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館裏的莫迪裏阿尼

來源: 秋葉落無聲 2014-09-10 17:07: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36 bytes)

ZT 封麵圖片:Modiliani,《蓬巴度夫人》肖像

 

蒙馬特的眼神

蒙 馬特的小酒館裏,永遠不會少了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流連在聲色喧囂之中,內心卻孤獨得像一口幹了的井;他們既倔強又柔弱,既驕傲又卑微;他們天真得把生活 弄得一團糟,不斷地傷害著別人和自己,卻沒有誰忍心去責怪,是因為無法看他們那無辜而溫柔的眼神。而畢加索的朋友,特立獨行的莫迪裏阿尼,最喜歡刻畫這些 柔軟而迷惑的眼神,屬於蒙馬特的眼神。蜿蜒起伏的狹小街巷一定還記得,這個22歲時從意大利來此的年輕人有著深色的頭發和憂鬱的麵龐,他出身富有的銀行家 族,體內還流著哲學家斯賓諾莎的血,卻窮得連模特都請不起。

莫迪裏阿尼的情人珍妮·海布特

 

他在一個陌生人麵前坐下,用細長的手指把桌上的杯盤推向一邊,從口袋裏掏出小本子和鉛筆,不問對方同意就開始對著他畫。隻兩三分鍾工夫,便畫成一幅肖像。他簽上名,撕下本子,姿態優雅地遞到他的模特兒麵前:“這是您的了,換一杯味美思。”

莫迪裏阿尼經常得靠這種方法才有吃有喝。蒙帕納斯半數以上的小酒店都有他的素描。他不換吃喝時畫了畫就送人。有時也賣,隻要求幾個蘇一張。他窮,然而天性慷慨,他第一次遇見比他更窮的畢加索時,把身邊不多的錢悉數送給了他。

這個意大利人在咖啡館裏不畫畫時,會打開終日不離身的《神曲》,對著全體顧客聲情並茂地朗誦但丁的詩句。

 

蒙馬特爾的莫迪與蒙帕納斯的莫迪

莫 迪裏阿尼的繪畫沿用了他在雕刻藝術中的量感與線條相結合的造型方法,他吸收立體派的分析手法,把對象分解成幾個麵加以表現,但他並不把對象抽象化,而是完 全根據從對象得來的視覺感受,敏銳地刻畫出人物的個性。肖像和人體是莫迪裏阿尼最主要的繪畫題材,他的肖像畫有著統一的造型模式:被單純化的鵝蛋形或橢圓 形的臉部輪廓、細長的脖子、溜肩的軀體,都以明確的線條來勾畫。

 

有件事至今令人費解。莫迪住在蒙馬特爾時,溫和而有 禮,生活循規蹈矩,作品則平庸無奇,誰也看不出這位普通的青年畫家有一天會是個天才。但等1909年他住到蒙帕納斯以後,一個原先不貪杯的人突然酗酒吸 毒,脾氣暴躁。他生性豪放,不畏強暴,好打抱不平;常被警察因打架而抓去,他的作品卻一下子變得靈氣十足。據詩人薩爾蒙說,仿佛哪個神靈光臨過他的破畫 室,喚醒了他埋藏在心中的藝術天分。

 

 

編者注:莫迪裏阿尼的作品比較好辨認,他的特色是將人物形象變形拉縮成條狀,這是種從印象到抽象的過度形態。精華在於人物形象的神態,猶如從形體中抽出的靈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