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要看工農兵的朝氣,可能得去平壤街頭看宣傳畫報:)
摘錄兩段陳丹青的民國範兒,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另一幅照片是美國記者1949年拍的上海蘇州河邊棚戶人家的中年婦女——上海沒有比住河邊棚戶更底層的人了,小學裏有錢孩子罵人,就說他家是棚戶區 ——可你瞧那女子,幹幹淨淨,頭發用水油蓖過,梳得一絲不苟,很好看的發髻,雙手正在衣襟扣那斜到腋窩的盤扣,給太陽照得眯眼,麵容飽滿好看,甚至有點富泰,一點不賤、不自卑。現在瞧見農民工和城管隊動輒毆打的盲流,我就想起小時候鄰居窮人家規矩,平時出來頭發梳梳好,衣服整齊,幹淨見人。真的,那位棚戶女子立即叫她扮演宋慶齡,雖不合格,也比《建國大業》裏的國母更對。不是演員不好,是沒見過民國婦人的起坐言談,即便裝扮都到位,還是沒感覺。我記得直到文革前,隨便哪個販夫走卒都是有模有樣,小職員之類,頭發中間分條頭路,像周立波那樣梳得精光。文革開始人鬥人,全瘋了,那才叫斯文掃地,不顧顏麵——從此中國人的模樣,江河日下,不可收拾了。
民國時代的商人、教授、文員、流氓、工農、女性,甚至兒童……各有範兒,山東出版的《老照片》提供了豐富的影像資料,大致是民初到三十年代,民國風最鮮明,四十到六十年代進入模糊期,形神扮相多有重合,文革到八十年代,民國氣完全消失,代之以共和國類型。我聽美國學者說,文化人類學家曾用人物影像作世界範圍各區域調查,以百年為跨度,研究現代化過程中人的麵相、精神和氣質,據說中國人的臉百年變異最巨大,最深刻,前後難以辨認銜接。可惜我無法找到這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