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喜歡看電影,真正動筆寫才知道自己詞匯和知識的貧乏,生怕有些傑出的電影被我平庸的語言糟蹋了,可是又按耐不住想寫,因為這些片子大都不是大眾電影(blockbuster),被接受的範圍並不大,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歡它們。
首先更正上篇談到的《Being John Malkovich》,編劇是查理考夫曼而不考夫曼兄弟,我大概和科恩兄弟搞混了。下麵談到的就是他的另一部天才之作:
(四)《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The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考夫曼有兩個特點,第一是拿真人開涮,像Malkovich和出現在另一部作品《Adaptation》中的Susan Orlean, John Laroche和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型人物是怎麽容許他糟改的。他的另一個特點是特別喜歡研究人的大腦及其無窮的可能性。在完成了馬科維奇大腦遊之後,2004年他又以這部修改人類大腦、有選擇地抹掉大腦中關於傷心的愛情記憶的奇特幻想,創造了一個動人、感傷而又溫馨的愛情故事。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希望忘記某個人和某些痛苦回憶的時候,特別是感情上的,如同劉德華唱的那句“給我一杯忘情水,讓我一生不流淚”。這部影片就是幻想人們終於有一天可以求助機器局域洗腦,抹掉有關愛人的所有記憶和形象。可神奇的是當兩個都已經忘記對方的人再次相遇時,他們又鬼使神差地相互吸引、相互愛慕,又不知不覺地走到了一起。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往往會愛上同一類人,而在失去對方後,往往有些記憶是刻骨銘心、不可磨滅的,愛情的力量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強而持久,有時兩個人在一起,又有點宿命的意味,也就是國人常說的“緣分”。
這部片子拍的特別的美,背景采用大片的藍白色調,充滿亦真亦幻的味道,情節既讓人匪夷所思,又讓人熟悉感動,不知道有多少破碎的愛情可以重來?不知道要修幾生幾世才能再遇到你?
特別要談到的是影片的兩位主演Kate Winslet和Jim Carrey。坦率地講,Kate 今年憑《The Reader》獲大獎有點過了,因為她在片中的表演其實一般,一來戲份不夠多(相比男主角),另外形象上也過於知性了點,實在不像個大字不識的人,她在《革命路》中的表演似乎還更好些。然而Kate的確是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我個人認為她最好的表演,就是這部愛情幻想片中的Clementine。04年時Kate還顯得非常年輕(可能還沒生小孩吧?),而且也已經減肥成功,非常的清秀,她出場時穿著橘色的上衣,一頭寶石藍的頭發,明眸皓齒,令人驚豔。她把Clementine那種滿不在乎又真實得可愛的性格演繹得流暢生動、不著痕跡,這樣自然天成的美麗女生誰會不愛呢?而一向搞怪的Jim Carrey在本片中的表演令我著實刮目相看(姑且算我有這樣的資格吧),他身材高大(以前怎麽沒注意到),內斂憂鬱,麵對Clementine的主動示好,又感動又謹慎、還有一種莫名的感傷和猶豫,把那種似曾相識又很陌生的微妙感覺表現得恰到好處。一直讓他演無厘頭的搞笑角色看來實在埋沒了Jim可塑性極強的表演才華。
不知不覺竟對一部影片寫了這麽多,實在是非常喜歡這部曾讓我深深感動的影片,也強力推薦給大家,看了這部影片,珍惜身邊人,因為他/她也許就是“THE ONE”。
太晚了,隻能寫到這兒了。還有我特別喜歡這部影片的標題,它取自Alexander Pope 的詩作《Eloisa to Abelard》:
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d *
*摘自Wikipedia
談談我喜歡的幾個電影(二)
所有跟帖:
• 都是高深文化小資陽春白雪的電影 -刀光劍影- ♂ (0 bytes) () 04/04/2009 postreply 06:41:30
• 這部居然我沒看過。下來看看。謝謝推薦 -天外飛磚- ♀ (0 bytes) () 04/04/2009 postreply 15:07:34
• 回複:談談我喜歡的幾個電影(二) (圖) -rreegg0- ♂ (98 bytes) () 04/05/2009 postreply 09: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