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公裏環島遊:第七天,奧瑪魯到但尼丁

1.上帝的傑作
2014.12.20.陰,有時雨。10:00出發,路遇一莊園,進去後恰逢一19世紀打扮的“農婦”,走出來在信息板上寫當天的活動內容。信息板是老式的黑板,女子寫一手漂亮的花體字。老伴兒和她攀談,得知這是一個很有曆史的地方,訪問此地,是新西蘭人必做的101件事之一。1882年,第一匹凍肉在這裏製出,如今新西蘭幾十億的畜肉出口產業,就是從這裏起步的。
10:50,到摩拉基海灘(MOERAKI BOULDERS)參觀大圓石,這些直徑達2米的巨型圓石,散布在奧瑪魯以南約四十公裏長的海岸邊。毛利人傳說,這是一千多年前,航海大戰中阿雷德歐魯號(ARAITEURU)在岸邊沉沒時滾出來的圓瓜。地質學家的理論是:海底生物化石與當地的地質結構相結合,經過千萬年的沉積和特殊的化學反應,類似於珍珠生長,漸成圓石,但研究者本身對此理論也有諸多疑問。局部板塊的上升使沉積在海底的巨石升到海岸,經過數百萬年的風化和海浪衝擊,有的圓石已經自然裂開,裏麵是空的、或是非常堅硬的化石網狀結構,這種內核組成的多樣性,使成因研究變得更加困難,但獨特的風景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
三姐、四姐很興奮,在每塊石頭前流連忘返。這裏也是我們這些天碰到遊人最多的地方,海灘上散布著來自世界各地來的賓客,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欣賞著大自然的奇異成果。
今天的行程不是很緊張,老伴兒安排走幾條岔路,看看深山峽穀,領略一下海灘濕地及懸崖上的盤山小徑。
11:00,右手邊一條岔路引我們走進一座荒蕪的峽穀,茂密的再生林山丘,與光禿禿被砍伐過的經濟林山坡,形成強烈的生命對比。令人振奮的是,整座峽穀隻有我們一台車,顛簸曲折的砂石路,一會兒把我們引上懸崖峭壁,一會兒讓我們在幽深的穀底穿梭。我們的車像一隻小瓢蟲,在大巨人的沙盤裏左右迂回,上下攀爬。不知道三姐、四姐是否擔驚受怕,我到是覺著,旅遊的目的之一,就是享受某種程度的孤獨,體驗不一樣的環境。十年前我們在庫克山穀迷路,車子開到牧羊小徑的盡頭,緊張到了極點,但也享受到了極致,看到翡翠般晶瑩的湖水和翠綠的大山戴著雪帽,是那次旅行留下的最深刻記憶。
出峽穀沿1號公路繼續南下,12:10,過一小鎮遇到左手邊岔路,沿著小路又奔向了大海,在海邊的陡峭懸崖上,我們鑽進了濃濃的雲,有限的能見度讓你感到,崎嶇小路,不知要把你帶向何方;雲裏霧裏,不知道下一刻是上是下,是左轉還是右轉,下一步怎麽走,隻能等“車到山前”,但話又說回來了,由於看不見腳下深淵,自然就沒了對高的恐懼,由於車速很慢,所以急彎路很安全。在一處瞭望台,拍下了雲霧繚繞的海和群山,在一處農場,偶遇一隻逃脫了應季剪毛,披頭撒發的大羊,兩隻身高隻有一米的矮馬。
 
2.但尼丁
下午1:00,進入丹尼丁。但尼丁市(DUNEDIN),按人口(12萬)分是新西蘭的第五大城市,按麵積算則是最大城市。她以淘金熱帶來的財富而建立,整個城市建築為典型的蘇格蘭風格,被喻為“蘇格蘭以外最像蘇格蘭”的城市。市內的但尼丁火車站(DUNEDIN RAILWAY STATION)、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鍾塔樓、多米尼加修道院(GOTHIC REVIVAL DOMINICAN PRIORY)都是蘇格蘭風格建築的代表。
這次是第三次到訪但尼丁,以前在奧塔哥半島,參觀過拉納克城堡、黃眼企鵝及信天翁保育基地,在市區,訪問過大教堂、奧維思古宅及世界上最陡的斜坡(BALDWIN STREET)。但尼丁是老伴最喜歡的城市,說在這裏受到的觸動和感悟對她影響很大。
沿1號公路從北路進入城區,遇到的第一個地標式景點就是但尼丁火車站,她是世界上十個最美麗的火車站之一。拍照之餘,發現下午2:30,有一趟全程4小時的泰伊裏峽穀(TAIERI GORGE)火車之旅,我們馬上買票。利用出發前的一小時,去了著名的市中心八角廣場。本來要參觀大教堂,可路過一家羊毛製品店時,三個女人就忘了一切。看看火車時間迫近,我一再提醒,三姐、四姐終於不無遺憾地拎著戰利品匆匆離開。再次回到車站,離發車還有10分鍾時間,沒走檢票口,或根本沒有檢票口,我們徑直上了火車。
火車車廂分成兩種風格:稍加維護保持老舊風格的古董車廂,窄窄的車門、硬板座、可以抬起的老式車窗;全新的封閉式現代版車廂,寬敞明亮、柔軟座椅旁是視野毫無遮攔的玻璃大窗,我們毫無懸念地選擇了前者。
 
