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古董盆架之我見(四):盆架製造年代的推斷

由於盆架有許多木雕紋飾,使得其製造年代的推斷就比較容易進行。在盆架所有的木雕紋飾中,有的太獨特;有的太普通。太獨特的紋飾在別的有明確紀年的器物上找不到,沒有可比性,因此沒有斷代意義。太普通的紋飾使用時間太久,缺乏精確性,因此斷代意義不大。最有斷代意義的紋飾是使用時間不長而能在別的有明確紀年的器物上找到可比紋飾的那種。盆架所有的木雕紋飾中最有斷代意義的紋飾是龍握靈芝雕刻。

搭腦下第一格木雕的中間兩個柱子各由一隻透雕的龍組成。兩龍皆用人手一樣的爪子握著一棵 長莖靈芝。

左柱


右柱

龍首在柱子中部略下處, 握靈芝的龍爪在龍首下部, 靈芝頭在柱子最上部。

在明晚期瓷器上出現不少螭龍伴靈芝和螭龍口銜靈芝的紋飾。但是螭龍用小手一樣的爪子握著靈芝的特殊紋飾隻能從雍正,乾隆,嘉慶年間的瓷器上看到。
萱草園主人衛曉非在刊登於2012年第01期《收藏》的《龍年話龍-淺談元明清官窯中的龍紋》一文中說“乾嘉時期經常出現足攢花、靈芝等螭龍紋…”。( http://www.xuancaoyuan.com/WenZhang/YuanChuang/Long/index.html)。衛曉非選登的雍正青花釉裏紅螭穿靈芝天球瓶上即有螭龍口銜靈芝的紋飾(在瓶的肩部)也有螭龍手握靈芝的紋飾(在瓶的頸部), 是螭龍手握靈芝紋飾最早形成於雍正時期的最佳證據。


螭龍口銜靈芝 螭龍手握靈芝       雍正青花釉裏紅螭穿靈芝天球瓶。北京故宮藏品。

鐵源主編《明清瓷器紋飾鑒定-龍鳳紋飾卷》螭龍紋一節中(111-114頁),其圖19乾隆青花釉裏紅螭紋瓶有螭龍“前爪抓住靈芝做張口欲吞之狀”。其圖22乾隆胭脂紅彩螭龍紋水盂有“螭龍口銜爪持靈芝”。此書所總結的螭龍紋在道光以後就沒有了。那麽這種特殊的螭龍持靈芝紋飾應當在道光以後也一同消失了。這與我個人的觀察是相符的。


螭龍手握靈芝 乾隆青花釉裏紅螭紋瓶



螭龍手握靈芝  乾隆胭脂紅彩螭龍紋水盂


螭龍手握靈芝 嘉慶粉彩綠地螭龍紋勾蓮如意耳瓶。北京故宮藏品。

由此可見,螭龍手握靈芝紋飾最早形成於雍正時期;經常出現於乾隆時期;嘉慶時期漸少;嘉慶以後不見。所以這一盆架的製造年代也當是清早期的雍正,乾隆,嘉慶年間。

另一個有斷代意義的紋飾是花苞雕刻。搭腦下第五格木雕左右各為一花苞圖案。其構造特徵是兩片葉子的莖被一圓環套住,葉子向外翻開。葉子向外翻開處有一花苞。花苞沒有與任何一片葉子相連,而像是擺在兩片葉子之間。

側花苞雕刻


側花苞雕刻

這種特殊的花苞圖案僅在少數雍正乾隆瓷器上的勾蓮紋中出現過。勾蓮紋最早出現在雍正時期;在乾隆時期最盛;嘉慶後期開始越來越簡化。至於這種特殊的花苞圖案,我個人在乾隆以後的瓷器上還沒見到過。



花苞圖案 (蓋上麵向讀者處) 礬紅地白花蝴蝶紋圓盒 外底青花雙圈內署青花“大清雍正年製”雙行六字楷書款。北京故宮藏品。


花苞圖案 (腹部左側) 琺琅彩雙環瓶 外底署黑色琺琅彩“乾隆年製”四字雙行篆書款。北京故宮藏品。

此外,刀馬人是康熙時期非常流行的裝飾。《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下)第13節:刀馬人》雲:“康熙瓷器上的刀馬人物、戰爭場麵非常流行,俗稱‘刀馬人’,典型的故事有《三國》、《水滸》。瓷器上畫這種戰爭題材,從側麵反映出滿族拿下江山不是輕而易舉的,也是通過幾代人的努力。”  百度百科“五彩瓷器”一條中說“五彩器中還有描寫戰爭的場麵,如俗稱 ‘刀馬人’的戲劇故事和清裝人物騎射的圖案。這與當時康熙帝吸取明亡教訓,告誡子孫要發揚騎射的滿族傳統,倡導習文尚武的政治背景有關。” 雖然刀馬人裝飾後來在同治,光緒時期也有大量複製,但其質量非常差,藝術水平極低 (參見《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下)第39-40節:打仗還是打架》)。其實,目前大部份有刀馬人雕刻的盆架也都是清末民國的仿造品。隻有在清早期,一方麵因為清人剛剛自馬上拿下江山,一方麵也因為康熙的告誡倡導,加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此時的刀馬人才作的認真,也作的逼真。此件盆架生動細致的刀馬人雕刻支持盆架的製造年代為清早期的推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