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染色

象牙染色

 
    牙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在黃河流域的山西、陝西等地,發現有幾十萬年前的象牙化石。證明我國中原一帶為原始的產象區。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五千多年前的大紋口文化遺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

  商代以後,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製品,更是層出不窮。文獻也有記載,如《戰國策·齊策》載:孟嚐君出行,至楚,獻象牙床。晉人陸翽《鄴中記》雲:“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綠沉色,或木難色,或紫紺色,或鬱金色。”明曹昭《格古要論》更載有象牙圓球,中直通一竅,內二重,皆可轉動,謂之“鬼工球”的。至於清代乃是我國象牙雕刻的鼎盛時期,以康、雍、乾三朝尤為突出。清代牙雕在技法上主要分為南北二派,北派以北京的傳統雕刻為主,多以古裝的仕女、人物、山水、花鳥為題材,有的還采用了著色、染色的手法。南派以廣州製品為代表,著名的產品有象牙套球、樓船、西洋棋等等。清代末期其它地方也有牙雕,如上海、福州均各具特色。

    象牙的染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然,在象牙上以色彩襯托出花紋,這種雕刻、著色技術,在漢代的牙骨雕刻製品上也曾發現過。但如上述,隻是在刻好的紋線內加上顏色,使所刻的各種紋飾更為突出和清晰。唐代的象牙染色,實際上與漢代相同,也是為了要襯托出花紋,使所刻的花紋清晰、優美。

  染牙真正成為一種專門技術,應是從明代開始的。明代的牙雕,是先雕刻後染色,整個經麵刻有纏枝寶相花紋,紅色花紋是用礦物顏料塗成。到了清代中前期,染色技術雖然有所提高,但所用顏料並沒有什麽改進,有的仍是以水調礦物進行染色,有的是塗漆著色。礦物顏料染色雖然能夠滲透到象牙的表層裏去,使色彩不能退除,以此顯示出花紋的陰暗或層次,但缺點是染的顏色較重,且會出現染色塗料沉澱的粉末斑塊狀物質。象牙染色是為了使所刻的象牙在色澤上改變其本色,更為精美,但是顏料的使用不當和染色技術的不完善,反不如原來象牙的本色質感更為美觀。到了清代中後期和民國時期,染牙技術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使用油彩和化學藥水浸泡等方法。油彩染色,花色鮮豔,清晰有光澤,沒有沉澱不均的斑片,也沒有無法去除的堆累感;化學藥水浸泡著色,使色彩慢慢地浸融到牙質裏去,這種染色,基本是通體染色,既不失去象牙的紋路和質感,又著色均勻,自然如天成一般。這個時期的象牙染色工藝與其他雕刻工藝品種一樣,在我國的雕刻工藝史上,均達到了鼎盛的階段,無論是品種的多樣,還是題材的豐富,都已達到了曆史的高度。

  總之,象牙染色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日趨先進。如今的染色技術,與古代相比,早已大不相同了。

象牙染色
象牙染色 
清  象牙鏤雕提食盒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