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之不去 華人在澳洲不可避免哪兩個字?

來源: 多論多 2016-02-21 22:02: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542 bytes)

 移民澳洲已經過去半年了,這半年來遇到過很多事情,也經曆了各種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我一直繞之不去,就是這沉重的二字:歧視。今天早上,與先生討論很久,頗有感觸,決定寫出來與大家討論。但我內心始終沒有一個答案。

    有網友很尖刻地留言給我,大意是:澳洲這個地方歧視華人嚴重,為什麽要拋棄國內的家業,去澳洲做二等公民?微信訂閱號的後台有人留言給我,大意是:Tracy請你誠實地告訴我,在澳洲的華人會受到歧視嗎?我的朋友在朋友圈留言給我,大意是:華人在澳洲依然是混華人的圈子嗎?能夠融入白人的圈子嗎?
    
    我無法簡短地回答,是或者否。又或者是,我根本無法回答。
    
    剛到悉尼一周,我一直奔波處理各種落腳的事情,住房、用車、家人的安頓,其中一件事,是去Centrelink開戶。Centrelink 
    大概意思是管理各種政府津貼服務的一個部門。我帶著一家四口的護照排隊,接待我的是一個華人麵孔,女,四十多歲的樣子。她表情冷漠,辦事不緊不慢,我當時心裏想,其實不管去哪兒,辦事員都是如此吧,心中倒不覺得不舒服,或者也是習慣了。真正讓我心裏不舒服的是,她幫我錄入資料的時候,問我,“你持有什麽簽證?”我想了一下,說PR。她嘴角輕蔑一笑,喉嚨裏發出“嗬嗬”的冷笑,說,是189還是190還是其他?我明白,回答說,189。很快資料錄好,她繼續麵無表情地快速告訴我回去上網登錄賬號,自行了解賬號的用法和有哪些津貼可以領取,便不再理睬我們,起身去了其他地方。回去的路上,我先生義憤填膺,說不管去到哪裏,會瞧不起中國人的,隻有中國人。 
    來了一周,說真心的,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不舒服”的對待。
    
    後來我們買房子,告訴一個巴基斯坦裔的朋友, 她的評論是那裏“so 
    white”。曾經她在那邊最大的商場裏一個意大利餐飲店工作,遇到過幾個白人,進來看到是她服務,立即起身,換到另一個區域的桌子(他們是一個人負責幾張桌子的服務)。這個朋友認為白人是歧視她。她膚色與他們不同,是移民二代,自小在悉尼長大,英語是本地口音,可仍然不能避免有人對她有“不公正”的對待。
    
    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在美國待過幾年,後來始終無法拿到PR,又轉戰悉尼,念書,工作,現在正在等待PR。但是他說,他始終要回去美國的,因為他所感受到的澳洲,對華人的包容,比美國對華人的包容要差很多。
    
    說這幾個故事,我並不是要告訴你們,華人在澳洲受到歧視。我隻是想告訴你們,我所經曆、聽到過的故事。
    
    可是,還有幾個故事。
    
    我在買房子的過程中合作的律師,是跟我年紀相仿的一個二寶媽媽,大學畢業後來悉尼念書,移民,成家,生活。我問她,我房子買在這邊,孩子上學班裏麵孔都是白人,怎麽辦?她說她女兒全年級隻有她一個黃種人,她兒子甚至不覺得自己跟別的同學有什麽不同。早年的時候,她有時候也會覺得白人好像“瞧不起”她,後來好像漸漸沒有感覺到。一方麵可能是自己的英語進步了,另一方麵可能是自己的心態調整了。人在不自信的時候,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弱者”、“被害者”-------這是一種“苦情戲”的戲碼。仿佛隻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努力、付出的代價、和找到當時任何“不成功”的“理由”。然而,這隻是一種“借口”。現在,她可以很肯定地回答我,沒有,並沒有所謂的“歧視”。
    
    我小的時候,大概四歲,舉家南遷。我的父母,背著並無值錢東西的兩隻大包、一個不足百日的小嬰兒和一個瘦小的我,從江南水鄉,背井離鄉來到廣州。爸爸要馬上工作,媽媽做些雜事幫補家用,很快就把我和妹妹送進了單位大院裏的托兒所。我一口鄉下普通話,聽不懂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的話,加上生性膽小,一來就成為了小朋友們的取笑對象。回家我問媽媽,他們叫我“撈妹”,什麽意思?一個月後,我已經能夠熟練講粵語,可是依舊被取笑。這是我身上揭之不去的印記。
    
