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兄在《談談外銷瓷一》中談到:
早在十六,十七世紀,中國就出口了五彩瓷器,但是數量較少。到十七世紀早期,朝鮮工匠在日本生產出伊萬裏瓷器( Imari ) ,這種瓷器的特征主要是在釉下青花上加畫礬紅描金,在二次低溫燒製。在清初戰亂海禁期間,西方商人轉向日本購買瓷器,由於歐洲人更喜歡這類顏色鮮豔的瓷器,因此伊萬裏在歐洲大受歡迎,很快流行起來。
到康熙開海禁後,中國商人發現色彩鮮豔的伊萬裏瓷器的流行妨礙了中國傳統青花瓷器對歐洲的大量出口, 由於歐洲人喜愛色彩瑰麗的瓷器,歐洲市場上的彩瓷價格要比同類青花器高出 4 倍。 因此景德鎮的工匠很快就研製出了仿製的伊萬裏瓷。由於中國伊萬裏瓷的成品率高,價格便宜,於是很快就奪回了被占領的市場。不過由於伊萬裏瓷器是分兩次燒成,工藝複雜,因此 景德鎮又引進歐洲的琺琅彩,並加以改造,在康熙末期開始形成適合工匠彩繪的 “ 粉彩 ” ,同時還引進了西洋畫法。粉彩瓷器由於一次燒成,比伊萬裏瓷製作更為簡單,很快就開始取代了伊萬裏瓷器。到乾隆中期以前,中國基本上就停止生產伊萬裏瓷了。
西門藏品中中國伊萬裏瓷器的一個Version:描金壽字盤,有龍鳳圖案。寬31厘米。
回家路兄在《談談外銷瓷二》中·談到:
南京式樣( Nanking Pattern),這個式樣的瓷器往往是以山水樓閣紋為主,也有的西方學者把有幼苗狀邊飾或蜂巢狀邊飾,中心圖案為風景圖案的都叫南京式樣.。。。。。
南京式樣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些都被認為是南京運來的。一般來說西方人特指的南京式樣往往是指比較晚的瓷器(乾隆中期以後),但是從近些年打撈的沉船瓷器來看,這類風格在康熙晚期和雍正早期就已經形成,並且在乾隆中期以前,晚期,嘉慶晚到道光時期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而且這一式樣的形式和主題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局限在西方學者傳統的認識上。
西門藏品中南京式樣的一個Version。寬37.7厘米。
請回家路兄和文學城各路高人指點。西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