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世界三大藝術展

本文內容已被 [ 電影資料館 ] 在 2013-10-18 11:15:1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喜歡時尚的你應該知曉五大時裝周,關注汽車的你理應了解五大車展。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三大藝術展你可知道呢?

 藝術界的世博會

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晨曦)

在上個月落幕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又有兩部中國電影《郊遊》和《瘋愛》參評、參映。中國電影人更是曾經在2005—2007年,連續3年斬獲金獅獎。在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和自豪時,你是否知道威尼斯電影節其實隻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分呢?

 


(威尼斯雙年展所包含的子類,電影隻是其一)

1893 年 4月19日,威尼斯市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策劃一個意大利的藝術雙年展,他的發起人正是當時的市長裏卡多·塞瓦提可。就這樣在1894年4月22日第一 界威尼斯雙年展拉開了帷幕。擁有百年曆史的威尼斯藝術節是歐洲最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一般分為國家館與主題館兩部分,主要展出當代藝術作品。

 


(王廣義在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

但我國在1980年首次參加該展時,卻是以“民間剪紙”示人;1982年則以“刺繡”亮相水城。 這些參展藝術品與雙年展宗旨和世界藝術潮流都顯得格格不入,也令雙年展組委會感到非常尷尬。直至2003年,我國政府才再次決定以國家身份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蔡國強裝置作品《收租院》)

盡管中國當代藝術在威尼斯雙年展上的起步和過程都可謂多舛,但是就如同威尼斯電影節成為中國影人的福地一樣,威尼斯藝術界也令許多中國藝術家一時間名聲大噪。王廣義、方力鈞、蔡國強、趙半狄等都在威尼斯大放異彩。

 

人少不見得力量小

德國卡賽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


(卡塞爾城俯瞰)

卡塞爾是德國中部的一座城市,20多萬的常住人口也就比中國一座大學城的人數稍多點。而這個小城能夠為世界所熟知,則是因為五年一度的德國卡塞爾文獻展。(說句題外話,上海的磁懸浮列車也由這裏製造的。)

 


(卡塞爾文獻展原址)

大 家可能對“文獻展”的命名感到困惑——為什麽藝術節卻冠以“文獻”二字?這就要追溯該展覽的起源了。文獻展的起緣原隻是當時德國聯邦園藝展的一個周邊活 動。由畫家卡塞爾及大學教授阿諾德·博德及其友人的提議,以“藝術朝聖者的麥加”的想法為起點,回顧、文件及改造形式呈現二十世紀初,近五十年藝術曆史的 進程。

 

(宋東的山丘)

在 卡塞爾文獻展總能看到當前風格和未來趨勢的折射。抽象的表現主義和色彩明快的波普藝術爭奇鬥豔,極簡主義也有一席之地。公眾既能見到相片真實主義的畫作, 也能在一望無際的裝置藝術、攝影和錄像藝術的海洋裏大開眼界。通過各種各樣的藝術媒介,文獻展表達自己對當前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的思考。


近 年來,卡塞爾文獻展同中國的關係日益接近。根據記錄,1972年第五屆文獻展導入了策展人哈洛德·舍曼首次邀請中國藝術家。不過最終,哈洛德所中意的《收 租院》沒能參加那次展覽。之後,從1997年第10屆文獻展開始,汪建偉、馮夢波、楊福東等中國當代藝術家陸續參展。逐漸地,中國藝術家呈現出一種不同於 西方藝術特征的作品,開始引起德國藝術界的注目。

 經濟與文化不對等之案例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


(聖保羅夜景)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文化潮流是否為世界所接受,往往取決於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麵的表現是否強勢。因為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龐大體量,和美式文化的在世界文明中的霸主地位,人們已經普遍認同了文化輸出與經濟地位的對等關係。可尚處在發展階段的巴西卻給出一個鮮活的反例。

 出生於意大利的蘇布理荷受威尼斯雙年展感召,於1951年在聖保羅舉辦第一屆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藝術活動,被視為聖保羅藝術文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像征,是巴西極少數具有世界格局與國際聲望的藝術展覽。

 

(盧昊的作品)

雙年展初期,正值西方現代文化充斥於拉丁美洲,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勃拉克的風格、紐約蘇荷區小巴黎藝術是藝術家抄襲的聖經。聖保羅雙年展立誌在混亂迷思中種植本土藝術種苗,和在西方強權文化外發掘可與其匹敵的化外天地。

 

(王功新作品《與夢有關》局部)

第 25屆雙年展的主題為“都市群像”。五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演繹了北京獨具的風格和魅力。王功新的錄像裝置《紅色大門》,盧昊《碰碰車》,顏磊的《國際通 道》,邱誌傑《門·臉》和曾浩的一組油畫以多種視覺形式表達了個人命運與社會機製的聯係,中國藝術中本土經驗與全球趨勢的矛盾,信息時代藝術媒體與藝術方 式變革的一致性,同時也提示出都市化進程對豐富中國當代藝術形態的作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