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的大暑,南半球的大寒。轉貼

本文內容已被 [ dragoneyes ] 在 2012-07-20 22:44:2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7月22日是24節氣的大寒

http://care.39.net/a/2010518/1283869.html

“冬進補,春打虎”。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培養身體健康的本錢。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飲食上與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古時農民在田裏勞動一年,到了冬末農閑為儲備來春體力的生活寫照。

  但現代人營養過剩,飲食高油、高糖,熱量常過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宜注意熱量攝取,以免血壓、血糖飆高。在大寒的進補上,應適當地加進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

  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李維哲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

  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裏外皆寒,陽氣喪失。

  幹冷氣候,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幹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 大寒期間尤其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

  李維哲指出,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也就是說進補適合對象的體質是虛性的;而火氣大、咽幹口苦、嘴巴破、便秘等,體質過度亢進者屬實性體質,則需要處以瀉火法或涼補法。

  依中醫辨證原則,補氣類如人參、黃耆、白術等;養陰補血類如生地、阿膠、當歸等。不少人認為既是補品,就有益無害,多多益善或補不得法,結果反而產生副作用。

  雖然冬日嚴寒,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幹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

  另外,進補或吃火鍋去“大寒”時,飲食要有節製,切忌暴飲暴食。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 若能注意好年節前“大寒”的養生法則, 那麽待陽氣升發的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就可以過個稱心如意的牛年了。

大寒節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麵:

http://care.39.net/zt/2011111/1592371.html

  1.起居護養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重點養心

  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3.藥物相助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冬季,人們不僅僅在起居方麵注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養生方法,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滋補功效。

  4.飲食調養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

  中醫認為,冬季養生飲食在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其次可選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還有一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季養生切不可盲目,以免犯了禁忌,必要時可通過谘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專家提醒,大寒節氣養生一定要注意精神方麵的調養,不要被季節性情感障礙所困擾。如果出現嚴重的抑鬱傾向,一定要盡快谘詢心理醫生,積極進行防治,以免患上冬季抑鬱症。

  人體的體質有陰陽寒熱之別,髒腑氣血的盛衰千差萬別,過去的疾患史也錯綜複雜,因此進補方案需因體質製宜、因病製宜,在吃補藥前先要調理好脾胃,或先吃一些“開路方”,才補得進去。

  老年人冬令進補不能忘記人體髒腑、氣血、陰陽等各方麵的平衡。老年人往往集多種疾病於一身,在服用進補的膏方時,應對膏方輔料的性能、飲食禁忌等有所了解,以防止引起不良反應。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生蘿卜;服用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水衝飲;如遇感冒發熱、傷食腹瀉等,也應暫停服用膏方。

  中醫學還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天氣寒冷,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從而加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幾率。

  醫學專家提醒,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來說,冬至以後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及時添衣,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於血液的流暢。此外,還應該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煙、不過度勞累,情緒穩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鬱。

http://guoshu.aweb.com.cn/2010/0120/091441610.shtml

大寒進補食譜--紫蘇生薑紅棗湯

 材料:紫蘇葉10克,生薑,紅棗。

  功效:此款靚湯能夠幫助你暖胃散寒、助消化。對冬季那些美麗凍人的女性來說,有非常好的散寒作用,建議經常食用。

  做法:先將紅棗放在清水裏洗淨,然後去掉棗核,再把薑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薑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裏用大火煮,鍋開以後改用文火燉30分鍾。然後將紫蘇葉、薑片撈出來,繼續用文火煮15分鍾。

  小常識:

  煲湯時水和原料的配比多少為最佳?

