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一篇評論專門說他的,我覺得說的比較中肯,可以值得一看。

本文內容已被 [ 江畔小胖子 ] 在 2013-04-17 05:42:3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刀筆相輝映 書印兩豪雄

---------朱成國及其書法篆刻藝術簡論

董文

自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26年來,隨著各種展覽、交流、出版、教學等活動的廣泛展開,遼寧書法家群體的實力,愈來愈為當代中國書壇所矚目。就全國書法界而言,進入第一層次,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遼寧實力派書法家隊伍中,朱成國應當是一位代表性的人物。
朱成國30餘年鍾情於翰墨,跋涉於碑山印海之中,摒除塵世名利的喧囂誘惑,孜孜矻矻在勤奮艱苦的曆練中,矢誌不渝地刀耕筆耘。他由技而藝,由藝而道,漸次遞進,憑著無怨無悔上下求索的堅毅定力,終於以獨樹一幟的書法和篆刻藝術,展示了自己“遊於藝”而成於斯的顯著成就。遠在1985年,朱成國即獲得遼寧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優秀文藝作品獎”,這是省級最高文藝作品獎,當年的朱成國年僅35歲。這一殊榮的獲得,為他以後至今20餘年的藝術創作進取起到了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此後,他屢屢參加省及全國各類書法篆刻展覽。朱成國的名字逐漸被當代書界印壇所熟知。


朱成國的書法藝術,以篆、隸成就最大。故本文重點以篆、隸分類評論。成國篆書尤以大篆為主。大篆主要體現在商周時期的金屬器物上,或謂之金文。迄今已出土的4000件銅器上的銘文,為曆代學書者提供了大量的實物範本。“商周尚象”的時尚,表現出書法處於自然狀態時期人們對文字的群體審美意識。成國學篆,遠溯三代,遙接古風,近取清季,參以變化。他從古意斑斕的鍾、鼎、盤、彝中,品味那種因“類物象形”的漢字所具有的“奇古神秘、威嚴猙獰、粗獷凝重、幽深莫測的群體風格美”。他沉緬於《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牆盤》等經典巨製銘文中,拂去曆史的風古礪蝕,接近古人那種無意因雕飾卻渾樸奇古精美絕倫的漢字藝術形象。他從筆勢、筆法、筆力、結字、意象、風神等諸本體的研讀中,察之求精,擬之取似,以“察”鍛煉眼力、心力,以“擬”提高手力、法度。30多個春秋,他臨寫的金文,不下千百遍,積累了以中鋒為主獨開篆書生麵的筆下功力。觀賞成國揮筆時,他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大篆熔於一爐,在不悖“篆尚婉而通”古訓的同時,萬毫齊力,鋒藏畫中,遲速得宜,沉穩而勁澀,圓勁而挺拔,在古拙粗獷中散漫著大將之風。成國篆書或清峭奇偉,縱肆開張;或平正端莊,質樸凝重;或雄放灑脫,真率疏放。在總的整齊規矩的前提下,形成了自己雄強渾厚、古拙粗獷、樸茂自然的主導風格。
中國書法最講究氣息、氣味、氣韻。這種氣息是蘊含於作品內的生命之氣,是一種意氣、骨氣等精神氣象,是觀賞者對書家創作中具有生命意味的審美觀照中可感受卻難以言傳的氣息,這是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所以能感人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一個重要方麵。中國書法之氣,主要分為書卷氣與金石氣。書卷氣是一種以“雅逸”為基調的蘊含著文人氣質的妍媚、閑雅、秀逸、和婉諸形態的優美的審美範疇。而成國走的是另一條路。他數十年研習古器銘文,神接古人,深刻地涵泳玩味那種在朦朧美和滄桑感中,呈現沉澀樸拙而又圓通暢達的藝術審美意境,那種隻有天人合一才能自然生成的以“樸拙”為基調,富有質感、澀感、韻律感和力度感的金石氣韻。成國的篆隸融合了高古、樸拙、雄渾、堅峻等壯美形態,在這樣一種審美範疇中,充溢著中華民族精神氣骨的金石氣。



