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軍對自己畫的解讀 - 節選自新浪

冷軍認為油畫的表現力是其它畫種無法比擬的,其琺琅彩般的質地甚至是可以“挖下來”一塊做“寶石”。而少女皮膚下湧動的青春活力所閃耀的光芒,則是隻有油畫這樣的材質和表現力才能表達的一種裹挾體溫的、恍如血液流動的生命之美。

最重要的是顏色

  作為當代中國“超寫實主義”的領軍人物,冷軍筆下的細膩之冷峻叫人讚歎。如果說“寫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追求的是某種意義上的準確,那麽“超寫 實”應該何如呢?談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攝影”,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再"準確"、再“像”的繪畫作品也“像”不過照片,再纖毫畢現的精密寫實也難敵機 械原理下絕對忠於現實的化學顯影或數碼成像。而與“像不像”並列的問題在於,畫的再“像”究竟有什麽意義?冷軍說在他看來,“像不像”或者“精細不精細” 不是什麽關鍵性的問題,甚至與藝術的關係都不大。藝術是感覺上的加工或表達,怎樣加工和怎樣表達才是第一要務,沒有表達就沒有藝術!而油畫的第一要素其實 是色彩的表達,第二是層次的展現,第三才是精確地加工,同時要由必不可少的“繪畫性”將以上三者完美串聯,這又要牽扯出畫家自身的審美境界和趣味修養,油 畫材質的獨特美感和表達力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色彩”的表達被冷軍毫不猶豫地視為油畫藝術的靈魂。從2004年,冷軍開始為這一理念創作出一係列以年 輕女性為表現對象並令他在繪畫界之外聲名鵲起的作品。他說年輕女性的膚色跟其它所有物質都有所不同,那不僅僅是一種青春的色彩,而是一種透露著血液流動和 體溫的流動“光彩”,同時,人審視人獨具的敏感也提供了觀察其它事物顏色變化所難以企及的天然優勢,於是在女孩的肉色肌膚之下,血液微循環帶來充滿層次與 變動的膚色變化在冷軍筆下把油畫材質的美感和表達力達到峰值,而這種經由反複的色彩堆砌得到的對肌膚下潛流暗湧動態的把握,這種獲益於畫家視覺和油畫材料 獨特質感的個人化表達,即所謂的"光彩照人"的視覺效果是攝影無論如何不可能達到的!

  有因於此,冷軍並不希望被“隨便學習”和模仿,主要因為“難度太大”。畫麵色彩、層次、質感、造型、審美趣味及繪畫性等諸多因素缺一不可,一旦 失位就會墮入“行貨”,或是一張放大的照片,畫照片沒有意義,畫的像照片同樣沒有意義,繪畫不是一種“照抄”的機械模仿,而是一種由“繪畫性”修飾著的情 感和對“美”的有效表達,這牽扯諸多的要素。有朋友將冷軍的畫形容是刀鋒上的舞蹈稍不留神便是萬丈深淵,我想看過冷軍油畫原作的朋友會感同身受!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