  煲清湯的關鍵在於水量,原料與水分別按1:1、1:1.5、1:2不同比例煲湯,湯的色澤、香氣、味道大有不同,以1:1.5時為最佳。湯中鈣、鐵的含量以原料與水1:1的比例時為最高。

大寒,襲人的寒氣咄咄逼來,正是進補的好季節。通常進補方法有兩種:食補和藥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今天向大家推薦幾個冬季進補的小菜譜,都是既滋l補又不燥熱的食物,而且原料簡單,製作過程簡單,相信不失為DIY的上上之選。

  DIY4道禦寒菜

  關鍵詞:胃寒、心腹冷痛

  菜譜一:白胡椒煲豬肚湯

  原料:白胡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

  1.把豬肚反複用水衝洗淨;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

  3.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溫馨提示: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其實,這道湯煲好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關鍵詞:腰膝酸軟、渾身乏力

  菜譜二:羊肉燉白蘿卜

  原料:白蘿卜、羊肉、薑、料酒、食鹽適量。

  製作方法:

  1.將白蘿卜、羊肉洗淨切塊備用;

  2.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鍾撈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溫馨提示: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關鍵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菜譜三: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製作方法:

  1.香菇、鮮蘑洗淨切片;

  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薑、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開;

  3.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溫馨提示: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關鍵詞:補充維生素、開胃

  菜譜四:小白蘿卜泡菜

  原料:白蘿卜、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製作方法:

  1.將小白蘿卜(帶葉莖部分)及蔥洗淨,徹底瀝幹水後,用鹽水醃約1~2天備用;

  2.將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

  3.將醃好的白蘿卜洗去鹽分後瀝幹,並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幹淨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溫馨提示:這道菜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3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並且是不錯的餐前開胃小菜。

大寒養生常用藥膳

  薑羊肉湯

  配料:當歸3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將當歸、生薑清水洗淨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淨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大火上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功效: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

  配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隻、薑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活雞宰殺後處理幹淨,枸杞子洗淨,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薑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幹水分,然後把枸杞子、三七片、薑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產後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卜絲

  配料:胡蘿卜半斤,薑、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胡蘿卜洗淨切絲,生薑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蘿卜絲,煸炒2分鍾後,放醋、糖、繼續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後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髒。

  牛奶粥

  配料: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後,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煮至成粥。

  功效:潤肺通腸,補虛養血。

++++++++++++++++

大寒到來 自己動手做養生粥

http://care.39.net/zt/2011110/1591584.html

大寒節氣降至,自己動手做碗養生粥,美味又健康。現在的粥,已經遠不止熱乎乎、填飽肚子的概念,多喝粥,適合自己的粥,能起到營養保健,祛病養生的大作用呢!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能喝上一碗熱熱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們、放學歸來的孩子們以及在家休養的老人們的共同愛好。自己動手做份 “溫暖”牌的粥吧!簡單易行,還有很多功效!

  一、羊肉蘿卜粥

  原料:精羊肉100~150克,粳米150克,蘿卜1個,蔥白、精鹽各少許。

  製法:1、羊肉洗淨,切成小塊;蘿卜洗淨,切成兩大塊。2、將羊肉和蘿卜入鍋,加清水同燉,除去膻味,待羊肉將熟時,取出蘿卜不要。3、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羊肉鍋裏,加進蔥白煮成稀粥。加鹽調味。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此粥具有助元陽、補精血、益虛勞之功效。

  適用:適用於腎虛勞損、腰背酸痛、足膝萎弱、形瘦怕冷的虛寒症。

  注意:熱盛症者,如牙痛、喉痛、便秘、尿痛者等不宜食用。

  二、韭菜粥

  原料:韭菜30~60克,粳米100克,精鹽少許。

  製法:1、取新鮮韭菜,去雜洗淨,切細待用。2、粳米淘洗幹淨,入鍋,加適量清水煮粥。3、待粥沸時,加入韭菜和鹽,同煮成稀粥。早、晚餐溫熱服用。

  功效:此粥具有溫補腎陽,固精止遺、健脾暖胃、行氣散血之功效。

  適用:適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形寒肢冷、陽痿遺精、慢性腹瀉、腹中冷痛、小便頻數、婦女白帶多、月經痛等症。

  注意:1、韭菜煮熟、宜新鮮為佳,現煮現吃,隔夜粥不要吃。2、陰虛內熱,患有眼疾者不宜食用。

  三、肉桂紅糖粥

  原料: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1、將肉桂洗淨,入鍋加水煎汁,去渣待用。2、將粳米淘洗幹淨,加適量水煮粥。3、待粥煮沸後,調入肉桂汁和紅糖,同煮為稀粥。分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此粥具有補元陽、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脈之功效。