碑海浩瀚,金石汪洋。“秦漢尚勢”,故字態多出以逸宕飛動。成國長期習篆的同時,揀選漢碑中之精品,一一心摹手追,隸書亦自成風貌。他將《開通褒斜道刻石》的篆勢隸韻,細而勁、質而綺、臒而腴的高古之風;《石門頌》的畫如鐵線,瘦勁血華,閑雲野鶴般的縱橫恣肆、空靈逸宕,以及竹木意趣;《乙瑛碑》骨肉停勻,端莊肅穆;《禮器碑》出奇險於平正,寓疏秀於嚴密的文靜溫雅;《張遷碑》的樸茂高古、雄厚意氣;《史晨碑》雍容典雅、委婉秀麗的風神;《衡方碑》的古樸蒼拙,雄健豐腴的儀態;以及《西狹頌》渾穆開張、天真爛漫的意趣;《封龍山頌》遒勁豪放,開張雄闊的氣魄……他廣征之,博取之,兼收並蓄,他不拘泥於筆筆出於何碑何派,求取的是整體的意象、氣韻、意趣,在法的統攝下,筆下方圓並用、曲直相參,藏露結合,或出以凝重端莊,或出以靜穆高古,或出以豪邁縱恣,一幅一貌,百幅百變,力戒雷同,在每幅作品中力圖真正體現“創作”的文化意蘊。
篆、隸同楷書一樣,是“居靜以治動”的書體,易於表現功力,難於表現性情,易於表現形質,難於表現神采。南齊王僧虔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筆意讚》)成國諳熟此道,他筆下的篆、隸不斤斤於點畫外形的酷似,不把創作的著眼點放在為法而法上,隨著時空的轉換,運筆落墨節奏的變化,突出的是主體情誌的表達,因而抒情意味頗為難能地表現出來。成國筆下的點線組合,是一種既古意盎然,又新意迭出,充滿了鮮明個性的篆隸,是在現代藝術語境中對古代經典的獨特解讀後的翻然新變,是我們可以感喟曆史的滄桑之後又喜獲新奇的雙重審美關照。可以看出,成國的篆、隸創作不是因襲前人一成不變的拜古主義,不是以傳移摹寫再現古法而沾沾自喜的書奴。而是化古為我、化古出新,體現自己對自然、藝術、人生思考後付諸筆下的審美意象創造。
考察成國的藝術創作我們發現,他不偏執地一味追求某種單一的技巧表現,善於將自己獨特的美學思考、藝術感悟,指導於書法實踐。他以辨證的精神統攝技巧,在製造矛盾並解決矛盾的創造性思維中達到較完美的境界。如工與拙的統一,以不工求工;收與放的統一,嚴謹與豪放的自然和諧;生與熟的統一,引發一幅一個新的境界;正與奇的統一,寓險絕於平正;剛與柔的統一,“剛健含婀娜”;美與醜的統一,把握“質”與“妍”的轉化;雅與俗的統一,在經典碑學與民間書法的滲融中自樹新風,使出渾身解數,充分表現出書法家“藝術質力量”的豐富性。
有人說,成國書法致力於碑學,如果能從帖學上也下一番功夫,一定會更加如何如何。這裏提出了一個書法學習走什麽路子的問題。現當代書法確有碑帖結合之論,以為隻有碑帖結合才能優勢互補達到完美。實則不然。碑與帖是兩條路,千古傳承已各成體係,可以互相借鑒、融合,但非必須如此。且不說書法史上,一生專工碑學或帖學者代不乏人,僅現當代堅守碑學而卓有建樹者可以一一數來。僅以篆學為例,吳昌碩、齊白石、羅振玉、章炳麟、王福庵、陸維釗、劉自櫝、康殷等名家均足資楷模。由此觀之,以篆、隸起家完全可以自成麵貌,成國大可不必硬去旁涉帖學。事實上,碑學一脈,經典深沉,終生研習難以窮盡。環顧當代書家中,真正碑帖結合得十分成功者能有幾人?
成國亦能行草。飛動流暢的筆意,以其豐富性和抒情性擴大了書法的表現領域,“居動以治靜”的行草與其“居靜以治動”的篆、隸動靜結合,互相映照、互為補益。筆者認為,依成國的基礎、筆路和適宜風格,建議去多寫一些與其主導書體篆、隸密切相關的章草或小草,如是則篆、隸、草三體相近相通,且從書法衍變、筆法、筆意、結構等,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國不妨一試。



