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農
“台灣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之說由來已久,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台灣學者,其中原委如果僅以地區性中帶著曆史上政治因素來理解和解讀即便不是偏頗也無從說是全麵。
“台灣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之說由來已久,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台灣學者,其中原委如果僅以地區性中帶著曆史上政治因素來理解和解讀即便不是偏頗也無從說是全麵。
對於真正的文史專家和文物愛好者來說,因為懂得而由衷地欣賞、讚歎前人用智慧和創造留給後人的文化精品中所展示出非凡技藝與登峰造極的想象力產生的身心共嗚,真誠地陶醉與被感動是局外人難以理解的情懷。誰不說俺家鄉好是因為故鄉山水,人文風情早己浸透於肉身血脈之中,旁人是否認可,誤解又能改變什麽?
北京故宮全世界隻有一座,就如同法國凡爾賽宮和英雄白金漢宮一樣,每當提及無人不知它們分別座落在中國,法國和英國,是現存世上代表東西方文化最輝煌的宮殿之一。
紫禁城是那段曆史的象征,既是明清王朝權力中心,又是皇家居住宮殿,集皇權與宮苑於一處,具有無可替時代標誌與唯一性。文物特別是明清兩代的文物,均與這座明清二朝宮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它是那個時代由興起到繁榮、從鼎盛至衰落的曆史見證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當你走過護城河踏入琉璃瓦黃牆紫禁城的那一刻,你既是一個曆史的旁觀者但又為環境所感染,遙想當年,有意無意地超越時空的障礙從參與者的角度來審視周圍的一切。站在年代久遠的大理石階上,抬頭仰望乾淸宮前高懸的鎏金大匾“正大光明”,在視覺與心理上引發一連串的猜測以及種種可能性的遐想。這是任何現代建築裏作為展品的文物所無法想象、替代的,在那裏人們隻是參觀者和旁觀者無論設計者如何調度空間,將燈光聚焦於某一展櫃從而引導人們的視線,無論展品如何精美絕倫。
此次,北京故宮精選的一百二十多件乾隆時期的珍貴藏品來墨爾本舉辦為期近三個月的展覽,展品均與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的這段曆史有關的文物,包括人物肖像畫、龍袍朝冠、弓箭腰刀、馬鞍佩戴、玉璽鑒章、朱批奏折、筆墨硯台、繪畫書法和西洋鍾表擺件工藝品等。
作為清朝第四位帝皇,乾隆自二十五歲登基稱帝在位共六十年,禪位後又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既是一位勤政的統治者,也是位極具重要的集收藏、鑒賞、編纂、出版於一身的中華文化傳承者。
展覽名為 A Golden Age of China: Qianlong Emperor,1736-1795 以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彊域廣闊、國力強盛的國家而言,譯成中文應該是“盛世中國-乾隆帝展。
在經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後,現今的中國已漸顯強國本色。中國夢、一帶一路與國力一同崛起,唱響登上當今多變的的世界。中國夢,夢回唐朝可能太過遙遠與漂渺,史料記載,傳說故事可也太過於精選而浮華,留有太多後人編撰的斧鑿、工刻痕跡。清朝乾隆盛世距今不過二百多年曆史,就時間的長河來說應是非常短暫的彈指一揮間。人們常常以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一麵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智慧人生、別樣風情和夢想追求,國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