  適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四肢發涼,脾陽不振,尿頻、遺尿,食少泄瀉等症。

  注意:此粥屬大辛大熱之粥,故凡陰虛火旺和陽證出血者禁用,孕婦忌用。

  四、龍眼紅糖粥

  原料:龍眼肉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法:1、將龍眼肉用溫水浸泡片刻。2、粳米淘洗幹淨,放入沙鍋,加水適量,置旺火上煮至沸,加入龍眼肉、紅糖,文火微沸至米爛、湯稠,表麵有粥油形成即可。晨起空腹及睡前各服食一次。

  功效:此粥具有大補氣血、開胃益脾、養氣安神、補虛療損之功效。

  適用:適用於心脾虛損、頭昏失眠、貧血健忘、心慌氣短、神經衰弱等症,為人們冬令進補佳品。

  注意:痰濕中滿及外感高熱者,不宜食用。

大寒進補食譜--冬瓜排骨湯

做法:排骨切塊,冬瓜切一厘米左右的片。將排骨在沸水中焯一下,去掉血水,撈起備用。鍋中加水,放薑塊、蔥段、適量花椒煮沸後再將排骨放入繼續煮開,然後改小火燉一個半小時左右。放入冬瓜,中火燉二十分鍾,即可。

http://health.people.com.cn/GB/10805237.html

“《呂氏春秋》雲: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周教授指出,自古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團”之說。這個時節之害是“寒毒”。尤其是每年大寒前後,老慢支、心腦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更加難熬,而即使是平時比較健康的青壯年,也容易因突如其來的寒潮患上感冒。如何避開幾乎無孔不入的“寒毒”?宋朝醫家朱肱在其所著的《類證話人書》有很好的提示:“嚴寒當令,為殺厲之氣,君子善攝生。當嚴寒之時,行住坐臥,護身周密,故不犯寒毒。”

  朱肱提倡日常起居應認真周密地保暖身子,以達到當下能“不犯寒毒”的目的。這還隻是善攝生的君子考慮到的淺層之義,更深一層的意義是《黃帝內經》中強調的冬三月應“閉藏”以養精(調養腎氣)。”總之,無論是為防眼前的“寒毒”還是為避來日的“暑傷”,“行住坐臥”都應“護身周密”。

  進補應適當減量

  “《黃帝內經》將一年的氣候大致分為六個階段,即將到來的大寒至立春即是其中的一個階段。”周教授指出,大寒為“冬三月之末”,又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裏,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發。

  這個階段的養生除了要繼續注重滋補腎陰之外,還要兼顧養肝,因為春天陽氣升發,也是人體肝氣升發的季節,飲食起居上也應考慮到季節的變換,為開春陽氣升發、肝氣條達打好基礎。

  民諺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防風禦寒”直白易懂,但為何要“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呢?周教授解釋說,人參、黃芪是提氣助氣之物,泡成酒,在早上升陽之時喝,對氣虛之人有一定的補益作用;而杞菊地黃丸為滋腎養肝之品,在晚上陰氣較盛之時服用,有斂陰益精的功效,通過早補陽、晚滋陰而達到陰陽平衡的道理。但這種“民間智慧”也不是人人適用,比如,有高血壓、心髒病者,就不宜一早起來喝人參、黃芪酒。該如何進補,還是谘詢醫生為宜。

  明天是今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顧名思義,大寒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這時的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到處銀裝素裹。而相對暖和的南方,也陸續出現一年中的低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周岱翰教授指出,這個與立春相接應的嚴寒時節,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至極並準備生發。在這個承前啟後的節氣裏,防風禦寒是第一要務,而進補則不宜太過。

  中醫知多少

  嚴寒當令,為殺厲之氣,君子善攝生。當嚴寒之時,行住坐臥,護身周密,故不犯寒毒。

  ——宋-朱肱《類證話人書》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