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北京再受到沙塵威脅,記者日前前往2001年本報曾經報道過河北省懷來縣龍寶山村採訪,該村旁邊就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天漠,距北京市中心僅84公裏,而且每年以4米速度向北京靠近。大風、乾旱、沙漠,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龍寶村90%以上青年人外出打工,這些青年人坦言,「出去後不想再回來」。
位於北京西北84公裏處天漠,1300畝區域皆為黃沙,沙丘已襲至河北省懷來縣龍寶山村,該村整個村莊不足800人,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永泰回憶,1999年時,總理朱鎔基到訪後,當地政府連續幾年都號召治沙,但近年來治沙工作基本停頓,「上級政府不撥款,村裏根本沒錢」。王永泰說,5年前曾植樹,效果並不佳,多數因缺水死亡。
而村民王永憲直言,去年缺水時自家果樹大半死亡,未有任何收益。他還說,由於要退耕還林,糧食全部要購買,但每人每年僅獲補貼52元,「生活很艱難,多次申請低保(低收入補貼),也沒結果」。
55歲的村民毛懷明計算,全家4口人,去年收成,玉米產量畝產100公斤,3畝果樹收入不足2000元。他正在為其小兒子蓋新房,他說:「兒子大了,需要找對象,沒房子不容易說親」。他計算,蓋房子需要10萬元費用,6萬多元是向親戚朋友借貸。「兒子將來結婚,還要彩禮錢,又不知道還得欠債多少」。
毛懷明19歲兒子毛元,現在天津一家飯店做侍應,月入約1000元人民幣。毛元表示,儘管在城市生活工資並不高,但也不想回家,「風沙大,吃不好、住地方也不好。環境惡劣,成天與沙子為伴」。
在龍寶山村一年四季中,春秋冬風速最少4級以上,沙子滿天跑。打在臉上如刀割一般。毛元說,到了冬季,基本躲在家裏不敢出門。夏季雖風少,卻是炎熱酷暑。
本報日前在現場所見,沙漠已經逼近村邊房屋,一些房屋近半被黃沙掩埋。村民多在家避風,村中道路異常冷清。在村邊沙丘中,風速稍大,便沙塵飛揚,令人滿嘴都是沙子。隻有乾枯的植物,努力地在風中挺立?。
儘管距離北京水源地之一的官廳水庫約4公裏,但龍寶山村卻嚴重缺水。王永憲介紹,供應村中吃水的兩眼水井,到200米深才可見水。由於缺水,玉米產量低,去年大旱,更令大批果樹因乾旱死亡。
對於龍寶山村村民而言,走出去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王永泰統計,該村90%以上的年輕人外出打工。與此同時,家長也多以生存環境差為由,灌輸孩子「出走」觀念,13歲正讀小學6年級的劉宏說,母親經常教導他,要好好讀書,長大後一定要走出這片荒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韓同林表示,對北京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塵暴,而非沙暴。5、6級風颳起的飛塵主要是市內及其周邊飛塵,採取減少周邊郊區耕地鬆土、種植果樹帶等方法,已有良好效果。
韓同林指出,風速7級以上的大塵暴主要源於內蒙古錫林浩特市等地的乾鹽湖。治理方法主要是在飛塵聚集地種植耐鹹植物「鹹蓬」,降低地表風速,減少起塵。但該方法仍處於試驗階段,國家尚無大批資金投入。像龍寶山村附近天漠這類沙漠含塵量不足1%,對北京影響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