    我的另一個華人朋友,住在“白人區”,我說你會有困擾嗎?她給我舉了個例子。有一天她跟女兒兩個人在家,女兒抱怨說好無聊啊。她說,好像附近有一家剛新搬進來的家裏有個跟你差不多年紀的女孩,我們要不要去敲她門找她玩?女兒說,好啊!於是倆人就這麽直接去敲人家門,說自己一個人玩太無聊,對方非常熱情,高興地迎他們進家裏玩,兩個小女孩話題很多也玩的很開心。出發前女兒問她,人家不高興或者不願意跟她玩怎麽辦?她說,那就打道回府回家唄。 
    Nothing to loose!其實,有時候,不好的情況更多地隻是存在於我們的想象和擔憂中,而已。
    
    跟先生討論這個問題,他問了我三個問題。
    
    你覺得在澳洲有歧視嗎?你覺得在中國沒有歧視嗎?你覺得某件事情是不是歧視?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可能有。Centrelink的華裔女人對我態度不好,是她個人的問題,後來我再去辦事的時候,接待我的是白人,依舊態度冷淡,所以我先生當時對那個華人辦事員的評價是偏激的。但是他們是對我這樣,還是對所有人都這樣,據我觀察,是後者。我自嘲說,沒辦法,去那兒的人,都是領政府的“救濟金”的,你要拿錢,人家當然不高興啦。但是除此之外,我沒有受到過其他不公正或者不舒服的對待,相反,大家都很有禮貌很熱情。女兒day 
    care的manager,每次見到我必定給一個熱烈的擁抱;超市收銀的小哥,並沒有因為我沒聽懂他跟我開的小玩笑而嘲笑我反而跟我仔細解釋緣由;醫院的值班護士大姐,仔細跟我學我兒子名字的中文發音,對孩子的哭鬧絲毫沒有不耐煩······等等的這些,我不認為華人受到社會的歧視。即使有人因為我的英語我的膚色或者其他任何原因對我不好,那是個人的行為。
    
    第二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可能有。北京人瞧不起東北人,上海人瞧不起江蘇人,廣州人瞧不起任何不會講粵語的人,香港人瞧不起大陸人,美國華人又瞧不起亞洲華人······哪裏都有歧視,哪裏都不是絕對的公平。我在國內的時候,去社保局領取生育津貼,來回共跑了五趟,每次接待的辦事員都極不耐煩一句話打發我叫我回去再準備什麽資料如此反複。我幼年來到廣州一直被稱為“撈妹”造成我成年依舊極度害怕新環境新集體。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歧視,但是這些確實是我受到的“不公正”、“不舒服”的對待。
    
    第三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個別情況個別分析。某件事情,可能是歧視,某件事情又可能不是。所以,我們討論的,是個別事件。可能確實有人有這樣的情緒,但他/她不代表整個社會。
    
    歸根結底,我們要問自己:你是誰?你作為一個個體,你是誰?從來就隻有“我,和其他所有人”。從來就不存在一種“我和我們,你和你們”這樣的情況。為什麽要擔心融入一個集體,為什麽要擔心別人歧視我、別人對我的看法?我,就是我,我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有這樣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不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這個社會。總是假象自己是“受害者”,終將成為你想象中的“受害者”。
    
    最後講一個笑話:有個新移民說,別人問我有沒有融入主流社會,我一想,我在上海的時候就TM從來都不是主流!
    

【關於作者】
    
    Tracy,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工科碩士畢業,在校期間屬於學霸一枚。畢業後從事通信行業行業三年,婚後回歸家庭相夫教子當起全職媽媽。在懷有“她家弟弟”時,體內學霸之魂再次覺醒,“輕鬆”拿下雅思四個7分,離岸申請澳洲獨立技術移民成功,舉家南遷,現在在澳洲過上幸福愉快的生活。

所有跟帖: 

也許你比較敏感 -低調收斂- 給 低調收斂 發送悄悄話 (756 bytes) () 02/22/2016 postreply 03:27:51

澳洲地確歐洲爛白太多,英國渣子聚集,很多能力強的國人及澳灘老網友都離澳居美 -飛天雞- 給 飛天雞 發送悄悄話 (181 bytes) () 02/28/2016 postreply 07:08:20

你問問他們美國有啥好的哈哈??我看到的都是在澳洲混好了不願意離開的。。 -zhmz888- 給 zhmz888 發送悄悄話 zhmz8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5/2016 postreply 06:17:00

美國華人生活過得不錯 -piris1987- 給 piris198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8/2016 postreply 20:20:05

這都啥年代的事了?另外,剛移民到CentreLink去開什麽戶? -austraveller- 給 austraveller 發送悄悄話 austravelle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9/2016 postreply 11:28: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