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家坐吃山空,時間久了心裏也不踏實。畢竟咱也是勞動人民出身,長時間不幹活身體還真不舒服。說心裏話,還真想念當導遊的時光。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開放政策後,國內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對外聯係也日趨緊密,海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主要是為了吸引外資,獲取技術,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當時來澳大利亞的中國人主要以探親和公務考察為主。隨著少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們對生活態度的轉變,出國旅遊漸漸進入了他們的生活日程。澳大利亞政府看出了其中的商機,在西方國家裏率先於1999年對中國開放了因私旅遊市場,雖然給了我們一個莫名其妙的ADS簽證,且隻對持有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戶口的中國人開放,但畢竟是一大進步。嚐到甜頭後,澳大利亞政府旅遊局專門在上海成立了辦事處,並每年遣資數百萬元在中國大陸推廣澳洲旅遊,隨後於2006年,對中國全境開放旅遊市場。我進入這一行已經是2002年了,中國旅遊市場已開始進入高速上升階段,對前邊市場的了解,僅限於酒桌上前輩們的回憶。據他們回憶,剛開始的市場還很正規,導遊都有固定的工資,旅遊市場的經營者以香港和台灣背景的華人為主。旅遊團主要以公務考察為主,且著裝統一,並都有相應的公務考察和學習活動。
進入2000年後,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國內公司結構的變化;國有旅遊公司實行改革,各大國有旅遊公司的因私出境部紛紛被有背景,有後台,有能力的人承包。雖然出境遊是當時是一個油水很大的行業,但承包費用,各級行政部門的管理費用和不為人知的支出,迫使市場經營者們尋找更靈活,能產生更大利潤的經營方式。
其次是出境團隊性質發生了變化;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門的收入增加,原來的公務考察逐漸變成了公務考察和商務考察兩種形式。公務考察必須有對方相應政府或對口單位的正式邀請函,報請省級政府外事辦批準,費用由財政支出;商務考察隻需有邀請函,普通商業公司的邀請函即可,報請省級主管部門批準,費用單位自理。
中國公民因私旅遊市場,主要還是費用的問題,增長幅度緩慢,一家三口的普通工薪之家,要他拿出3-5萬元這麽玩,估計目前在國內還不是很現實。1999年-2009年總共才有近50萬人來旅遊,其中還包括相當數量業績較好的國有或民營企業單位作為獎勵職工組織的旅遊團。相對於因私旅遊,各種名目的公務商務考察團突飛猛進,今年已直逼30萬人次。而且,因私旅遊和公務商務考察的費用相差甚遠,所以,國內旅行社的銷售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上,一旦搞定一個,不僅業績指標可以完成,而且收入也有了保障。我曾經接待的北京市某區政協主席一行考察團,主席因坐商務艙,並要求住有風景的套間,花費88000元,其辦公室主任及隨行各位下級幹部,每人60000元,走澳大利亞-新西蘭路線,全程帶飛機上兩晚,共計十一天。巧的是,全程都有一個來自浙江的因私旅遊團和他們走同樣的路線,參觀的景點一樣,用餐的餐廳一樣,入住的酒店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對方中飯是五菜一湯,領導們是六菜一湯,對方的費用是14000元。主席因和承接他們團隊的北京某商務公司的小姐關係不錯,開始並沒有意見,但到了黃金海岸後,還是爆發了。他們要求入住市中心的四星級以上酒店,主席還要求住有海景的套間。雖然給他們安排了萬豪隔壁的酒店,但主席的套間卻是一背海,處在底層的狹小的房間,並且和他的下級們不在同一層。看著一起入住的14000元的團,主席的臉都綠了,當場讓主任給北京打電話,要求換房,並解釋清楚,否則以後將終止和她們公司的業務。北京那邊行動迅速,和悉尼公司聯係後,換了房,組團的小姐還專門飛到奧克蘭設宴請罪,此事才算解決,我才順利把團送上飛機。不同的團隊混在一起的情況在我的導遊生涯裏經常碰到,但大部分都相安無事,因為花再多的錢也不用領導們掏一分嘛。但由此可以看出公務團蘊含的巨大利潤,一般普通的公務團每個人的平均費用都在35000元以上。
最後是澳大利亞的旅遊業經營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然,這裏主要指中國旅遊市場的經營者。香港和台灣華人經營旅遊業較早,經驗豐富,早期的團隊很自然的落到了他們手裏。高額的利潤使大陸人也很快參與了這場分蛋糕的遊戲。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出門在外要給親戚朋友同事帶些當地的土特產和紀念品,否則回去會沒麵子。當時的人們確實像一個笑話裏講的那樣:錢多,人傻,從他們熱情高漲的購物活動中,精明的人們又開始經營土產免稅店,也就是那些所謂的Tax Free Shop。當他們發現土產店的利潤大大高於旅行社的利潤時,便逐漸全力經營土產店,旅行社變成了糊弄澳大利亞政府的幌子。澳大利亞的華人導遊,沒有一個人從旅行社領取工資,土產免稅店才是他們背後真正的老板。早期經營大陸團隊的土產店以一家為主,但在高額的利潤麵前,情況發生了變化。聽前輩們講,這家著名的土產店最後一分為三,男性老板的情人和女性合夥人各自單開了一家,從此,澳大利亞的中國旅遊市場進入了戰國時期。
市場結構的變化,使大家都希望自己拿到購物能力強的團隊,也就是導遊們講的“肥團”。國內的組團社也在同時發現了新的利潤點:競爭。當第一個土產店向國內旅行社支付費用後,一個新的名詞出現了:人頭費。當規則被打破後,情況往往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國內旅行社會根據各團隊不同的情況,把資料交給三家土產店,誰出的價錢高,團隊就給誰。自此,一種新的旅遊模式在極具創造力的國人手裏出現了。
混戰,使市場進過了多次洗牌。香港人最早退出,2006年隨著對中國旅遊市場的全麵開放,台灣人也終於舉起了白旗,聰明的偃旗息鼓,把注意力轉向了別人不懈的團隊。中國人在澳大利亞旅遊市場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了。
中國特色的澳洲旅遊:發展篇
本帖於 2009-11-29 15:30:36 時間, 由版主 大牛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