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經驗”是否可以借鑒“外在經驗”?(李叔同與徐悲鴻)

來源: 江上一郎 2013-03-02 16:40: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14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江上一郎 ] 在 2013-03-09 20:39: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應該可以的吧?,比如演殺人的演員,不必真去殺人;創作董存瑞,無須以身試法--不過,適當的檢驗和印證--還是需要的。

 

弘一法師的孫女親自聽到徐悲鴻的遺孀梁靜文女士對她說徐悲鴻與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故事:

 

”zt)在我祖父出家後,徐悲鴻先生曾多次進山看望我祖父。一次徐悲鴻先生突然發現山上已經枯死多年的樹枝,發

 

出新嫩的綠芽,很納悶,便問我祖父"此樹發芽,因為您――一位高僧來到此山中,感動了這棵枯樹,它便起死回

 

生"。祖父說:"不是的,是我每天為它澆水,它才慢慢活起來的。"


   還有一次,徐悲鴻先生又來看望我祖父,他看見一隻猛獸在我袓父跟前走來走去,沒有傷害人的意思,很感

 

到奇怪,便問:"早先它被別人擒住,而我又把它放了,因此它不會傷害我。".(zt)

 

李莉娟女士沒見過自己的祖父,廖靜文女士也沒見過弘一大師---她嫁給徐悲鴻的時候,弘一大師已經圓寂了--那

 

麽,這兩個故事,應該是徐悲鴻講給廖靜文聽的吧?

 

現在,我們來看看徐悲鴻的白底黑字--這是他在新加坡時期,因人邀請為弘一大師畫油畫肖像(圖一)

 



徐悲鴻1939在新加坡畫的弘一大師油畫肖像




隻是 “愛好”、"不專業“的自畫像--李叔同 1911年於日
--------------------------------------------------------------------------







----8年後留下的墨跡:(zt)

早歲識陳君師曾聞知今弘一大師為人,心竊慕之。顧我之所以慕者,正從師今日視若敝屣之書之畫也。悲鴻不佞,

直今日尚沉緬於色相之中,不能自拔。於五六年前,且懇知友丏師書法,鈍根之人日是以惑溺,愧於師書中啟示未

能領悟,民國二十八年夏,廣洽法師以紀念弘一大師誕辰,囑為造像,欣然從命,就吾所能竭 吾駑鈍於師。不知

不覺之中,以答師之惟一因緣,良自慶辛,所愧即此。自度微末之藝尚未能,以全力詣其極也。三十六年初秋悲鴻

重書為補書於北平寓齋。
------------------------------------------------------------------------------------------------

(注:陳君師曾,是陳寅恪兄長,近代書畫名家,弘一大師俗時畫友;

“丏師”--夏丏尊,李叔同浙江師範同事,近代教育家)

------------------------------------------


徐悲鴻的才華有目共睹,就像他的名言“堅持偏見,一意孤行”顯而易見一樣。然而----可曾見過他以

如此卑謙的言語和誠恐的態度--對待他人?是否可以說,持才自負的徐悲鴻,

時隔八年之久,他已經在中國文化藝術界有了相當的地位與聲譽,但是,在真正的優秀前輩麵前,還是恭敬的,謙

虛的,誠懇的-甚至可愛的。同時,可以證明,除了這幅油畫肖像,徐悲鴻與弘一大師

沒有過其他因緣----廖靜文講的故事,不是老夫少妻閨房的戲言,就是廖女士自己編的“名人故事了”-

-不過,她有點弄巧成拙,將性格獨特、挺有見解的徐悲鴻說得象大師麵前唯唯諾諾的馬屁精了。。。



中國文人,喜歡論資排輩,說得好聽,尊師;不好聽,為自己抬轎。

大師級畫家潘天壽,鮮有人知道他是李叔同(弘一法師)的高足,比起豐子愷,他低調好多。無他,師傅

領進門,造就靠自己。趙無極、吳冠中、席德進、木心---也不常提自己的老師林風眠。更鮮有強調自己

老師是什麽“首創”、“第一”、“祖師”、“獨創”、“教父”---為何?文化藝術,再好的作品,

毫無承傳的很少有---老強調“首創”、“第一”,除了刷亮招牌,顯得對自己沒有信心----更容易犯曆史性錯

誤,惹出笑話還是小事--誤人子弟才禍害不淺。

徐悲鴻從海外回國,推行他的美學教育,用心良苦--可是,為何他的學生中沒人出類拔萃,成績達到如

李叔同、林風眠教出來的學生呢?

