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望: (1914-2001)字作家、迂公,號沙曲散人,天津市人。學識淵博,於經史、金石、詩詞、訓詁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鑒賞。擅長書法,諸體皆能,尤精於於隸書。初從《張遷碑》入手,繼涉《曹全碑》、《禮器碑》、《封龍山頌》、《開通褒斜道石刻》、《萊子侯刻石》、《朱君長題字》等碑刻,尤好摹《石門頌》,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書作體勢放縱,變化多端,波磔尤見功力,毫芒衄挫,行止有度,融篆、隸於一體,剛柔相濟,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及在報刊發表,並為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或被刻碑,有的被收入多種書法作品專集。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史研究館特邀館員。
龔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文物收藏鑒賞家,更是天津佛教界一位知名的居士。 1947年,老先生的家父仙逝。也許是機緣已到,從那時起先生與“佛”結緣。他說:“部部佛經,皆是勸人行善的知識。以做人為本,以做善事為基。”他認為:“多讀經是好事,問題是讀了能不能對自己有用、有益處,能不能對社會、對世人有用、有益處。我年輕時喜讀佛經經典,現在老朽了,隻注重佛學中樂善行善的本旨,佛學的善門常開,行善不容易啊。”
龔望老先生就是這樣弘揚了佛家的世間法,佛無處不在,佛就在心中。這也體現在他的學識見地和他的藝術品德上。他認為“欲高書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對於自己極高的書法造詣看得很淡,說:“古人就沒拿寫一筆好字當回事,可以說人人都會。試看漢人字跡,由廟堂以至於民間,隨便一寫,就有他的風格,就有耐人尋味的地方。古人看這事,太普通了,沒有什麽可貴重的。”對於有人求字,先生極樂意相送,他認為這是賜予自己的機緣。相送之後還常附一聲真誠的謝意。
“心跡雙清”,這是老先生在晚年所題,先生書此以“自遣”,實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進,嚴於自律,實踐了“雙清。,畫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鏡”的潔白心跡。
龔望老居士弘法利生善舉小紀
1947年,為了複興擴建大悲禪院,近代高僧偵虛法師應天津佛教界諸善知識約請主持重修大雄寶殿。不料開工時,突有社會局來人幹涉,言未起照。俠虛法師就委托龔望先生到社會局辦理,手續順利辦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生於天津長於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內外受到廣大僧俗的尊敬和讚揚。弘一法師圓寂後,作為他的故裏天津,卻沒有紀念的活動和遺跡保存,實為一憾事。龔望先生長久仰慕法師的德慧,1956年建議住持惠文法師在大悲院內設弘一法師紀念堂。其後,龔老先生主動捐贈藏品,親自與老先生一生弘揚佛法,善事多多。天津著名大悲禪院的複興擴建,院內的弘一法師紀念堂、恢虛法師舍利塔的建成,無不飽含了龔望老先生的散財舍物,出心出力的善施和佛心所向。先生布施,不求回報。天津大悲禪院的五位住持部與老先生關係極好。其中惠文方丈生前曾為老先生親筆寫下了這樣的對子:“莊嚴佛淨上,利樂諸有情;一味信前緣,萬般存此道”,正是對老先生一生修佛的勉勵與肯定。
“自覺胸中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龔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老人積極捐款捐物,凡遇貧、病、盲、聾、啞則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節之際,發起扶貧助困助殘活動,龔老都提前把一筆資金投入此項活動,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動。龔老一生到底為佛教為社會捐了多少錢物,他緘默不語,即是回答。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稱龔老為美髯公,佛教界則稱其為龔大菩薩。老先生應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