市Haymarket大門的打開,讓唐人街己經成為了悉尼的主要旅遊點之一,更熱鬧更多姿多彩。

 

在唐人街,曾經見過西人問華人:Do you speak Cantonese or Mandarin?2000年後,西人問華人: Do you speak Mandarin or Cantonese?— 普通話己經在唐人街流行了,如果你聽不懂廣東話不要緊,隻要隨便問華人,十有七、八都能講普通話。

 

*悉尼的喜集市 Haymarket,現名是 Market City,三層樓的商業樓包括了集市、商店、快餐和酒樓,每天遊人不絕,去悉尼唐人街的人必逛此地( 以下ZT圖 )

艾士菲Ashfield是悉尼市區以西約9公裏的一個生活區,那裏居住著不少華人,其中又有不少來自上海的移民,是悉尼最多上海移民的聚居地,華人喜歡稱它 “ 小上海 ”。和悉尼大多數生活區那樣,艾士菲原來並不出名不大引人注意。但它地理位置好離市區不遠,有火站,有學校、購物街(中心),醫院,房價又比市區便宜,逐漸地吸引了不同民族的移民來此居住,移民多了,本土出身的人反而成了少數民族。1990年末期和2000年後,不少國內的人移居到Ashfield,華人移民成了當地的主要移民群體。

 

艾士菲的大街Liverpool Road、靠近火車站的路段是一條商業街,過去多是本地西人或者其他族裔人開的店鋪,在那裏住的華人也不多。但從1980年起有了華人來做生意,其中還有1980年代末的留學生創辦的小生意。現在的情況很不同,很多店鋪都是上海來的移民開設的,加上當地原有的商店,這條大街成了艾士菲以及周圍多個生活區的購物中心,那裏每天都熱鬧繁忙上海移民促進了艾士菲區的經濟繁榮

 

有些住在悉尼之外郊區的上海移民,還專門坐火車遠途去艾士菲購物,那裏出售的東西特別是食物,品種多又便宜。在Liverpool Road這條主街上,以上海風味食店最有名,什麽“ 小上海 ”、“老上海 ” “ 新上海 ”、“上海城隍廟” “上海天同 ”、“ 海派風味 ” 等等。隻要有機會到艾士菲,我都要買一些上海小吃回家,自已最饞的是這裏的上海醬鴨和熏魚。

 

*1900艾士菲的Liverpool Road。

現在的Liverpool Road

除了吃的還有雜貨店、美發店、旅行社、眼鏡店、書店等等,很多都是上海人做的生意,難怪有人說去艾士菲隻要能講上海話就可以了。與此同時,普通話也成了艾士菲區的主要語言之一。

記得自己曾經想買一張中國民樂CD,去了幾家華人店都找不到,後來有人告訴我去艾士菲,那裏有一家 “ 新華書店 ”。找到這家書店進去時,耳邊就聽到 “ 儂 ” 來 “ 儂 ” 去的上海話,當我用普通話問店員時,她就用普通話回答我,轉身就和別人說上海話。

 

艾士菲還有一個退伍軍人俱樂部 Ashfield RSL,離購物中心不遠。俱樂部專門請了華人來辦中西合並的自助餐。我和朋友去過那裏聚會吃自助餐,散會後又到 “上海城隍廟”買吃的。還記得賣食物的女士見到我開口就說上海話,當我聽不懂的表情一出現,她馬上改口和我說普通話。可以想像,每天有多少說上海話的人來艾士菲購物辦事,真是名符其實的 “ 小上海 ” !

 

*Liverpool Road路旁邊的各種上海飲食店。(此圖來自www.Sydneytoday.com)

悉尼大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ld有專文介紹艾士菲的上海餐館。

行走在悉尼的唐人街、或者是“小上海”的艾士菲,放眼看去真是今非昔比。但是在這個繁榮的背後,卻麵臨著因時代的變遷、發展可能會消失的問題(澳洲的新聞就有專門報道過)。在這兩個華人熟識的地方,最大的變化是商店的不斷去舊換新、更多樣化而不隻是在傳統的飲食業上,中國味中國元素越來越少了,不少亞洲各國、各地人正在做各種模式的生意。很多華人新一代移民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更容易找到專業性的工作,而不願意做或者是繼承上述的小生意。日子一長,別的族裔就來買地買生意或者改造成別的產業。而唐人街因處在城市中心,麵向世界各地的來客,它的改變、消失可能比艾士菲更快,到那個時候的唐人街,或者是艾士菲,說不定華人要到曆史博物館去懷舊了

 

 

———————————————

南島水鳥 2018-06-08 06:53:44

回複 '曉青' 的評論曉青你早晨!你也風速想吃小籠包 ^_^

曉青 2018-06-08 06:44:04

小籠包很好吃的樣子。

南島水鳥 2018-06-08 06:41:05

問好神風菲兒!想聽你說上海話。: )

菲兒天地 2018-06-08 06:36:29

非常有意思的對比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