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燕》 油畫 潘嘉俊23歲成名作】

來源: 偃月劃戟 2014-07-10 22:12:5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083 bytes)






















影響一代人的《我是海燕》背後的故事
錄入時間:2013-05-06

    4月23日上午,潘嘉俊老師在廣東美術館人文圖書館會議室給廣大觀眾“講古”,講述“海燕”背後的故事。油畫《我是海燕》創作於1971年秋至1972年春,當時他還是個23歲的戰士,從未進過美術院校。這年9月,他跟隨廣州軍區“海上軍需服務隊”到萬山要塞體驗生活。

    見到海島上的線路維護兵為保證戰備線路暢通無阻,不畏艱險辛勞工作的情景,很受感動,就畫了張創作草圖,畫麵是礁石上兩個維護兵正在狂風惡浪中搶修電纜。但草圖沒能在美術學習班通過。大家認為,“修電纜”這個工作場麵過於專業,群眾看不懂。

    順著“電話線路”,潘嘉俊又重新構思,改成一個女兵在暴雨中攀電杆接線路;橫構圖改成豎構圖。並將視平線壓低,以突出人物“淩空”的感覺。潘嘉俊借來話務兵用的工具,一遍遍寫生。為表現濕衣服的質感,將自己的衣服淋濕了,拍下照片作參考。畫麵上的女兵,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寫生和所搜集到的一些圖片資料創作的。創作時沒用模特。

    《我是海燕》出名後,中央電視台拍專題新聞、八一電影製片廠拍《部隊生活簡報》卻要有潘嘉俊對著模特寫生的鏡頭。部隊趕緊從軍區通訊總站調來七八位女兵,開車送到廣州流花公園。她們擺好姿勢,潘嘉俊則作寫生狀,讓攝影機來拍攝。

    因為畫了《我是海燕》,正值韶華的潘嘉俊收到了不少女戰士的來信。這些信都是經軍區美術組轉交的。信一多,美術組緊張了;怕出“事”,於是就把這類信悄悄扣下了。來信中有沒有情書?潘嘉俊笑著說:“當時我隻是一個戰士,一心就想畫畫,別的什麽都不想。談戀愛還是五六年以後的事情了”。

    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和藝術成就,都很典型地反映了“文革”美術創作的時代特征:深入基層生活以收集素材,集思廣益以提煉主題,突出和謳歌主要英雄的典型形象。

    畫麵上這位在暴風雨中檢修通訊線路的女解放軍戰士,猶如勇敢搏擊風雨的海燕;作品的題目《我是海燕》更是這一作品畫題中的亮點——它既是話務兵的聯絡暗號,又有女戰士是暴風雨中的海燕的寓意。

    在1973年發表的一篇題為《暴風雨中的“海燕”》的評論文章中說:“天色的陰暗,暴雨的傾注,雷電的閃光等,都描繪得真實、自然,給人物形象以有力的烘托。惡劣的天氣所構成的艱苦環境,與人物鎮定自若、勇敢樂觀的神情和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經過作者精心刻畫的麵部,在冷色調的天空襯托下,顯得格外響亮突出。同時還運用了虛實對比,使畫麵層次分明,主體突出。例如把人物麵部的輪廓描繪得特別清晰,明暗對比強烈集中。”這些評論話語所表述的正是“文革”美術創作的典型審美理想。

注:《我是海燕》的相關資料

    《我是海燕》的畫麵上,一位解放軍女戰士在暴風雨中攀上電線杆檢修通訊線路,狂風中翻飛的軍用雨衣像展開的翅膀襯托著女戰士矯健的身影,猶如勇敢搏擊風雨的海燕。這是一件深受群眾喜愛,被大量刊登、出版和發行的作品。

    《我是海燕》創作於1971年秋至1972年春,當時的潘嘉俊是解放軍工程兵建築第225團的一名戰士。這幅油畫入選1972年全國美展和全軍美展,分別在中國美術館與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這幅油畫一經展出,即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等多家重要報刊登載,並被出版社印製大量單張在全國範圍出版發行,在社會上流行很廣。當年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專題和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部隊生活簡報第五輯》介紹了這幅作品和作者。 《我是海燕》還被送到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東歐國家展出。90年代出版的大型曆史資料圖冊《新中國大博覽》和《20世紀中國全紀錄》也收錄了這幅作品。

    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和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曾分別把《我是海燕》改編成女聲小組唱和舞蹈節目在舞台上演出。導演謝晉執導的故事片《青春》裏第一次上銀幕的女演員陳衝飾演主角,表現以為小啞巴康複後入伍當了話務兵,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裏搶修通訊線路,發出“我是海燕”的呼叫。

    這件幅經典之作,形象地展現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中青年人的精神麵貌和情感,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很多人都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的工作場所、房間甚至床頭,以此激勵自己到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一些部隊戰士、上山下鄉知青把這幅畫帖在自己的剪報或日記本上,有些女話務後把這幅畫的印刷品掛在電話班的機房裏。如抗日名將吉鴻昌將軍的外孫鄭吉安,就非常喜歡這幅畫,以此激勵自己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


油畫《我是海燕》的作者潘嘉俊為眾多藝術愛好者講述這張名作背後的故事


《我是海燕》作為廣東美術館建館以來借出參展率最高的作品之一,深受國內外美術館和藝術愛好者的喜愛


講座現場吸引眾多觀眾


年輕時的潘嘉俊


《我是海燕》的初稿——“修電纜”


《我是海燕》的原型——紅色女話務兵


影響一代人的《我是海燕》

廣東美術館人文圖書館












    • 潘嘉俊

             人物概述
             潘嘉俊1947年10月生於廣東南海。自幼酷愛美術。擅長油畫,兼事漫畫、插圖等。曾在湖南衡陽某部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編輯工作。現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參與多項全國性和廣東省的大型美術活動的策劃與組織。以油畫《我是海燕》名噪一時。主要作品有:《我是海燕》《挽回失去的青春》(合作)《1924·黃埔》《畫架前的李鐵夫》《聲聲入耳》等。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收藏。
       
