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佩服馬兄的認真,看得出你很注意觀察,也很關注澳大利亞社會。不同程度地同意你的部分觀點,但也有寫不同見解。
本人從業財經多年,大部分看法也都是工作中心得,願與大家分享。如果真的展開講,並且提供詳細數據及背景資料,我可以寫上幾萬字。鑒於沒有報酬,姑且隨便說說吧。
首先簡單說點宏觀背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澳大利亞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進行了一係列的經濟改革(背景是澳大利亞在OECD國家中人均收入在50年代遙遙領先,但由於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經濟過度依賴采礦業及整個經濟體係封閉且缺乏競爭等原因,人均GDP在80年代末下降至17或18位(具體忘記了))。這些改革包括澳元的自由浮動(在隨後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IT泡沫崩潰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為拯救澳大利亞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單方麵大幅度削減關稅(放棄企圖在一個遠離世界主要市場的人口小國建立一個完整工業體係的閉關鎖國經濟政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鼓勵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國有企業私有化、在某些壟斷行業引入競爭(如電訊業,當然沒有完全做完)及有選擇性的引導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製造業(醫療器材、生物製藥、高速船舶等)、放鬆對勞工市場的管製,虛弱工會勢力、開放產品市場,鼓勵競爭等。通過這一係列的改革,在加上澳大利亞雖不是信息技術的主要生產國,但卻在使用信息技術方麵處於領先地位(僅舉一例:2008年E-Readiness排名全球第4,2009年第6http://en.wikipedia.org/wiki/E-readiness),使得澳洲的生產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90年代澳大利亞的productivity增長(無論是labour還是capital)都超過了美國,經濟更是自1992年以來連續18年增長,未有衰退,是發達國家中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並被聯合國評為“經濟奇跡”。由此,澳大利亞人均GDP在2006年已經超過了除美國以外的所有G7國家(http://www.oecd.org/document/40/0,3343,en_33873108_33873229_37149416_1_1_1_1,00.html)。
---------------------------------------------------------------------------
前幾天拜讀了楚天先生發表在www.1688.com.au上的文章:再論澳洲的前途在哪裏?深有同感,然覺意猶未盡,故此拋磚引玉,以期盡將心曲付知音。
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完全建立在債務的基礎上,大家均知道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實際上澳洲人的人均債務高達5.5萬美元,遠超美國的人均負債4.4萬美元,房屋貸款高達個人債務的90%,一旦房屋市場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後果不堪設想。
(我的看法:美國次按危機的根本原因不是債務高(當然太高了不好),而是債務質量不好,簡單的說是金融機構不應該借錢給那些明明沒有還款能力的人。當然,國民儲蓄率低,負債高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與該國經濟長期繁榮、國民信心較強有很大關係,例如有很多到達年輕人從進入工作場所開始就沒經曆過經濟蕭條,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失業的滋味。如果沒記錯的話,居民債務水平在最近已經開始回落了。)
很明顯,除了房屋市場和資源行業,這個國家再也沒有實質性的產業可以支撐。
