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圖)

來源: 江上一郎 2015-03-13 09:11: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91 bytes)
有關“張大徑”和傳統線描畫連環畫(下)(圖)
 
來源: 江上一郎 於 2015-03-13 08:03:21 [檔案] [博客] [轉至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7 次 (2814 bytes)
字體:調大/重置/調小 | 加入書簽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貼 | 當前最熱討論主題 | 編輯 | 刪除
本文內容已被 [ 江上一郎 ] 在 2015-03-13 09:00: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線描圖畫,與印刷術十分有關。
三國的版本,據說,明代有30種,清代有70種--真是百花齊放!當然--插圖也一樣百家爭鳴,可是,都用線描形式的繪畫,那完全是因為印刷技術的限製,一旦印刷術有所改進,馬上就有新的形式出現--如下圖---那是30年代的掛歷《千裏走單騎》







上麵是明清時代的三國插圖。

解放後的《三國》雖然也是沿用大眾喜 聞樂見的線描繪畫,明顯比清時代的插圖進步了-無論哪方麵來說--戲劇化服裝和道具少見了,構圖也寫實多了---也許,交接時,也有人不喜歡吧?欣賞繪畫藝術,有時代的潮流性, 也有 個人的習慣性吧?

解放後那60 集 的連環畫--是個大工程,不太可能畫成彩色、立體的。也不可能一個人完成60集近6000張圖畫,於是,集體創作,那是解放後的“團結起來”才能做到美術出版工程。

這個時候,整體感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須的,否則的話,連續購買、閱讀的人,可能因為風格、造型不統一而看得眼花撩撩,放棄繼續閱讀和購買的慾望。

可是,幾百年來的三國繪畫,加上每個畫家自身的修養和個性,每個人都想表現自己的風格---在集體創作的時候,就成為了禁忌---於是,張大徑被“踢出”三國大家庭是必然的,也是合適的,但是,一點也不妨礙張大徑個人藝術的創作和發展,也不影響欣賞他個人風格的畫迷對他的一貫的支持和崇敬。


所有跟帖: 

看不見圖 -ymliu- 給 ymliu 發送悄悄話 ymli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09:48:26

可惜看不見圖 -軍大衣- 給 軍大衣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13:26: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