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鑒賞《哀悼基督》: Lamentation (The Mourning of Christ)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a/Giotto_-_Scrovegni_-_-36-_-_Lamentation_%28The_Mourning_of_Christ%29_adj.jpg《哀悼基督》喬托 意大利 油畫壁畫 1303-1305年 183X198CM 存帕多瓦斯克羅維尼禮拜堂
Giotto di Bondone (1266/7 – January 8, 1337)

時至今日,意大利人仍為他們中世紀的兩位藝術天才而驕傲,正是借助於這兩位天才傑出的創造力,西方文化與藝術才迎來近代曆史上的第一個巔峰。這兩個人一個是《神曲》的作者——詩人但丁,另一個便是本篇的主角——畫家喬托·迪·邦多納。

《哀悼基督》是喬托為意大利帕多瓦的阿雷那禮拜堂所作的最負盛名的裝飾壁畫之一。這幅作品以其飽含的強烈感染力和濃厚的戲劇性持久散發著古典而震撼人心的美,悲劇靜止在一瞬間,背後的故事卻長久地延續下來。

在喬托的這幅畫麵中,耶穌的遺體四周圍繞著一群備感絕望的女聖徒和使徒。聖約翰張開了雙臂,俯身凝視著耶穌的屍體,一種莊嚴肅穆的氣勢在向前的姿勢中流動著,沒有刻意製造的巨大悲傷,沒有排山倒海式的憤怒。一群揮舞著稚嫩翅膀的天使,在畫麵的上方以各異的姿態表達著難以克製的傷痛。聖母馬利亞雙臂吃力地攬著赤裸的兒子,注視著耶穌平靜的麵容。一位穿長袍的女聖徒背對著畫外,小心翼翼地托著耶穌的頭,沒有人知道她心裏的滋味,因為誰也看不見她的表情。近處的山崗上,一棵樹葉殘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緊緊地串在一起。而遠處,灰色的山崖在寂寞中訴說著無聲的絕望……這就是畫家喬托給世人留下的一個停頓而感人的世界,無限的痛楚和哀傷在每一位畫中人身上肆意蔓延,而他們的神情卻一致微露著那古典的高貴和平靜。

在這幅畫中,人物形象立體而真實、衣著樸素,每一個人的目光和動作,甚至那斜向的山梁都將觀者的心思引向一個中心——死去的耶穌。這樣的效果與喬托發現的“平麵上造成深度錯覺的藝術”有直接的關係。背景或人物衣著上的明暗造型,使得畫麵看起來具有明顯的空間層次感,完全沒有拜占庭繪畫風格中平麵而抽象化的感覺。

喬托1266年出生於佛羅倫薩附近韋斯皮亞諾的農村,自小揮過羊鞭,做過畫舫的學徒和幫工。在佛羅倫薩學畫期間,他對藝術的熱愛像一塊巨大的海綿,貪婪地汲取著中世紀甚至更早一些前輩們的繪畫經驗。當時占據繪畫主流的是僵硬的拜占庭風格,但這並沒有約束喬托天才的藝術生命力,反倒是激勵他一步步衝破傳統的樊籬。最終,他的壁畫創造了新的藝術。

1334年6月,佛羅倫薩政府委托喬托主持建造佛羅倫薩大教堂的鍾樓,並且授予他“藝術大師”稱號。委托人曾這樣對喬托褒言:“諸如在其他的許多事業中一樣,世界上再不能找到比他更勝任的人。”

《哀悼基督》是喬托在藝術革命中一場經典的“戰役”,它所透露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寫實主義的表現方法足足影響了意大利乃至西方世界一個世紀之久。在他一生的創作中,宗教內容始終是其主題,他的落筆始終帶著中世紀粗硬的痕跡,但他在這些“老瓶”中釀造的與傳統宗教文化相對獨立的“世俗中的藝術之酒”,卻足以與希臘、羅馬等古典藝術中的人本主義精神相媲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