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最後的晚餐》 曾梵誌(1964年生)2001年作
右圖:《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1452年生)15世紀
時間:2013年10月15日晚 地點: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秋拍 曾梵誌《最後的晚餐》1.8億港元成交,創下亞洲當代藝術拍賣記錄。
這一消息傳來,大家反應是,曾梵誌相比於梵高,太命好了。至少他活著看到了自己的作品登上世界頂級舞台,並通過自己的作品過上了世界富豪的生活,許多死後才成名的大師們現在應該在雲端捶胸頓足、叩問蒼天吧!言歸正傳,讓我們來看看這幅畫:
畫作取材自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大師達芬奇的同名壁畫,但這幅作品把所有的宗教人物換上了戴上麵具的少先隊成員,係著紅領巾在桌前吃著西瓜。畫作捕捉了中國社會在1990年代經濟改革時期的麵貌改變,是當代中國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臉戴麵具、紅領巾繞頸的當代耶穌
在 原畫中,基督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之中有一個要出賣我”。而在曾梵誌的作品中,耶穌被一位帶著三條杠的大隊長所替代。在這裏,紅領巾是一種隱喻,代 表著共產主義理想;而這位大隊長則代表了最高政治權威。在所有出現的人物中,隻有耶穌的代表者是沒有表情,沒有笑容,沒有憤怒,也沒有悲傷。
帶著金色領帶的猶大
原 作中的猶大則被一位戴著金黃色西式領帶的人物飾演。金色領帶代表金錢,代表西方資本主義。打領帶是1980年代才開始在中國普及的。打領帶無疑是一個中國 社會變革的信號,對曾梵誌而言,這代表了對共產主義的背離。用鮮血然後的紅領巾,散著金光時髦的金領帶,多麽隱晦卻形象的比喻,小編確實佩服。
被徒手撥開的西瓜寓意血跡
曾 梵誌悄悄植入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原作中耶穌的聖杯麵包統統沒有了,替代的是一個個被徒手撥開的西瓜,切開西瓜的鮮紅的瓜瓤給人血與肉的印象,似乎是 在向人們訴說著一種無言的恐懼和暴力。每個人的雙手都沾滿了西瓜的瓢紅,互相推搡著。在曾梵誌的筆下,這代表了誰也無法做聖人,誰也無法在這個變革的大潮 中置身事外。
牆上的毛體書法
牆上的書法字很直觀地代表了這是一個中國的故事。而略懂書法的人可能會看出,這筆跡和毛體十分相似,可是就是看不出到底在寫什麽。小編解讀:“這裏在說明整個環境被一種無言的形態所籠罩。不用知其言,隻需知其形。”
名家大作,隻能解讀個片麵,更多的還需要藝術欣賞者自己去思考。在給大家略作解讀後,小編也在網上收集了一些相關趣聞,供大家八卦一下.
畫作原來的賣家是尤倫斯夫婦,這次買家據傳也是尤倫斯夫婦參股的一個畫廊,可見商業炒作意味的濃厚,所以我們不要看價格多少,多關注價值吧。曾梵誌為了最好地捕捉人物的神情,在香港請了13位學生更具達芬奇原作擺拍照片,最後在照片的基礎上設計了每個人物的造型。
(圖片及相關背景資料參考VOGUE時尚網曾梵誌專訪、蘇富比拍賣行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