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宋徽宗千字文假的?
![]() |
上海博物館藏《瘦金千字文》 局部 (右)
![]() |
![]() |
![]() |
![]() |
一件被稱為宋徽宗趙佶瘦金體《瘦金千字文》的書法作品1月2日在深圳拍出了1.4億元的高價。此前據深圳媒體報道,去年年末有關“宋徽宗《瘦金千字文》現身鵬城”的消息刊出後,當時便有許多人對其真偽表示了質疑。確實,這冊《瘦金千字文》距今已經900多年的曆史,過去很少被人提及,在這次的拍賣會上突然橫空出世,難免讓人心存疑慮。
宋徽宗瘦金體《瘦金千字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赫赫名跡,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縱30.9厘米、橫322.1厘米,朱絲界欄,素箋本,書法落款為“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並有大量鑒藏印如“乾隆禦覽之寶”、“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安儀周家珍藏”等。
上拍的《瘦金體千字文》書法的落款為“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證明該作品是宋徽宗賜給北宋權宦童貫的。對此說法,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單國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確實是趙佶賜與童貫的書法作品,但隻有一件,而且收藏於上海博物館,他從未聽說過有兩件,在深圳拍出的這件作品應當是贗品或臨摹品,“現在假拍與贗品很多,做局也很多,很難說。”
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的藝術總監劉沫林事後則力證此作品為真跡,稱清乾隆帝曾收藏此寶,但“後來因為常有人議論這是亡國之君所寫,乾隆有些忌諱,漸漸疏遠,可能也是這套《瘦金千字文》再度流出宮廷的原因之一”。同時,劉沫林還舉出了吳湖帆、徐邦達、郭沫若等人的印章為證。拍賣方稱拍出的這套《瘦金千字文》是宋徽宗在1104年所作,其所用的紙張為宮廷專供,呈淡黃色,曆經千年仍保存完好。
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方麵還稱其拍賣的《瘦金千字文》,此冊用筆瘦勁、挺拔、舒展、遒麗,橫劃收筆帶鉤,豎下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飛動而幹脆,靈動娟麗,有歡暢流利之感。確實是宋徽宗的真跡。
對於這一拍品的來源,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劉沫林說:“這件拍品是2009年我從巴蜀之地的個人藏家手中征集到的,經曆2年的時間考證後才上拍,當時我們看到拍品也陷入迷茫,因為整個北宋滅亡之後,這件拍品進入民間, 到乾隆從民間征回宮中,長達七百年左右的時間,已經很難找到傳承脈絡,所以我們請了對書畫鑒定有特長的人分別研究。”對於拍品與上海博物館藏品相同,他說,“上海博物館的藏品是手卷,我們的拍品是冊頁。雖然寫的內容都是《瘦金千字文》,但是完全不同的形式。”他同時強調,這件作品有吳湖帆、徐邦達、郭沫若等人的印章。
對於這件拍品經由什麽專家鑒定,劉沫林表示不能透露。
一位書畫界資深人士表示,這件被拍賣的所謂宋徽宗《瘦金千字文》疑點極多,其中最有力一點:如果同是乾隆收藏,則清宮勢必會有記錄,但目前有記錄的隻有上海博物館的作品,而且對於這一書法的鑒定,廣東這家拍賣公司目前基本在自說自話,尚未看見有業內認可的書畫鑒定學者的發言。至於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所稱的紙張為宋紙等,且不論是否宋紙,即使是宋紙,也完全可以請人在舊紙上臨摹。
其實,對於讀者來說,尤其是對於喜愛書法的讀者來說,這倒是個考證眼力的好機會——稍懂行者都知道:臨摹隻能做到“形似”,卻無論如何不能“神似”。對於上海博物館藏《瘦金千字文》,誠如書畫鑒定家楊仁愷先生所雲:“其結體疏朗端正,下筆尖而重,行筆細而勁,撇捺出筆鋒而利,橫豎收筆頓而鈞,整體道麗瘦硬。”而拍賣的這件《瘦金千字文》,用筆浮滑輕飄,局促小氣,隨處可見,而轉折處交代不清,所有的捺都軟弱無比,隻能說,“模仿者已經盡力了”。
由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主辦的“清花歲月”跨年拍賣會在深圳舉辦,其中一件宋徽宗《瘦金千字文》書法作品拍出了1.4億元天價。然而,時隔僅一日,便有人質疑這件書法作品的真偽。最“要命”的是,質疑者不是普通專家,而是收藏有宋徽宗《瘦金千字文》唯一真跡的上海博物館!拍賣方則稱“上海博物館的藏品是手卷,我們的拍品是冊頁。雖然寫的內容都是《瘦金千字文》,但是完全不同的形式”。
柳林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