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港看驅逐艦(澳洲散記)

  從ONSLOW號潛艇出來,我便來到VAMPIRE號驅逐艦。

  VAMPIRE驅逐艦建造於1952年,應該是標準的英國軍用產品了。對於造軍艦我是外行,但是,出乎我的意外的是,這樣一條寬十三米、長不到一百二十米的軍艦,當時建造周期竟然達到七年之久,1959年6月23日才是它正式完工交付使用的日子——七年建造一條驅逐艦,這建造周期是不是有些太長了?

  一眼看去,這是一條以傳統火炮為主要武器的驅逐艦。也許,它源於英國人曾經稱霸世界時代的堅船利炮的概念吧:三座114毫米的雙管巨炮,兩座40毫米的對空速射炮,另外還有一些反潛火箭、魚雷發射器等——它與現代進攻與防空的各種導彈為主要作戰武器的驅逐艦,在武器裝備性能上整整相差了一個時代!

  令人吃驚的是,在軍艦的中部,那個巨大火炮的身下,有一個巨大得至少要十個大人才能手牽手地把它圍起來的全自動炮彈組裝機——炮彈的各部分從軍艦底部倉庫順序送出,彈頭裝上爆炸引信、彈頭與發射藥筒相聯,發射藥筒後部再裝上擊發引信,三位一體的114毫米的炮彈裝備完畢後,自動流水線送入炮筒,實現連續射擊——我們平常隻能看見外表所謂大炮的怒吼。

  展示在我們麵前的所有炮彈,都隻是一個空殼:彈頭裏麵是空的,炮彈發射藥筒裏麵也是空的。但是,它們都在流水線上明明白白地擺著。它們在訴諸當年炮火組合操作程序,它們在顯示當年利炮威力的全部內涵:科學、有序、組合就是戰鬥力。

  另外一個玻璃櫃裏擺著一發炮彈內部結構的五大部分:彈頭引信、彈頭、聯接環、發射藥筒、發射藥筒引信——它讓我真正看明白了,一發炮彈的全部組合部件。它讓我知道了,一發炮彈是在發射藥的反用力的推動下,沿著炮筒所指引的方向,飛向目標地,撞擊觸發彈頭,才能引起炮彈爆炸的——隻要其中任何一個部件出現故障,此炮彈就是一個所謂的“死彈”,一個所謂的“臭彈”。我終於看明白了。

  大炮,就是這條軍艦上最有價值的東西了。

  來到驅逐艦的上層指揮室,坐在原來艦長的指揮座位上,我才明白,指揮一條驅逐艦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我的目光,隻能波及到戰艦前首的尖角部分,其餘的任何部位都看不見。這樣說來,戰艦的前進、後退、左轉、右轉、停靠……等所有操作,都是隻能憑著個人的經驗感覺,都是必須參照相關的儀表信息作出合適的判斷選擇後,才能下達正確的指揮指令。難怪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大海航行靠舵手。這舵手其實就是船長。

  敬禮,一船之長!

  由於剛剛從潛艇參觀出來,我才感覺到,驅逐艦軍官士兵的居住條件是那樣的好——相對潛艇官兵的居住條件而言。如果說,在潛艇上三位士兵的床鋪空間,擺在驅逐艦裏便隻設置兩個士兵的床鋪了。軍官當然是指驅逐艦長開始有了自己的單人房間。

  說來讓人真不能相信的是,這樣一條配備強烈炮火裝備的驅逐艦,竟然從來也沒有參加過一次實戰,一次能夠顯示它的強大炮火威力的海戰都沒有參加過——可能,它隻是表達一下海軍軍事的意味吧:它具備著如此強大的炮火威力是一回事,能不能用上此威力卻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在它的身上,你找不到一處所謂的戰鬥負傷啊修補後的傷口。

  聽說,五十年前,這條驅逐艦建造完工加入澳洲皇家海軍之後,曾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護送過澳洲皇家海軍的航空母艦到過越南戰場、曾經在印尼內戰時期到過馬尼拉海灣、曾經護送英國女王伊莉莎白訪問世界上所有全英聯邦國家……後來它就改變成為澳洲皇家海軍的訓練艦,後來的1986年它退出現役,成為悉尼達令港“海事博物館”中最大的軍艦之一。

  整個達令港的海事博物館參觀門票接近二十五澳元,相當目前中國人民幣壹佰伍十元吧。一票通用,你可以憑著它參觀有人接待安排參觀的所有船隻。

  有機會,可以到現場看看它。如果你對海軍對軍艦有興趣的話——隻是,它已經過時了。聽說,目前全世界各國最時興的驅逐艦是裝備著現代雷達的導彈驅逐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