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仲,1925年10月生於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寧家村,原名王黽,字黽子,筆名夜泊,號滕固詞人,晚號黽翁,室名潑墨齋。1942年考入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國畫係,曾師從邱石冥、吳鏡汀、容庚。
1945年畢業後由北平國立藝專墨畫科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係,學習年畫及油畫,同時也接受齊白石、黃賓虹、張伯英、徐悲鴻、李可染等人的指導,書法功底深厚,諸體皆善,尤長於行草書,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繪畫則以山水為主,精於書畫理論,著述甚豐,1953年在天津大學任美術課教師。
1978年,王學仲入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創作。1985年天津大學建成“王學仲藝術研究所”,任該所所長。1989年獲天津市魯迅文藝大獎。出版有:《書法舉要》、《中國畫學譜》、《王學仲美術論》、《王學仲書法論》、《王學仲書畫詩文集》、《夜泊畫集》等。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天津大學研究生院藝術研究所所長、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顧問、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藝術係教授、北京中國炎黃畫院副院長、天津畫院特聘畫師等職。1987年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滕州王學仲藝術館、曲阜王學仲畫館相繼建成,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不辭年高多病多次深入大西北,完成了西北係列巨作:《漢家陵闕》、《西夏王陵》、《騰格裏沙海》等作品。
王學仲先生的藝術譽滿國內外,但他的成才經曆卻是艱辛而漫長的。1925年10月23日,王學仲出生在中國山東省騰州市寧家村一個書香人家。5歲那年就跟著教書的父親上學,開始學寫毛筆字,一直練到17歲,其中還到處拜師訪友學習繪畫。後來,王學仲考取了北平京華美術學院國畫係,師從邱石冥、吳鏡汀、容庚、齊白石、黃賓虹等名師大家學習書畫。
1946年夏天,中國書畫名家徐悲鴻先生就任北平國立藝專校長。王學仲的才華得到了徐悲鴻先生的賞識,在徐先生的鼓勵下,王學仲來到北平國立藝專深造。
在藝專新生報到的那一天,有幾幅書詩畫一體的作品引起了徐悲鴻校長的關注。徐校長就對大家笑著說:“作者夜泊,他的詩、書、畫看去有些'怪',合稱‘三怪'如何?”。“夜泊”是王學仲的筆名。徐先生又轉臉對王學仲說:“‘怪'字的含義有貶也有褒,‘揚州八怪’不也是‘怪’嗎?你書畫有一些文人畫趣味,但還要下深功夫,要有時代的足印,要有事物的特征,還要有藝術家個人的麵貌”。當時徐悲鴻親自擔任油畫和國畫的教學工作,王學仲有幸在課堂聆聽他的教悔,課餘時間也經常到徐先生的家去拜師求教。有一次,王學仲帶著他自己寫的書法冊頁呈送給徐悲鴻先生指教。徐先生仔細審視之後,很是欣賞。他知道王學仲還有一個名字叫“呼延夜泊”,當即揮筆在冊頁上題寫道:“呼延生方在少年,其書得如是造詣,秉賦不凡,蓋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則近於北海,宋則山穀,明則倪文正、王覺斯,而非趙董世俗之姿可相並論也”!
1953年7月畢業離校的那天晚上,徐悲鴻還特意畫了一幅《奔馬圖》贈給王學仲,並叮囑他在藝術上要不斷進取。
王學仲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大學任教,一直工作到今天。其間他不但桃李滿天下,而且他的詩文書畫藝術也不斷成熟發展。正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評價的那樣“詩文書畫,四美俱臻”!
王學仲應邀去日本講學
王學仲的書畫藝術在日本很有影響。1981年9月王學仲先生應邀到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講學,開設的課程是大學生、研究生的必修課《書法》和選修課《中國畫》。由於王學仲在日本書畫藝術界的影響,他在日本的一些書畫界朋友專門投資建設了“王學仲藝術研究所”。
王學仲在日本講學時,在日本書畫界結交了不少朋友,和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2年元旦,師從王學仲的日本研究生鬆村一德請他去歧玉縣老家過新年。王先生一下車,鬆村的父母雙雙叩頭著地表示歡迎。元旦清晨,鬆村夫人買了五個紙條,請大家把各自內心的祈求寫在紙上。王學仲先生鄭重地寫上了“祝中日友誼長青”七個漢字,並將紙條虔誠地結紮在樹枝上。事隔兩年之後,鬆村一德訪華來拜見恩師時,王學仲問:“我掛的那個紙條,怕早被風雨打碎了吧?”鬆村笑著眨了眨眼說:“老師,你看我們三千日本青年又來到了中國,你的紙條和綠樹會永遠長青的!”
