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與“蘇麻離青”

來源: 國公 2014-03-14 07:52: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4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國公 ] 在 2014-03-15 17:07:5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永樂青花瓷器

      鄭和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在這期間尤其發揮了重要作用,鄭和不僅給世界各國帶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時網羅回各國方物。對於瓷器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蘇麻離青料的引進,從而使青花瓷器在永、宣時期出現了獨特的風格。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多為伊斯蘭國家,為了適應外銷,在瓷器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蘭風格的造型和紋飾。於是,鄭和下西洋使得永宣青花瓷器在與伊斯蘭藝術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特色,被公認為我國製瓷史上的“青花瓷之冠”,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光輝。
    
      一明初的對外政策
    
      明洪武初年,太祖因東南海上勢力未靖,倭寇又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偶有出沒,故在沿海實行海禁。成祖登基後,針對“緣海軍民人等近年以來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國”,下令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1}。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2}。海禁政 策使得宋元以來發達的民間海外貿易迅速衰退。但明統治者又不甘心喪失其“天朝上國”、“世界中心”的地位,於是又實行了與海禁政策相配合的由官方控製的朝貢貿易。規定“凡外夷貢者,我朝皆設市舶司以領之…… 許帶方物,官設牙行與民貿易,謂之互市。是有貢船,既有互市,非入貢即不許其互市。”{3}其目的是造成“萬國來朝”、“四夷威服”的形象,同時作為“羈縻”手段籠絡海外諸國,造成有利於明朝安 全的國 際 環 境。通過一係列“厚往而薄來”的措施,吸引海外諸國紛紛前來朝貢貿易。在厲行海 禁的情況下,這是中國當時與海外諸國經濟往來的唯一渠道。但由於貢期、船數和貢道等的限製和其他原因,常出現缺貢不通的現象。所以明朝又不斷派出使臣出訪,攜帶大量貨物“賞賜”通好的國家,並帶回交易的貨物與受訪回贈的禮品,遊說受訪國派出使團免費搭船來朝。這一形式在鄭和下西洋間達到了高潮。鄭和下西洋打破了洪武時有來無往的局麵,使朝貢貿易更加開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明初海外貿易衰落對中外文化交流的部分影響,對促使中國與亞非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和貿易往來至關重要。在這當中,中國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日本當代著名學者三上次男在他的《陶瓷之路》中曾給瓷器以極高的評析,他認為“陶瓷是跨越中世紀東西方世界的一條友誼紐帶,同時也是一座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