“堅持偏見,一意孤行”--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也許對作品的風格獨特和水平的提升有所幫助,可是,在學習

過程中--尤其年輕、素質未必如徐悲鴻那樣各方麵條件都與別不同的情況下---刻意模仿大師風範----結

果往往是像梁靜文的故事一樣:弄巧成拙。

徐悲鴻的美學“體係”(如果有的話)解放前後如何排斥林風眠(杭州美院)、劉海粟(上海美專)的學派---獨領風騷----

給中國美術界造成的不健康局麵,無須多說。吳冠中說徐悲鴻“美盲”,雖然有些過,但是,也有他一些道理和具體的事

實。


徐悲鴻是有才華的,徐悲鴻是有貢獻的,但是,徐悲鴻也是有局限的。他對自己熱愛的藝術、理解的學

術以外的不同畫派和學術缺少包容性,時而進行排斥、譏諷和謾罵。世界現代美術與中國的隔膜和

誤導---他有不可推卸的部分責任。

1949年之後,一直被“堅持偏見、一意孤行”排擠的林風眠創辦的杭州美專(浙江美院的前身)改革開放後改名成

“中國美術院”-----明擺著“揚眉吐氣”給“中央”看看的架勢。。。


改革開放後三十年,他的某些學生的學生的學生們,可能是為了自己的門麵和市場,不顧曆史文

獻和實件的事實,還在堅持徐悲鴻自己都不敢在前輩李叔同(弘一法師)麵前說的

“西方繪畫的立體表現技巧是徐悲鴻首先引入的”----除了對曆史的不夠坦誠,對自己沒有信心之外,對徐悲鴻的謙虛

和誠實的一麵也有所曲解和誤導了。


借用他人的“內在經驗”,當作自己的“內在經驗”,最好別過於輕信,尤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教

授和專家鋪天蓋地滿世界跑的網絡時代。如果在曆史的事實麵前還要“堅持偏見、一意孤行”的說

(zt)“西方繪畫的立體表現技巧是徐悲鴻首先引入的",這句話不是筆者說的,而是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說

的。他是藝術曆史學家,也是著名畫家。”

------那麽,請問,你的“哲學的內在經驗”究竟有多少是借來的“外在經驗”呢?

-----借來的“外在經驗”不經檢驗,便當作自己“內在經驗”上升的哲學,又將是怎樣的“哲學”?


才華橫溢的徐悲鴻一直恭恭敬敬對待的100多年前留學日本美術專科學校西畫係畢業、回國任教師範帶出潘

天壽、豐子愷的李叔同;他100年前的屬寫實派的油畫被北京中央美院當作中國近代珍貴油畫先驅作品展覽之時-

---- 在“哲學的內在經驗”裏借來的“外在經驗”看來---還隻是“愛好”不算是“專業繪畫”?

------那麽,敬請老天爺--賜我有這樣“不專業”的“愛好”吧。。。。阿彌陀佛。
==================================================

附上我拋磚引玉與網友的討論:

"西方繪畫的立體表現技巧是徐悲鴻首先引入的"--李叔

同教石膏像、人體寫生--徐還沒出國。

 

 

來源: 2013-02-27 13:17:19 []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4次

你這個立說--是站不住的---其它我就不說了。

至於這類不知所謂的馬甲--根本就無須理會!:)



也好,再與你探討一次。

 

 

來源: 2013-02-28 04:58:11 []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8次

"西方繪畫的立體表現技巧是徐悲鴻首先引入的",這句話不是筆者說的,而是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說的。他是藝術曆史學家,也是著名畫家。

李叔同也有此類作品不假。但他學於日本,但那已經不是傳統的西方繪畫。而且他不是專業繪畫,及傳承者。繪畫對他來說是一個愛好。因此,朱青生教授沒有錯。正是徐悲鴻係統地學習了西方正統的繪畫立體表現技巧,並將它引入中國,帶出這麽多的弟子。



所有跟帖: 

學習了。 -llaotang- 給 llaotang 發送悄悄話 llaot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2/2013 postreply 19:04:46

見到弘一法師俺是一定要道一句。。。也問江上老師好.謝謝分享。 -joann45- 給 joann4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2/2013 postreply 19:10:08

長知識, 謝謝一郎分享! -善和- 給 善和 發送悄悄話 善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3/2013 postreply 07:23:58

謝謝分享!原來李叔同在繪畫方麵還有如此的天賦,看來藝術是相通的 -*小星星*- 給 *小星星* 發送悄悄話 *小星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4/2013 postreply 03:33: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