1983年7月,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畫廊舉辦了王學仲個人畫展。展覽中,王學仲先生接待了日本書畫界元老西川寧、“前衛派”首領宇野雪村,美術評論家桑原住雄等。這些日本書畫名家對王學仲的書法藝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然而令日本人民印象最深的是王學仲繪製的長5.9X4.4米的巨型壁畫《四季繁榮圖》。這是中日有關方麵專門請王學仲先生繪製的。這幅巨型壁畫於1983年7月28日日本東京上野火車站建站一百周年、中日友好十周年、東京上野火車站和北京火車站結為友好車站兩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在日本東京上野火車站大廳揭彩。
這副壁畫以中國泰山和日本富士山為背景,描繪出東京上野公園的四季美景。春天的“蝶舞櫻花”,夏日的“鯉戲碧荷”,還有秋高氣爽的“北雁紅葉”和冬令雅靜的“熊貓雪竹”。壁畫還繪有上野驛站百年前的舊貌,百位穿著中服或和服的中日曆史人物等等。畫的中央書寫著一首《上野驛站百年頌》的七絕詩,成為中日友好的見證和象征。
1992年9月15日中國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先生給王學仲寫信,向王先生敬求墨寶。王學仲鄭重地把自己創作的《狂草賦》長卷,連同他的《夜泊畫集》很快寄給了錢學森先生。錢學森寫來了感謝信。信中說:“讀先生《狂草賦》使我神思飛揚,如火箭升空,‘巡天遙看一千河’矣!故先生所贈書法將為我餘生中的精神食糧,受用不盡”。
王學仲曾獲得世界和平文化金獎、中國書法“蘭亭”終身成就獎。山東省曲阜市、江蘇徐州市銅山縣、山東省騰州市建了三個王學仲藝術館。
王學仲的名氣越來越大,可是他對名利看得很淡,在發展藝術方麵他十分慷慨。他曾向有關藝術館、博物館捐贈珍藏和名貴字畫700多件。他曾在山東騰州王學仲藝術館開館時捐獻了家藏的石器、青銅器、古陶等文物和唐伯虎、鄭板橋、徐悲鴻等名人字畫;1995年10月他又說服家人把祖傳畫像《敕牒家譜》和一套十二件的唐代陶俑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捐獻給了騰州藝術館。騰州市拿出200萬元人民幣對他表示酬謝,但王學仲卻分文不要。他說:“我沒有收,沒有收!好好建設藝術館就行了。因為我搞藝術不是為了錢,我覺得應該把藝術看作是一個人生最高的靈魂”!
歐風漢骨 東學西行
閱讀王學仲也必須從他的文化體係入手,這一體係是以中學作為人文精神的主體,建立在中西平等的基礎之上。這和他絕大部分生命時光處於一種上升的曆史時期關係很大。無論何種細部的失誤都無損新中國對於重新樹立民族自信心的幫助。在無所依傍中生存和發展當然比手捏美元要艱難困苦得多,同時也自尊和高貴得多。
王學仲先生在多種場合書寫自己的觀念:“歐風漢骨,東學西行”。語句直白,直白是一種才情,代表著自信。現在,當我們審視先生的主要創作成果山水畫,可以看到,這一觀念得到了完整的實踐;這種自信有著充分的理由。
作為詩人的王學仲帶著詩化的感受來描繪筆下的山川,象王小波所指出的,詩化的感受無所不在,堂皇正大的詩化作品總帶有叫人永難忘懷的感人韻律。在學仲先生的代表作品《漢家陵闕》中,空山無人,無樹,崚嶒的石頭肅穆莊嚴犬牙交錯地簇擁成無語山巒,遠山上隱隱綽綽一星半點的漢家陵闕屹立於無語斜陽中。這是對英雄主義時代的追懷和留戀,端凝而略帶傷感。空山無人,無樹,然而卻似有霍去病“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壯語的嫋嫋餘音,有千軍萬馬長嘶而過的背影,蹄下的滾滾煙塵尚未塵埃落定。這就不僅是傷感所能包容的了,也許曹孟德短歌行的氛圍更可作為相當的類比吧!悲而不頹,有激越沉雄的深厚情感孕藏其中,這就是王學仲高於一般山水畫家的地方,是詩人情懷的繪畫化。我們來看近時傑出的山水畫家,凡稱得上絕世風流者無不詩情濃鬱,傅抱石如李太白,繪事頗有“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的瀟灑氣派;陸儼少近蘇子瞻,雲水流走中唱大江東去,往赤壁西來……這正是中國繪畫所特有的韻味,和詩詞書法構成和諧統一的整體,永遠不能將其機械分離。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對王學仲先生的藝術和為人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王學仲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的一生遭遇過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他都走過來了。他在藝術的成就上,悲鴻說他的書法是了不起的。他後來的文人畫,我覺得也很有成就,很有意境。他在生病的晚年,還一直從事文化藝術活動,這種精神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