3.黃花頌
      小火車緩緩地駛離車站,車長笑容可掬地過來查票,看我們風塵仆仆的樣子,說第一節車廂有咖啡。老伴去給大家買了咖啡,回來時興奮地嘮叨著:車廂之間隻有一塊很窄的鐵板連著,正好趕上進山洞,嚇得不敢走。正好後麵過來了剛剛發資料的妹妹,讓我跟著她走。到了咖啡台才知道,她就是咖啡妹妹,她額外讓我吃了一塊點心,講了半天這種糕點是怎麽做的,有多麽特別、多麽好吃。路過現代車廂時,整個車廂就車長一個人在那裏給大家講沿途風景,一個乘客都沒有,所有的人都在古董車廂裏,可見懷舊是招攬乘客的主要因素,新西蘭利用老舊設備開發旅遊很是高明,保持了傳統、保護了環境,別具特色還減少了浪費。
      喝著咖啡,坐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裏,看著火車駛進荒蕪人煙的大峽穀。
     火車慢慢行駛(約每小時50公裏車速),車長嘮嘮叨叨地在講述。這條線路長60公裏,有相當長的路段和公路分離,故大多風景隻有坐火車才能領略。該鐵路始建於1879年,用來運輸水果、動物、燃料及郵件,1990年停止商業運營,逐漸演變成世界聞名旅遊線路。獲艾美美獎的電視係列節目《精彩火車觀光之旅》,形容這段旅程為“世界上最精彩的火車旅行之一”,《孤獨星球》也強力推薦這段行程。
    火車駛過人工開鑿的437米長索爾茲伯裏隧道,就意味著進入泰伊裏峽穀。陡峭的山坡、嶙峋的怪石、蔥綠的植被及蜿蜒的溪流是峽穀永恒的主題,但今天刺激我最深的,是那開滿峽穀的黃花。原以為它是一種荊棘草花,為此和老伴兒爭論並特意采點觀察,最後確定這是一種生命力極為旺盛的灌木花。它的枝幹彎彎曲曲,葉如鬆針但又如柏片一樣光滑柔韌,橄欖樣成串的花朵,呈鮮豔的中國黃,而不是澳大利亞橘黃(袋鼠隊球衣顏色)。整串成片的花開在枝頭,淹沒了絲絲綠葉。由於它生命力極強,從穀底溪畔一直到高山之巔,從山坡沃土到岩石縫隙,處處染黃。與有些娘娘腔的,多長在步所能及、目所易見處的魯冰花不同,小黃花生活在環境最惡劣、最嚴酷的地方,有一把泥土,他就紮根成長,給一縷陽光它就燦爛怒放。一般地說,靠水邊太近太肥沃的區域,以及人工種植的鬆樹林裏,罕有它的身影。
黃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和合”之色,不是極端的黑白,而是和合的中庸。中華民族強調拜祖的時候要用黃色,因為天、地、君、親、師,最高級別是天(玄色),地是黃色。中國文化強調生、養、死、葬都在黃土地上,所以中國人比較偏愛黃色。黃色不是太貴,在權力地位和中國的五行裏居中。中國的土地是黃土地,中國人的皮膚是黃皮膚,黃是多種吉祥的複合且居中,一株豔黃無足輕重,一串串、一片片匯聚起來就能染黃地球的各個角落。
火車在中途要停靠幾個小站,沒有接駁的意義,隻供觀光照相,第一站有一群拍婚紗照的年輕人等在這裏,伴娘手中的五色花唯獨少黃,但漫山遍野的黃色背景,從哪個角度拍都回避不開,這夥年輕人爬上車尾拍照,我這個黑不溜秋的中國人,也變成了風景的一部分,永久地留在了他們的照片裏。
        火車的終點站是普克蘭吉(PUKERANGI),毛利語為“天堂之山”,有幾輛觀光巴士也在等著火車,顯然峽穀火車也是當地旅遊觀光的一個亮點。車長用人工扳道岔的方法將機車頭調到車尾,然後回程。走到南半球最大的鑄鐵高架橋時,火車索性停下,讓我們步行過橋,青山綠水、黃花叢中,那感覺就是“黃”。當火車駛過呈曲線狀聖誕河高架橋時,我俯身車外,拍下黃色的車身在黃花穀裏前行的美態。
6:30結束行程,夜宿TOP10度假營地。
裏程表讀數:1689.6公裏
 
2015.1.17. 於奧克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