(我的看法:澳大利亞經過多年經濟結構調整,已經基本完成了一個從礦業、農牧業經濟到現代服務型經濟的轉型,如果沒記錯的話,澳大利亞目前第三產業占GDP80%以上,製造業10%,礦業7%,農牧業3%)。澳大利亞現在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服務業,例如它擁有全球第4大的管理基金市場、全球第7大外匯交易市場、亞太地區第二大股票市場(按照自由流通股)、亞太區最大的國際債券市場、亞太區最大的對衝基金市場、亞太地區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市場、亞太地區除日本外最大的銀團貸款市場、全球第3大資產證券化市場以及全球第2大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市場等,澳元的交易量已經在近年超過瑞士法郎,成為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後全球第5大貨幣,這些對於一個人口隻有2100萬的國家來講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應該承認,澳大利亞仍然缺乏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並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這仍是其經濟的重大結構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澳大利亞半個世紀以來持續的貿易逆差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糟糕的是,即便是房屋市場,其繁榮也不是建立在理性和有序的投資基礎上。平均房價與平均個人收入之間的比率在悉尼地區已高達8.5至9.0之間,並且還在不斷升高,導致人民實際生活水平近十年來不斷下降。新南威爾士州政府通過延遲放地,拖延基礎設施的建設,重複征稅等一係列手段,導致建築成本高居不下(一塊空地紐省政府收取開發商基建費16.5萬澳元),造成房屋需求供不應求的幻象,另一方麵,由於人性的貪婪,加上聯幫政府的負扣稅政策,大批普通民眾過度借貸,付5萬首期,買50萬澳元房產的人比比皆是, 然後再以這棟房子為抵押買投資房,過著隻付利息,期望房價7年翻番的負資產階級生活。如此高額度的杠杆化,造成民眾可用收入極少,應付不時之需的能力極其脆弱,一旦失去工作或者房價下跌,唯一的辦法就是透支信用卡和求助政府,
(我的看法:澳大利亞房價居高臨下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包括土地供給不足(多數州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行urban consolidation政策,意在控製城市規模,避免重蹈洛山磯的覆轍,因此,城市郊區的土地釋放一直受到控製、州政府財政收入過多依靠房地產印花稅、政治熱山竽負扣稅製度、經濟長期繁榮造成投資信心高漲、移民數量不斷增加、金融管製放鬆造成借貸過於容易、高通漲時代的結束所帶來的長期低利率環境等。)
、
使得澳洲的公司稅和個人收入調節稅在西方國家中名居前列,國家競爭力不但下降。
(澳大利亞公司所得稅30%,在發達國家中屬中等偏下;個人所得稅經2000年GST改革後,一路下調,目前最高稅率45%,180K切入,比美國率高(美國有聯邦、州、市三級稅),與加拿大相似,但遠低於歐洲大部分國家。亞洲國家的社會環境及價值理念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但澳大利亞需要思考的是,悉尼的競爭對手是香港、新加坡、上海,忘記美國與歐洲吧,稅務改革道路任重道遠)
近來因為銀行因融資成本不斷提高,不得不要求最少得有10%的存款才能貸款購房,間接杜絕了前幾年可以借貸120%房款的笑話。問題是這個國家的信用檢查係統沒有聯網,你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機構申請信用卡,用新卡來償還舊卡的部分債務,隻要不出現這些金融機構同時要求厘清債務的情況,整個社會的金融係統就這樣糊塗地運行著,直到崩潰的那一天。遺憾的是,各金融係統抑或是因為股東的壓力或者是資本的貪婪,他們也不希望厘清債務,而是不停地收取客戶的罰息,以獲取最大的利潤。有了這樣的主流文化和體製,再看看美國的情況,澳洲將會有怎樣的下場因該不難推測。
(澳大利亞的信用係統是所謂的negative reporting system,換句話說是隻報壞事,不報好事。有利有弊,目前政府正在考慮引入美國式的係統。但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美國就是很好的例子。幸運的是,澳大利亞2001年倒閉了一個大保險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救了澳大利亞)
可是政客們還是那樣的無良,他們一方麵信誓旦旦地堅稱澳洲的金融結構和市場比美國健全,另一方麵不惜犧牲前任霍華德政府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財政盈餘而大發現金,鼓勵過度負債,把越滾越大的雪球留給將來。在陸克文眼裏,除了支持率還是支持率,以及背後工會勢力的支持,對這個國家的將來和發展毫無遠見,規劃和責任,說的永遠比做的多得多。實際上普通澳洲民眾非常貧窮,兄弟在私營企業和政府機構任職多年,失去工作後能堅持半年的家庭不會超過澳洲社會的10%, 這還是保守的估計。這也從另一方麵反映了澳洲政府的稅務負擔多麽沉重,以及社會活力多麽低下。除了房產和股市之外,普通民眾基本上沒有別的投資興趣,像美國那樣大批資金流向高科領域在這裏基本上不可以想象。
(基本同意,但公平的講,澳大利亞的經濟改革政策是由工黨政府在80年代首先倡導的,當然自由黨在90年代進行了發揚廣大)
