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誌最具標誌性的“麵具係列”的晚期作品,該作品以恢弘的氣勢捕捉了中國社會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時期的麵貌。
在前日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曾梵誌的《最後的晚餐》創下了世界中國當代藝術品最貴紀錄。當晚9點,《最後的晚餐》以1.6億港元落槌,這也是曾梵誌個人 的新紀錄。《最後的晚餐》以7000萬港元起價,經過長達20分鍾的拉鋸戰後以1.6億港元落槌。此前曾梵誌的世界拍賣紀錄為7536萬港元,拍賣前蘇富 比預估《最後的晚餐》能拍出超過8000萬港元。據了解,在曾梵誌作品創下個人成交新紀錄的同時,也刷新了此前張曉剛三聯作《生生息息之愛》的世界最貴中 國當代藝術品紀錄。
《最後的晚餐》問鼎首個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作品
前日,蘇富比進入亞洲40周年晚間拍賣舉槌,多件拍品刷新拍賣紀錄。其中,曾梵誌《最後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成為首件過億的亞洲當代藝術品;趙無極《15.01.82(三聯作)》刷新趙無極個人拍賣紀錄。
當晚,著名當代藝術家曾梵誌《最後的晚餐》掀起了整場拍賣的高潮。該作品以7000萬港元起拍,現場買家舉到1億港元後,電話委托追至1.1億港元,之 後經過十幾輪的叫價,現場掌聲數次響起,而價格一路飆升至1.6億港元並最終落槌,成交價達1.8044億港元不僅刷新其個人紀錄,也成功問鼎首個過億元 的亞洲當代藝術作品。
《最後的晚餐》創作於2001年,是曾梵誌最具標誌性的“麵具係列”的晚期作品,該作品創作完成後直接被著名收藏家尤倫斯夫婦收入囊中,為了支持蘇富比 亞洲40周年特別被拿出參加拍賣。該作品取材於達芬奇的同名作品,以恢弘的氣勢捕捉了中國社會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時期的麵貌,是當代中國藝術中極具 代表性的一件作品。
去年,當人們開始期待中國當代藝術品即將進入億元時代時,市場出現滑鐵盧,不僅作品價格大幅下滑,而且流拍率較高。而此次拍賣結果也讓很多在現場的人頗感興奮,很多藏家認為,精品就應該拍出好價格。
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拍賣結束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中國當代甚至亞洲當代藝術終於邁入億元大關。之前雖然預期會希望破大關,但沒想到這麽高。因為這件作品起拍金額較高、作品尺幅較大,所以有意向的藏家不多。”林家如說。
業內評說
作品基於自身生活經驗,以細膩的技法呈現藝術魅力
生於1964年的武漢籍畫家曾梵誌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係。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受到美術機構和評論家的廣泛推崇。相關評論認為,他的作品基於自身的生活經驗,觀察社會、審度內心,又以出眾細膩的技法呈現藝術魅力。
對此破紀錄的天價,“不一藝術”藝術總監何瑩指出,任何板塊裏最好的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價格,總是會不斷增長。“曾梵誌無疑是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最受東西 方藝術市場和藏家認可的藝術家,而且除了繪畫實力,他本人也頗具商業敏感性,《最後的晚餐》又是他的頂級佳作,這個價格屬於合理。”她說。
“資本追逐藝術是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地位的信心,和對藝術作品的認同。”99藝術網董事長兼CEO楊凱說,“香港秋拍首日整體表現很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說明中國經濟開始穩步上升,大家對藝術品的認同也更加強烈。”
曾梵誌
個人故事
曾在漢正街倒賣服裝,讀書時就是最富有的學生
如果用金錢衡量一名畫家的作品價值,曾梵誌無疑是當代中國最有價值的畫家之一。不過,曾梵誌自己說,“別,別談錢,我不想這一串串的數字給別人太大的壓力,畫家應該有更高的理想與追求。”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50—150元之間。父母給了曾梵誌每月100元,可這對於他,遠遠不夠。喜歡創新的他總是嚐試不同的繪畫材料,材料費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
於是,和現在的許多學生一樣,一到假期,曾梵誌就出去做兼職,拉廣告、做小設計,還到漢正街倒賣服裝,一個假期可賺500多元。“這在時可不是小數目,所以,我在同學中是最富有的。”曾梵誌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
回到學校,曾梵誌將這些錢都用在繪畫上,他買30元/米的亞麻布,一買就是10米,在上麵作畫。這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那時許多人還舍不得穿亞麻的衣服,即便是學油畫的同學也不理解。
但是現在看來,曾梵誌認為很值,不同材料上的畫作,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那些在亞麻布等好材料上的繪畫作品,保存至今仍完好。
曾梵誌,1964年生於武漢,1991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係。中國當代最有價值的藝術家之一。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他的一幅畫《麵具係 列No.6》以7536萬港幣成交,創下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2009年,世界知名藝術網站Artprice公布了當代藝術家拍賣價格 500強名單,曾梵誌位列世界第六,中國第一。2013年10月,在蘇富比進入亞洲40周年晚間拍賣會上,其作品《最後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成為 首件過億的亞洲當代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