成國同時是一位頗有成就的篆刻家。篆刻(治印)是以刀代筆布漢字於金石之上的鐫刻藝術。貴在方寸之間極盡變化,朱白陰陽之間,以小見大得萬千氣象。其中,“寫”的意味醇醨深淺,設計(經營位置)的是否獨具匠心,刀法是否純熟到渾然天成,都關係到篆刻的品位和格調。與其書法一樣,成國的篆刻也經曆了擬古——化古——出新的漸進過程,這同樣是一個漫長的艱苦曆練。成國遠溯秦漢,近承明清,宗前人法式,得近人孳乳,尤其自明迄今之皖、歙、浙、鄧、黟、吳、趙諸派,深研細品,擇適已者而從之,因此夯實根基,力求刀下淵源有自,藉古之法,達我之意。成國有深厚的篆書功力,故其運刀如行筆,刃下如裹鋒毫,一刀入石,則指、腕、肘合力並用,重推輕拈,刻之鑿之,或單或雙,或切或衝,中側隨意,順逆自如。大膽走刀,如壯士舞劍,氣勢恢宏,絕無遲滯;細心收拾,如繡女持針,纖毫精工,無微不至,浮沉宛轉,心手相應。篆刻章法設計是否獨具匠心,直接關係到審美效果。所謂方寸之間變化無窮,是篆刻藝術的美感所在,也是篆刻藝術形式美的法則。成國治印時苦心設計,舉凡輕重平衡,粗細諧和;筆畫繁簡,增損變易;字勢方正,屈伸相救;上下左右,伸縮挪讓;向背起伏,空處承應;平正周轉,巧拙變化……至於虛實黑白,更是因石布白,就形造勢,善於變化卻能得自然之致。觀其白文蒼古樸厚,朱文細活宛轉,一印一麵,殊少雷同。其姓名印、齋館別號印、收藏鑒賞印、吉語印等尤為別出心裁,在彰顯治印功力的同時,也難能可貴地借漢字的物質載體,傳達出自己的藝術情愫和審美感受,故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總而言之,成國篆刻一如其篆、隸之書,風格雄渾古樸、氣息高古,拙中見巧,功力深厚,具有著我即是我迥異他人的鮮明的個性特征。


書法和篆刻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不僅是技藝的展示,這種生命意味的形式,最能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藝術的創作者更需要有見識和學養的支撐。蘇軾曾以書家的成功實踐,從心、目、手的角度道出個中三昧:“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東坡題跋》)成國誌學伊始,他便在臨池揮毫的同時,努力選學與書法、篆刻相關的古今典籍,如《說文解字序》、《字正初編》、《中國文字學》、《說文解字通論》和《金文編》、《甲骨文編》、《漢印文字征》、《古璽文編》等,以及古今大量的印譜、碑帖,他一字字研讀,一方方解析,如親近古人麵聆教誨,蠶食桑葉一般漸進。如此“操千曲”、“觀千劍”,才能積年累月由量變到質變,才有筆下、刀下“曉聲”、“識器”後的自由揮運。
在浮躁的商品經濟社會中,原本澄心明性聖潔高雅的書壇,很難成為一塊不被汙染的淨土。新時期的書家最可貴的是應持有一種不為時尚左右,不隨人俯仰的專致藝術的定力。定力,本佛教語,意指堅信精進、專忍堅定之心。而當下的書家欲成大事業、大成就,必須“致虛極,守靜篤”,具備這種精神、品質,才能不觀風向,不看潮流,耐得住寂寞甚至清貧,守住自己的家園,在藝術進取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這就更要書家在錘煉藝術的同時磨煉自己的意誌、心性、思想情感和心靈境界。老話說“字如其人”。書法藝術所以恒久不衰,其中書法脫離實用,在技藝之外能抒情達意,提升為“道”而折射精神,這是書家與鑒賞接受者的美感本源之一。成國30年持之以恒,淡泊名利,我行我素,定力非凡,因此他的成功也在情理之中了。
成國年屆天命之年,正處於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藝無止境。這時期收獲與播種相接,成就與起步並重。長期的創作形成了藝術思維定勢,一方麵為其風格形成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麵既成的風格又很容易成為固步自封難以創新求變的桎梏。衷心希望成國在今後的創作中,橫向上眼界再開闊一些,多元取向吸納百家,兼蓄古今。縱向上進一步錘煉和提高字外、印外之功,多汲取姊妹藝術的滋養,“積學以儲寶”。技巧上再穩健一些,從精美中求豪放,深厚中求新變。相信不久,我們一定會看到超越自我的成國先生,會以更高格調和品位的書法與篆刻創作的雙豐收,向這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向喜愛他藝術的廣大朋友們作全方位的展示。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二00七年三月五日
沈陽百年不遇的暴風雪之夜於抱樸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