在政治層麵,腐敗現象日益嚴重,以臭名昭著的CityRail(悉尼城鐵)為例,這個產生了無數笑話的鐵路公司,腐敗現象長期以來十分嚴重,而廉政公署卻因為政治體製的原因對此無能為力,參見悉尼晨鋒報的報道(http://www.smh.com.au/news/national/railcorp-corruption-extraordinary-report-finds/2008/12/15/1229189492898.html, 其中ICAC為廉政公署)。如果你在新南威爾士州做房地產生意,如果不和工黨大佬搞好關係,也不好賺錢(參見http://www.smh.com.au/national/the-circle-of-influence-20091217-l01o.html)。在文章中不難發現工黨政治老人Eddie Obeid 和Joe Tripodi 如何操控紐省政治, 而一向標榜三權鼎立的澳洲社會卻對此無能為力。行文至此,不得不多提一下這個鐵路公司,早年有一個笑話,在德國,如果火車晚點,站台經理必須給每個乘客寫信致歉,如果在澳洲也是這樣,馬上紙張就會用光。破舊的站台,塗鴉的車廂,昂貴的票價,問題百出的調度係統,低質的站台服務,緩慢的車速,過低的通車裏程,無處不在的工會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澳洲社會的縮影。澳大利亞,在盲目追求社會公平的同時已完全失去了效率。一條從Chatswood 到Epping的地鐵,僅僅13公裏,卻修了6年多,費用從12億澳幣飆升至23億澳幣,並帶著壹千多個問題投入試運行。新訂購的車廂比有些站台長,又不得不花費數千萬澳幣加長站台。所有的這一切, 背後都是短期的選票利益,和肮髒的既得利益集團之間的交易,而又打著民主,自由,人權的幌子。在悉尼住過的人想必熟悉Parramatta road, Victoria road, Pacific Highway, Hume Highway 這幾條大路,斷言其路況比起發展中國家為差絲毫不誇張, 甚至高速公路M2, M4 上也坑坑窪窪。隻要路不在他們的選區,政客們不會同意在修路上多花一分錢。相反,在公路收費上,他們卻有“和你拚了”一樣的積極。悉尼大橋已通車79年了,還在孜孜不倦的收著費,和破舊不堪的橋麵相映成輝。
(基本同意,其實這不是澳大利亞一個國家的問題,民主製度本來就不是完美的製度,多數人說了算,也就是平庸的人說了算。但從長遠來看,他比專製更能保持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特別是保證了權利及製度轉換的非血腥化)
說起政治,不能不提人權,這也是澳洲這個社會一直引以為自豪的。我有一個南非的歐裔朋友,其朋友的太太幾年前當著孩子的麵被幾個中東人強奸了。結果最重的罪犯判了十年。前些日子這位女士在West Field碰到這夥人(已出獄),當場精神又崩潰了, 這是歐裔白人的例子。 至於針對印度人(Curry Bashing),中國人的進攻,導致人身傷亡而輕判的例子比比皆是,試問誰來保護受害者的人權?你保護了塗鴉者塗鴉後不受重罰的人權,那麽毫無疑問你就犧牲了悉尼市民清潔乘車的權利。 毋容置疑,對惡性犯罪恢複死刑,以及對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施以重罰,已成執政者當務之急。政客們不是不知,可是往往這些犯法犯罪之人以及背後的社會群體構成了工黨的票倉,是他們怎麽也不願意得罪的。工黨政府用低廉的社會福利和縱容的懲戒係統收買弱勢群體的選票,而犧牲整個澳大利亞乃至這些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而弱勢群體得到的僅是可以在第三世界國家麵前炫耀的沒有將來的所謂體麵生活,行文至此,一聲長歎!
(部分同意,但澳大利亞人的整體生活水準還是很高的,照顧弱勢群體有利有弊,至少澳大利亞的社會治安較美國好很多,也沒有美國破舊不堪、陰森恐怖的貧民區)
政治離不開文化和教育,聯邦政府強調的是多元文化,仔細研究一下澳大利亞社會,不難發現澳洲需要移民遠超移民需要澳大利亞。這裏有太多的房子需要移民來供,有太多的IT工作需要移民來做,太多的中小企業需要移民來投資,教育與旅遊市場需要潛在的移民來支撐。然而這個社會對移民的歧視卻無處不在。兄弟一次在Horn*****y火車站跟隨人流經過旁門(專為攜帶行李著,殘疾人所用之門,但高峰期經常為所有乘客使用),被一警員攔住,叫我走驗票出口。我從驗票口出來後,發現他讓除我之外的所有乘客自由出入旁門,而不管他們攜帶行李沒有。我上前評理,他態度粗暴,叫我去警局投訴。我第二天去警局,告訴他們車站錄像可以說明一切,數次投訴,結果不了了之。無獨有偶,我的鄰居也是一個中國人,她的情況比我更慘,在Horn*****y火車站被攔住不能上車,原因是她的火車票是從Asquith到City的,天哪!Asquith比Horn*****y離City還遠一站,我服了你,澳洲警察!更有甚者,她還被警察以妨礙執行公務為由罰款200澳幣, 最後鬧上法庭,好不容易贏了官司,可精神損失卻無法賠償。
在這個社會,知識和文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學校裏,體育明星絕對比學習明星得到更多的青睞。這直接導致了澳洲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遠遠落後於一些發達國家,甚至第三世界國家,早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就鬧出了澳洲軍艦因通訊係統太過陳舊而無法與盟國軍艦通訊的笑話。然而他們不以為恥,反而嘲笑亞裔重視教育,James Ruse這種紐省名校充滿了印度和中國學生,甚至不惜修改遊戲規則,讓歐裔學生在重點中學升學考試中更容易考出佳績。顯而易見,沒有對教育的重視,沒有對新興產業研發的投入,光靠出售礦產和大宗商品,淪為拉美似的香蕉共和國指日可待。