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把人文主義思想引入了藝術。把中世紀的符號式的神變成人間的神。在文藝複興之前,神是不應該具有人間的形象,所以是平麵的,千篇一律的符號。是思想的變化帶來了藝術的變化,於是有了寫實繪畫:解剖,光線,透視,個性。神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神。沒有人文主義的思想,技術的發展,是不可能有文藝複興的繪畫的。同樣沒有清教徒的改革運動,也不會有佛蘭德的繪畫的變化。沒有工業革命,科學的進展,印象派也不可能去考慮光與色的關係。二次大戰後的個人主義,使人們更關心自我,才有抽象藝術的蓬勃發展。表達取代了敘說。具體的藝術語言依然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思想的變化。有時藝術的思維超越了時代,不能被當代人接受,比如梵高。當人們還在用題材敘說故事,你怎麽能用色彩筆觸說話?當我們習慣於故事的敘說時,脫離了故事我們就感到無所適從。當我們終於理解了色彩的表現力,我們又不能理解扭曲帶來震撼,比如麵對Francis Bacon,。。。
每一次潮流都會有滯後的接受和反對,即使是我們今天所普遍欣賞的文藝複興,印象派。當年米開朗基羅的《末日審判》曾經被局部修改覆蓋,在今天來說豈不是侮辱大師? 羅丹的《巴爾紮克》曾被譏笑為麻袋裏的青蛙。印象派曾被譏笑為不會畫畫而不為法國沙龍,當年頂級的藝術權威,所接受。反而,布格羅曾被認為百年之後將被人們認為是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可是百年之後少有人知道他是誰,至少無法與眾多的19世紀畫家比肩。
新的思想不見得都會在曆史上留下痕跡。同樣不是所有的新的藝術形式都會長存。進了美術館的作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技法高超,或是美,而是他們在曆史上留下了足跡。他們改變了藝術的方向。Mark Rothko 的畫很多人都能畫出來,但是沒有人會收藏別人畫的同樣的畫。別人走過的路,你是不能留下新足跡的。收藏也好,拍賣也好,都不是為了“好”作品,而是為了一段曆史。至於曆史是誰寫的,那是另一個話題了。一個作品有沒有改變藝術的方向,隻有未來能夠驗證。
藝術的價值不在於技法,而在於超越時代的創造性。技法是每一代人都能學得,但創造力需要創造性的思維。列賓學院的學生的繪畫技法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畢業時在美術學位之外可以自動拿到古畫修複的證書。但是他們之中有多少成為成功的藝術家?
不是繪畫的問題,是世界觀的問題。沒有新的世界觀,藝術不會發展。而曆史的進展改變著人們的思想。
所有跟帖:
• 進了美術館的作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技法高超,或是美,而是他們在曆史上留下了足跡。他們改變了藝術的方向。——說得好啊 -幽幽茶香- ♂ (60 bytes) () 01/08/2015 postreply 12:19:52
• 精辟! -BenXuArtist- ♂ (0 bytes) () 01/08/2015 postreply 12:45:04
• 很同意! -linda2- ♀ (68 bytes) () 01/08/2015 postreply 20:47:31
• 您的觀點非常深刻,讀了讓人茅塞頓開! -Garbear1- ♂ (0 bytes) () 01/08/2015 postreply 21:15:39
• 是這樣的 -andrew0902- ♂ (0 bytes) () 01/09/2015 postreply 09: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