             《我是海燕》
             人物“淩空”
             油畫《我是海燕》曾參加1972年全國美展,深受好評,現由中國美術館收藏。《我是海燕》創作於1971年秋至1972年春,當時潘嘉俊還是個23歲的戰士,從未進過美術院校。這年9月,他跟隨廣州軍區“海上軍需服務隊”到萬山要塞體驗生活。見到海島上的線路維護兵為保證戰備線路暢通無阻,不畏艱險辛勞工作的情景,很受感動,就畫了張創作草圖,畫麵是礁石上兩個維護兵正在狂風惡浪中搶修電纜。但草圖沒能在美術學習班通過。大家認為,“修電纜”這個工作場麵過於專業,群眾看不懂。順著“電話線路”,潘嘉俊又重新構思,改成一個女兵在暴雨中攀電杆接線路;橫構圖改成豎構圖。並將視平線壓低,以突出人物“淩空”的感覺。潘嘉俊借來話務兵用的工具,一遍遍寫生。為表現濕衣服的質感,將自己的衣服淋濕了,拍下照片作參考。畫麵上的女兵,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寫生和所搜集到的一些圖片資料創作的,沒用模特。
             女戰士來信
             

      《我是海燕》出名後,中央電視台拍專題新聞,八一電影製片廠拍《部隊生活簡報》卻要有潘嘉俊對著模特寫生的鏡頭。部隊趕緊從軍區通訊總站調來七八位女兵,開車送到廣州流花公園。她們擺好姿勢,潘嘉俊則作寫生狀,讓攝影機來拍攝……因為畫了《我是海燕》,正值韶華的潘嘉俊收到了不少女戰士的來信。這些信都是經軍區美術組轉交的。信一多,美術組緊張了;怕出“事”,於是就把這類信悄悄扣下了……來信中有沒有情書?潘嘉俊笑著說:“當時我隻是一個戰士,一心就想畫畫,別的什麽都不想。談戀愛還是五六年以後的事情了”。
              典型“文革”審美
             《我是海燕》的創作過程和藝術成就,都很典型地反映了“文革”美術創作的時代特征:深入基層生活以收集素材,集思廣益以提煉主題,突出和謳歌主要英雄的典型形象。畫麵上這位在暴風雨中檢修通訊線路的女解放軍戰士,猶如勇敢搏擊風雨的海燕;作品的題目《我是海燕》更是這一作品畫題中的亮點——它既是話務兵的聯絡暗號,又有女戰士是暴風雨中的海燕的寓意。1973年發表的一篇題為《暴風雨中的“海燕”》的評論文章中說:“天色的陰暗,暴雨的傾注,雷電的閃光等,都描繪得真實、自然,給人物形象以有力的烘托。惡劣的天氣所構成的艱苦環境,與人物鎮定自若、勇敢樂觀的神情和姿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過作者精心刻畫的麵部,在冷色調的天空襯托下,顯得格外響亮突出。同時還運用了虛實對比,使畫麵層次分明,主體突出。例如把人物麵部的輪廓描繪得特別清晰,明暗對比強烈集中。”這些評論話語所表述的正是“文革”美術創作的典型審美理想。
            

       
      《1924·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大閱兵
             1924年6月,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廣州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孫中山親任校總理,他在開學典禮上明確宣布辦校宗旨是“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之危亡”。實踐中,黃埔軍校也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四大著名軍校之一的黃埔軍校,帶給廣州人多少驕傲和自豪自不必言說,每一個生長、生活在南粵大地的華夏子民都有著黃埔情結,代代相傳,濃鬱而久長。
             對於潘嘉俊來說,他的黃埔情結似乎更加濃烈些,21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對軍事題材的創作格外有激情,“我熟悉黃埔軍校,並畫過有關的連環畫、單幅油畫和肖像畫”,他說,至今尚未出現一幅表現黃埔軍校曆史的大型美術作品,同時,“人們記憶中關於閱兵的場景作品也極少”,因此,“另辟蹊徑、獨樹一幟”成為潘嘉俊選題的立意。
             自評:勝在疏密有致
             剛剛完成畫作的潘嘉俊還未來得及與業界朋友切磋此次創作的得失,但他個人認為,他的《1924·黃埔軍校》之所以能脫穎而出,贏就贏在能把這許多紛繁複雜的形象和繪畫元素處理得“有疏有密、將油畫的層次感、空間感和節奏感表現得比較到位。”
       
       

       

       

       

       

    •  

所有跟帖: 

和那副“毛主席去安源"一樣,是一副政治色彩濃厚的宣傳畫,沒有多少藝術價值。 -browncup- 給 browncu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9:22:31

去安源 沒看出藝術的高超; 海燕 有捕獲力; 藝術價值, 不是小看你,你丫 根不懂, -偃月劃戟- 給 偃月劃戟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09:28:32

這個不能算是政治色彩濃厚的宣傳畫,因為它沒有生硬地要表現一個什麽主題。 -水中撈月- 給 水中撈月 發送悄悄話 水中撈月 的博客首頁 (366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11:09:12

"美術組緊張了;怕出“事”,於是就,,,"哈哈哈! -xiaolanwa- 給 xiaolanwa 發送悄悄話 xiaolanw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1/2014 postreply 20:16:26

安全帶位置搞笑,作者憑空想象,缺乏基本生活體驗。畫麵捕獲力感染力就免談了! -andrew0902- 給 andrew0902 發送悄悄話 andrew090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4/2014 postreply 08:24: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