另一方麵,執政者的政治能力也導致了這個國家人民素質的惡化。以生育政策為例,每生一個新生兒,政府補助5000澳幣,可是很多單身母親衝者著這5000澳幣而來,不停地和不同的男性生育嬰兒,以獲得聯邦政府的補助。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單親家庭長大,很難獲得良好的資源健康地成長,更容易成為與貧窮為武的弱勢群體的一員,又天然地成為工黨及左翼政府的支持者,阻礙一個繁榮的澳大利亞的發展。如果我們微調一下這個本意不錯的政策,僅僅補助婚生和穩定同居關係產生的嬰兒,而對單親家庭的嬰兒發放嬰兒食品及用品購物券之類的補助,其社會和經濟效果都會好很多。而工黨政府所做的正好相反,限製高收入的家庭得到這筆補助,不要忘了高收入家庭往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稅收,在成功的過程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這點在這個所謂人權高於一切的國家卻被“善意”地忽略了。如此下來,隻怕自由黨永遠也選不過工黨了,請問這是個民主還是不民主的社會?
外交層麵,因為傳統的地緣政治因素和盎格魯撒克森文化,不難理解澳洲親英美的外交立場。然而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以及作為澳洲最大的資源輸入國,澳洲又不得不與這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維持親密的關係。這種價值觀與利益的剝離常常引起澳洲政治文化精神上的陣痛。由於缺乏應有的外交及行政能力,使得陸克文政府在與兩個巨人打交道時,常常顯得幼稚不堪,前不久力拓胡世泰案就是最好的例證。當美國關閉關塔那摩基地時,要澳洲接納數名維吾爾族恐怖分子,即便是澳洲的主流民意也是拒收這些恐怖分子, 但澳洲政府還要根據移民法逐一甄別,嗟夫,天佑澳大利亞!
-------------------------------------
(聽了馬兄對澳大利亞的很多抱怨,其中部分內容我也同意。但有一點我想強調,澳大利亞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隻有200年的曆史,就象一個人,還處在少年,還在不斷的健全自己的身體與心智,尋找自己的位置。她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想想200年前的美國,您也就不會太苛求她了。祝你在澳大利亞生活愉快!)
也來談談澳洲四麵楚歌
所有跟帖:
• 回複:也來談談澳洲四麵楚歌 -馬立木- ♂ (788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3:19:08
• 回複:回複:也來談談澳洲四麵楚歌 -偶爾進來- ♂ (1627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7:58:51
• 回複:也來談談澳洲四麵楚歌 -春山- ♂ (18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7:41:12
• 大頂! 喜歡這樣的討論,受益匪淺! -香片普洱- ♀ (0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7:50:08
• Co -purplenight- ♀ (0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8:34:08
• 見仁見智,有理有據。辯者提高,讀者受益。謝兩位高人。 -letstalk- ♂ (0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19:14:48
• 比起世界其他地方,澳洲很不錯了。主貼很多問題都是悉尼獨有的 -Rafale- ♂ (40 bytes) () 01/16/2010 postreply 04:26:48
• '想想200年前的美國,你就不會苛求澳洲‘這話說得有些將就 -letstalk- ♂ (0 bytes) () 01/16/2010 postreply 05:00:10
• 受益匪淺! -吃睡長- ♀ (0 bytes) () 01/15/2010 postreply 20:50:17
• 拜讀了,喜歡這種以理服人,就事論事的討論。受教了 -下雨不愁- ♀ (24 bytes) () 01/16/2010 postreply 21:39:37
• 有所感觸 -山水木道人- ♀ (624 bytes) () 01/17/2010 postreply 02:26:36
• Sydney Metro is off again -馬立木- ♂ (151 bytes) () 01/20/2010 postreply 03:50:50
• 回複:也來談談澳洲四麵楚歌 -sydneywil- ♂ (402 bytes) () 01/21/2010 postreply 03:26:46
• 寫得很好。希望澳壇多一些這樣的討論 -missxixi- ♀ (0 bytes) () 01/23/2010 postreply 18:31:18
• 死逼中東的,一看就不是什麽好東西。 -corexin- ♂ (0 bytes) () 01/31/2010 postreply 03: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